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栖霞寺门票多少钱?2020年南京栖霞古寺需要门票吗?
栖霞寺门票价格:淡季20元/人,旺季40元/人,晨练免费;
开放时间:7:00-17:30;
景区电话:025-85761831;025-85766979;
景区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栖霞街88号;
栖霞寺位于南京市栖霞区栖霞山中峰西麓,三面环山,北临长江。它是中国四大名刹之一,佛教“三伦宗”的发源地,南北朝时期中国的佛教中心,与南朝的鸡鸣寺、丁山寺齐名。栖霞寺创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梁桑郎在此为三教立下汗马功劳,被称为江南三教始祖。隋文帝,隋朝皇帝,在八十三州建佛塔,以江州栖霞寺为头。唐代时称为功德寺,规模宏大,与山东长清灵岩寺、湖北当阳市玉泉寺、浙江天台国寺并称天下四大丛林。
1.简介栖霞寺位于南京市栖霞区栖霞山中峰西麓,三面环山,北临长江。是中国四大名刹之一,佛教“三伦宗”的发源地,南北朝时期中国的佛教中心。南朝时与鸡鸣寺、丁山寺齐名。
栖霞寺创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梁桑郎在此为三教立下汗马功劳,被称为江南三教始祖。隋文帝,隋朝皇帝,在八十三州建佛塔,以江州栖霞寺为头。唐朝的时候叫功德寺,规模很大。与山东长清的灵岩寺、湖北当阳市的玉泉寺、浙江天台的国寺并称世界四大丛林。
1983年4月,栖霞寺被确定为全国汉族地区重点佛教寺庙,同年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成立。1988 1月,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栖霞寺建筑格局占地40余亩,毗卢殿、藏经楼入院服务,依山逐层上升,格局整齐美观。栖霞寺前是一片开阔的绿色草坪,有一个如镜的湖泊和一个月牙形的白莲池,四周树木葱郁,鸟语花香,远处是蜿蜒的山峰。空气清新,风景幽静美丽。寺内主要建筑有山门、弥勒佛殿、毗卢宝殿、法堂、佛堂、藏经楼、鉴真纪念馆和舍利石塔。寺前有阿明·惠均纪念碑,寺后有许多名胜古迹,如千佛岩。
殿前左侧有一方明碑,为初唐时为纪念明高僧邵而立。碑文由李治书写,唐代书法家高书写,“栖霞”二字由李治亲笔题写。这是江南古迹之一,是珍贵的文物。
进入山门,便是弥勒佛殿,殿内供奉着赤裸胸膛、面带微笑的弥勒佛,韦陀国王昂首挺胸。步出寺门,便是寺内主殿,即造大雄宝殿,殿内供奉着10米高的释迦牟尼佛。然后是毗卢宝殿,雄伟庄严。大殿正中供奉着高约5米的金身毗卢真纳大佛。弟子王凡和狄施站在左右,而二十天则在大殿的两侧。佛后有岛观音像,顶上立着观音,旁边有吉祥、龙女,全岛都要化身观音。大厅里的雕像工艺精湛,表情生动,令人叹为观止。
毗卢殿之外,还有依山而建的法堂、佛殿、佛经楼。藏经楼藏经7168卷,各种经书14000余卷。佛龛里供奉着一尊释迦牟尼的玉像。佛经楼左侧是渡海大师纪念馆,供奉着鉴真和尚陀沙的塑像,陈列着鉴真第六次东渡、鉴真和尚纪念集等文物。这些都是日本佛教界赠送的,是中日佛教界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寺内新建了一座玉佛楼,正中供奉一尊玉佛,高1.5米,重390公斤。玉佛精雕细刻,镶金饰,由台湾省僧人星云大师捐赠。玉佛楼的两面墙上,有佛祖释迦牟尼的彩画。
殿外右侧是佛塔,建于隋文帝仁寿元年(601),七层八面。它由白石制成,高约15米。塔基四面有石栏杆,基上有须弥山。塔的八面,镌刻着释迦牟尼佛的“八相路线图”。有白象转世,树下出世,九龙浴太子,前往西门、郯城苦修,沐浴坐化,成就开悟、妖魔化、涅槃。八相图上方是第一级塔身,特别高,八角形,每个角都有斜柱。塔身刻有文殊、普贤菩萨、四大天王等浮雕。以上楼层上下檐距短,五层檐收入自下而上,塔身也收分。四面两石竞,龛中坐一佛。屋檐下的斜坡上还雕刻有飞天、乐天、供养天人的雕像,与敦煌五代石窟的飞天有异曲同工之妙。塔顶的刹柱是莲花形的。整个佛塔雕刻精美,不仅是隋唐江南石雕艺术的杰作,也是研究古代佛教、艺术、文化的珍贵实物。
三、主要景点1、佛塔
栖霞寺佛塔是南唐的遗物,是长江以南最古老的石塔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佛塔。建于隋朝,隋仁寿二年(602年),隋文帝命天下八十三州修建仁寿佛塔,其中一座是栖霞寺,建于十世纪南唐,是栖霞寺最有价值的古建筑。石塔呈八角形,高约15米。底座四周有钩线石栏杆,还原了现代五代发掘的原始物件。基座地面雕刻有海水、龙凤、鱼虾等人物,仅保留一部分。
塔下须弥山四面浮雕八相释迦牟尼。一楼塔身极其高大,前后均有雕门,东北和西南为文殊(灭)和菩萨菩萨像,其余四面为天王像。上面有五层密檐,里面有小佛龛。房檐仿木瓦,角梁尽头殿周围有编钟,还有几个。塔顶以前是金属闸,重兽背上有个铁环,有条链子通向山脊。后来换成了几层石莲花做成的宝顶。该塔是我国五代时期佛教艺术的杰作,形象严谨自然,形象生动,雕刻精美,国画风格浓郁。历经千百年风雨,部分石檐虽已毁倒,但仍巍然屹立,巍然屹立,成为金陵大佛繁盛的见证。
2.大佛阁
大佛阁,又名三庙,是南齐时为无量寿佛所雕,位于佛塔之东。佛像坐高10.8米,座高13.3米。观音和史鸷菩萨左右侍立,高11米。佛像的折叠风格与大同云冈石窟颇为相似。原来佛塔旁有两尊佛像,高三米多,精美典雅,类似洛阳龙门石佛,也是我国佛教艺术黄金时代的绝世珍品。
栖霞寺是唐代鉴真和尚游历的地方。寺内佛经楼院内有一座“鉴真和尚纪念馆”,供奉着1963年日本代表团访宁时诞生出来的一尊鉴真和尚雕像,还陈列着多种有关鉴真和尚的史料。
3.千佛岩
千佛岩位于佛塔后面的岩石中,还有一组南朝时期挖掘的石窟,其中雕刻了500多尊佛像,称为千佛崖。其中最大的佛像是无量寿佛,高达10米,左右立着观音和大趋势菩萨,形成西方三贤。周围的岩壁上布满了佛像和雕像。在最后一个石窟中,出现了一个带有锤子和铁锥的砖石雕像,佛像的雕刻者将自己的形象雕刻到壁龛中。甘佛崖上的佛像十分壮观,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在大佛阁后面,佛塔东面,无量殿后面的悬崖峭壁之间,有数以千计的佛岩,被誉为“江南云冈”,是我国南朝时期唯一的石窟。据《栖霞寺碑》记载,南朝齐高僧邵死后,其子、沙门首先在西峰两壁上刻下无量寿佛、观音、二菩萨。相传佛像雕好后,照在龛顶上,于是齐梁贵族闻讯而动,各依岩高。
下深广,石壁上雕有佛像,或五六或七八尊为龛,称为千佛岩。* * *南朝佛龛294个,佛像515尊。后来唐宋元明继续挖掘,佛像有700尊。梁临川王萧红安装佛像,梁临川王萧红装饰佛像。千佛岩位于南部,与云冈石窟南北相对,是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杰作。
刘宋明年间,和尚邵隐居栖霞山,夜梦山石间有如来照耀,遂许愿建穴,未果。次子明·张中继承遗产,请和尚法师在西峰的石壁上设计并雕刻了一个龛洞。484年,他雕刻了无量寿佛(阿弥陀佛)和观音和史鸷,两者都有十米高。经过雕琢,齐梁的贵族们都收罗了自己的财货。根据岩石的深度和宽度,他们在石壁上雕刻佛像,或五或六,或七或八,被称为千佛岩。梁武帝时期(511年),梁临川王萧红对佛像进行了装饰,使其金碧辉煌。明代张忠和法度雕刻的“大佛(龛)亭”是千佛岩的第一个洞穴。因供奉西方三圣,故又称“无量殿”、“三庙”。今天,这些砖门是为后代修缮的结果。大佛殿东面有四个佛龛,西面约有二十个洞窟,其余的散落在岩石上和岩石的北面。龛内布局,或一佛二菩萨,或一佛二弟子,洞门两侧均有力士王雕像。双狮经常蹲伏在佛座下。在漫步中,经常可以看到古老的碑刻,其中以陆九渊的《古千佛岩栖霞山》最为引人注目。
4.无限大厅
无量殿是千佛岩最早最大的佛教圣地。无量寿佛居中,两边分观音和大势。这座雕像对称而光滑。三佛折叠风格与云冈石窟相似,发掘年代比云冈石窟早十七年。雕塑精致古朴,可与大同、龙门相媲美。其价值在于保存了南朝尤其是江南地区佛像的原韵。
千佛岩中有一座独一无二的“佛”,即三庙左侧的“石佛”。相传雕刻最后一尊佛像时,锤轻,石不动;锤重,石裂;不轻不重,只是火花四溅,却始终无法凿通。眼看期限已到,石匠为了避免大家的死亡,跳进了壁龛,变成了一手拿着锤子,一手拿着凿子的“石佛”。这个传说体现了后人对明代著名工匠王寿的尊敬和怀念。
5.彩虹镜
明静湖,位于栖霞寺山前50米处,是彩虹桥和明静湖的合称。明静湖曾是桃花涧水的聚集地(现已改道)。湖水清澈明亮,光线可以照在人身上。湖面上有一座六角亭,由一座弯桥相连,状如彩虹,绰号“彩虹镜”。彩虹桥在清朝咸丰年间被士兵破坏。20世纪20年代重建,恢复原貌。从那以后,桥和亭子都被修复了。1981年,出现了罕见的明静湖湖床崩塌、彩虹桥断裂、彩虹亭倒塌、“彩虹镜”消失一段时间的现象。1991年,“彩虹镜”重建工程正式开工,次年竣工。重建的明静湖是方形的,面积约3000平方米。湖中有亭,六边形,黑瓦,飞檐翘角。上面的“虹亭”二字是当代高僧明山法师题写的。彩虹桥在海浪中蜿蜒曲折,与亭子连成一个整体。湖边矗立着一座纪念碑,有2米多高。正面镌刻“彩虹镜”,背面镌刻“傅建明镜湖碑”,详细说明重建原因和过程。
6.明郑钧纪念碑
唐朝三年(676年),李治皇帝高宗立碑。南朝创建栖霞寺的隐士明崇衍(唐高宗的宠信),为纪念祖先,向李治求“御碑”,立于栖霞寺山前。明代僧人邵,因朝廷多次招其未果,被称为“招君”。纪念碑高2.74米,宽1.31.36米,厚0.36米。碑首为六个龙拱,上刻“郑明君碑”四个字,为唐代书法家王之敬所书。纪念碑两侧,狮头丝带装饰着百香果;碑文由李志起草,书法家高手书。全篇2376字,是四六首诗的韵文,以10个名词结尾。碑上记载了明高僧邵的生平和栖霞山兴寺的齐梁历史事件。碑上刻有“栖霞”二字,相传为李治御书。石碑上有豆状的白色斑纹,是一种动物海百合的茎化石,也是2.8亿年前浅海中国洞的珊瑚化石。碑下的龟头处有一个昂首阔步带球的化石,是2.9亿年前上石炭统船山组炭质岩石雕刻而成。
7.石窟雕像
根据文献记载和雕刻风格的演变,栖霞石窟造像大致分为三个时期。
(1)第一阶段
它建于晋宋之间,宋永光元年。以无量殿左侧编号为夏026、夏024的雕像为代表。
总结一下这个雕塑的风格:都是穹顶状的洞穴。佛身短而方,多为高髻螺旋发,U型领口,逆光,后脑勺莲花。衣褶的形状像一个8字形覆盖着祭坛和一个亚形的祭坛底座。菩萨头戴方形宝冠,立于圆形莲花之上。有三面墙和三个壁龛。
第二阶段
它是在5世纪末用十几年时间挖的。以无量殿(以下标注为020)及其周边为022,021,019(释迦牟尼多宝洞,即南京博物院标注的13洞),以下为004,以上为102,以上为193,以下为089。大致可以分为前期和后期。总结这一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均为穹顶,三壁环形祭坛,多为方形和横长方形,出现千佛。与一期相比,佛像的躯干明显变长,有坐、立、坐的表现,佛衣的穿着方式也比较丰富。领口呈U型的长袍,“垂肩”、“赞衣”、“半穿”并存,禅定印与无畏印,裙摆垂悬。菩萨出现ⅹ形花环,有穿墙现象。雕塑方面,圆雕与直刀法相结合,使造型更具人体表现力,服装厚度较一期有所弱化,佛像躯干较一期细长,露骨清像风格明显,雕塑组合也较上一期有所增加。其他雕刻因素,如手持守护狮的爪子和一个小跪着的人的形状,也是这一期的新内容。
(3)第三阶段
6世纪初至梁天正元年(551)。以现在的无量殿前介绍佛为代表。受损较重的那一个,发髻较低,头发呈螺旋状,立在一个圆形的莲花底座上,佛衣的右襟沿着左臂贴在肩上。衣纹变成凸脊对称刻在胸前,袈裟比较重。另一尊雕像保存完好,有一件合身的薄衣,对下胸部和腹部的起伏有细腻的描述,有阶梯状和泥状的图案,有低髻和螺旋形的头发,穿着方式与前一尊雕像相同。两尊佛像外形相似,但雕刻手法和形体表现略有不同。由于两尊雕像均为单圆雕,其原址已无法考证(据说是从佛塔搬来的)。
栖霞寺三期石窟造像整体风格演变如下:造像由短变长,佛衣由早期的U型领口变为后来的“带状”、“半披式”、“垂肩式”佛衣,由粗犷厚重的佛衣变为以人体刻画为主,服饰厚度逐渐减弱,再变为轻薄合身。佛座由子形的坛基变为方形、长方形的坛基,最后出现了三壁环形坛。神像组合从一佛二菩萨逐渐增加到一店多像。雕刻手法也从直刀变成了圆雕。第二阶段还出现了腹前戴ⅹ形花环的菩萨。
9.栖霞寺佛塔。
中国最大佛塔——南京栖霞寺佛塔的抢救维修工程于1993年底竣工。这次维修,由中国文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蔡润主持,是历次维修中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一次。主要是粘结几百年前因自然风化和雷电而掉落的八块石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