倒着走对健康有什么好处?倒着走要注意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经常会倒着走路去运动,尤其是中老年人。倒着走好处多多,可以预防驼背、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那么倒着走要注意什么呢?下面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倒着走的好处防止脑萎缩和腰腿痛。向后行走时,全身放松,身体直立,挺胸,膝关节不弯曲,双臂自由前后摆动。走路时骨骼圆润,全身放松。倒着走可以刺激不活跃的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平衡人体,对防治脑萎缩,特别是腰腿痛有疗效。

要消除疲劳,缓解腰酸背痛,就要把腰挺直或微微后仰,使脊柱和背部肌肉承受比平时更大的重力和运动力,使向前走时不能充分活动的脊柱和背部肌肉得到锻炼,有利于气血通畅。整天伏案工作或学习的人,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消除疲劳和腰疼。研究表明,中老年慢性腰痛患者每次倒着走后都会感到舒适和放松,长期坚持做下去对腰痛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预防驼背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倒着走也有利于躯干发育,减少鸡胸驼背的发生。因为倒着走是肌肉向后用力,可以防止驼背,尤其是对正在成长的青少年。向后走还可以增加膝关节的耐力,锻炼膝关节的肌肉和韧带。可以说,倒着走是一种非常好的休闲运动方式。

倒着走调节心情时,动作频率较慢,可以自己调整步伐,体力消耗不大。这项活动非常适合那些不适合剧烈运动的人(如体弱者、冠心病和高血压患者)。如果在其他运动后倒着走,也有助于调节情绪,促进身体疲劳的自然恢复。

促进血液循环和组织新陈代谢作为一种变态运动的手段,自古以来就备受推崇,在僧侣的变态健身运动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倒着走要注意身体的平衡,这是一种非常有利于锻炼小脑,增强身体灵活性和协调功能的方式。从现代运动科学的角度来看,倒着走的好处太多了!经常性的向后行走运动,可以保持腰部肌肉的紧张和放松,从而改善腰部的血液循环,组织新陈代谢,防治功能性腰痛。

消耗能量多,锻炼效果好。“倒着走”是人体的一种反向行走运动。比散步、慢跑消耗的能量多得多,对腰、臀、腿部肌肉有明显的锻炼效果。

在预防腰肌劳损和腰椎间盘突出时,正好相反。身体微微后倾,骨盆微微后倾。每走一步,背部和臀大肌的肌肉先收缩,身体前部的肌肉就变成了对抗平衡的肌肉。这样可以锻炼身体背部被主管向后拉伸的肌肉,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腰肌劳损和腰椎间盘突出。

但从运动医学的角度来看,倒着走显然比往前走更难,所以为了防止意外,还是要注意一些问题。

步态方面,我们正常行走时,脚跟先着地,然后过渡到脚掌和前脚掌,最后脚尖离地。向后走时,后退,脚尖先着地,然后前脚着地,再过渡到脚掌和脚跟,最后脚跟抬起。与正常行走不同的是,脚趾和前脚掌受到地面的冲击很大。因此,对于有足部第一跖趾关节炎症、外翻(俗称大骨拐)、扁平足、足弓塌陷的朋友,倒着走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需要慎重选择。

从行走时膝关节的形状来看,正常行走时,膝关节保持微屈状态,不完全伸直,脚落地时对膝关节的冲击得到缓冲。倒着走的时候,为了保持身体的平衡,在倒着走的时候,膝关节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向外伸展,对膝关节的影响很大。对于膝盖骨质增生、膝关节炎、关节旧伤的朋友,会加重膝盖疼痛。

从身体平衡来说,倒着走是一种异常的运动,需要很强的平衡感和身体协调性。运动协调性差的人,因为倒着走看不到后面的路,没有视觉支撑,更容易身体失衡。轻者左右摇摆,走路不稳,重者可能摔倒。有些人在向后走的过程中不断回头看路,颈椎过于扭曲,也可能诱发颈椎病、颈痛、头晕,甚至突然摔倒。

倒着走的注意事项倒着走的时候,不要穿有跟的鞋子,尽量选择人少、道路平坦的地点,用眼角观察周围是否有人或障碍物,避免摔倒。要掌握重心,步幅的大小和速度要根据自身条件来定,合适的时间是15 ~ 20分钟。倒着走的时候,膝盖尽量不要弯曲,手可以自然摆动。运动量取决于感觉有点累,微微出汗,气喘吁吁。

与慢跑和快走交替进行,效果不错。运动的时候,单纯的向后走很难达到向前走的速度,所以强度不会太大,健身效果也不理想。建议在慢跑或快走时,可以适当的倒走运动作为调节,一方面可以锻炼平衡,另一方面可以放松。

有些人不适合倒着走。倒着走的频率慢,运动强度不大,对体力要求不高。它们更适合不适合剧烈运动的人。但这种运动对平衡、协调、反应能力要求比较高。

目前,倒着走的锻炼方式在中老年健身爱好者中比较流行,中老年人的反应不如年轻人灵敏,所以注意平衡,防止摔倒就显得尤为重要。

建议老年人在做倒走运动时,先热身,活动膝盖、脚踝和脚。倒着走,要选择路面平坦,周围人少的环境;走路时,双手从背后托住腰部保持平衡,平衡能力增强后自然摆动手臂;最好把向前走和向后走结合起来,锻炼身体所有的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