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有哪些习俗?

自21世纪初,为了发展安康,宣传安康,打造安康文化名片,安康创办了端午节。端午节已经走过了八届,迎来了第九届。端午节先后被中国节庆协会评为“中国五十大节庆”、“十大世博盛事节庆”、“十大魅力节庆”、“陕西省首届十大魅力节庆”。2006年,安康龙舟习俗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安康龙舟习俗是安康先民赋予后代的文化禀赋,是当代安康重要的文化资源之一。保护、弘扬和利用这一文化资源对安康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自然条件和民情、民风决定了安康龙舟习俗的繁荣。

安康龙舟习俗历史悠久,是安康先民留给后代的具有安康人格文化基因的重要文化品牌,即非物质文化。这种文化习俗和比赛形式逐渐深入人心,安康人对它的重视程度不亚于8月15日的春节和中秋节。

历史上安康赛龙舟的集中点有石泉县、紫阳县、刘水镇、兰河口、石梯古渡、束河、白河县。新时期,龙舟节和龙舟赛都设在安康市的江边。杜菁汉江流域上部为月河口,下部为黄洋河口。河宽580米,水流平缓,两岸黄土丘陵。

安康市古代属凉州管辖,殷周时期属巴戎国。武王伐周,巴勇参加了战斗,所以有“巴适勇武凌厉,与灵隐人同歌舞”的记载。秦惠文和王于13年建立西城郡。秦统一六国后,汉中郡定为汉水上游,通往12郡,即今安康市江北中都台。西城郡和汉宁郡在东汉建安21年被一分为二,东部划归荆州。西魏废帝三年,立国。因汉江盛产麸金,故名锦州,明万历年间改为兴安府,乾隆四十八年升为兴安府。府仍在安康市,在府内设县取“安宁康泰”。2000年撤地设市后改称“安康市”。

安康市自古就被称为“安澜玉府”。早在唐代,就修建了安康城堤。宋熙宁年间,修建万春堤,明万历11年,为避水患,在旧城南设立新城。安康市一直是交通要塞。子午道,库古道连接长安、铜川、蜀,汉江连接汉中、荆楚、武汉,是陕西唯一一条江海相连的黄金水道。白居易、孟浩然、韩愈、陆游等文人骚客曾多次到访安康。现代交通运输业比较发达。西康线、襄渝线、安阳线交汇,形成了南接川渝、西接长安、北连京津、东临湖广的现代化交通网络。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丰富的产量,庞大的人口流动,为赛龙舟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安康龙舟习俗的历史渊源

龙舟竞渡是安康的一项民俗活动,汉水流域对此有着悠久的演绎。安康龙舟赛形成于安康市,辐射和影响周边地区,形成* * * *习俗。

南北朝时期安康有关于龙舟的记载。还有很多其他的历史记载。据康熙三十四兴安府年王希顺《重修兴安府志卷二史记》记载:“望江楼:汉南岸,前民观渡渡,今废。“以此为依据,可以推出安康赛龙舟的时间和习俗,至少在明代已经很有规模,相当热闹,并且在当时已经上升为官方活动。

《重修兴安郡志卷二风俗志》记载:“端阳,总督率部下观赛,谓之踏石。关于赛龙舟的盛况,在清康熙二十六年的《石泉县志·风俗》中有这样的记载...古乐营街,红石榴绿蒿草,生命如虎象征,哺育未来。官僚尉坐在楼船上,催促指挥官观看龙舟比赛。男男女女挤满了岸边,独木舟拉着船载着歌者和舞者,城里的士绅之家也挤满了……左顾右盼,应接不暇。过了一整天,我摔倒了,我也厌倦了游泳。"

随着时代的演进,赛龙舟已经成为安康人民广泛参与和喜爱的活动。龙舟赛开始定型,人数固定,出现了龙舟赛增加的其他游乐竞拍项目。1932年,石泉县《续修石泉县志·民俗节九》载:“汉水河上有数艘龙船,船上约有二三十人,摇旗击鼓,各持木条,齐声划桨,如箭飞来。上下赛跑,抛鸭子中标,欢呼声不绝于耳。建国前,安康市每年农历五月初三至初六连续四天抽签,数十里的男女老少观看龙舟,有时形成举行火炬赛跑的盛况。6月2日1946《兴安日报》记载,当年端午节有十只龙舟,战况激烈。观众如云,西关到小北门的河街全堵了。

50年代,除了民间自发的赛龙舟,政府还组织群众进行比赛。1958端阳节,安康县人民政府举行大型“安康龙舟赛”,沿安康市江面划龙舟十余里,汉江两岸看客如林。

60年代初,每年也有自发的龙舟赛。但自十年文革开始后,这一传统民俗被视为“四旧”,活动暂停。

1991原县级安康市人民政府在端阳节举办“安康龙舟赛”。当时有来自安康市各街道办、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的18代表队参加比赛。

进入新世纪后,为弘扬安康传统文化,打造龙舟文化品牌,安康民族老领导徐山林同志于2000年6月提出举办“安康龙舟节”,让这一传统民俗活动融入现代因素,在新时代发扬光大。

三、安康龙舟习俗的基本内容

赛龙舟作为一种民俗,集祭祀、祈福、竞技、斗志、荣誉于一体,有自己的一套节目和比赛方式。

1,集资。募捐者由当地“龙头”等组织者或户主担任。总之,龙舟比赛是每个人的事。大家交钱,给东西,划桨,没有奖励。

2.祭祀龙舟。祭祀龙舟有两种方式。一种方法是在放老龙头的庙里祭龙舟。所有赛艇运动员都被要求在祭祀前三天“清洗自己”。一般仪式程序是先开锣鼓道场,然后“龙头”拜三柱香,划手依次拜香,三叩九拜。“龙头”或“乡绅”念悼词:“天玄黄,节至日暮,祭龙舟,祭祖...汉水汤,龙舟在江上捣乱,永远风调雨顺,身体健康……”悼词结束后,要唱一些花鼓词,然后划手会照顾好龙头,游过江去。另一种是装龙头节,除了程序和第一种一样。不同的是,第一年赢的龙舟,要拜输的划手。祭拜结束后,这条龙舟的划手要绕船航行369,然后带上爱普头带,扛在龙舟上顺流而下。

3.启动仪式。龙舟下水仪式隆重,现场有香案,有猪头、羊头、香蒲、粽子、时令瓜果。从程序上来说,先敲鼓敲钟,然后敬礼。启动仪式开始时,宰杀一只大公鸡,在香案前滴上鸡血,然后投入河中,称为“鸡滴”,意为“吉祥如意”。龙舟下水前,“龙头”高喊下水号角,划手将龙舟推入水中。

4.竞争。比赛分为水上赛、水上赛、对岸赛、绕圈赛、冠军赛、鸭子赛等。冠军赛有两种。一种是在河里插一面竹旗,先抢到就赢了。一种是往河里扔浮标,很滑,谁先上船谁就赢;抓住鸭子——拔掉鸭子头顶的毛,撒上盐粉,把鸭子扔进河里。鸭子看到盐疼,就会潜入水中。所有的玩家都会抓住水里的鸭子。谁抢的多谁就是勇士,哪条船就赢。

5.画正确的。安康赛龙舟有一个特殊的对手赛艇。安康民间有句谚语“宁可三年荒,不可一年失船”,可见龙舟的输赢对人的精神鼓舞作用。

6.赢了就笑。对手之间的比赛结束后,输的一方唱颂歌,向赢的一方磕头、鞠躬或道歉,并祭拜赢的一方的龙舟。获胜者自豪地接受了祝贺,但也挑战了下一年。输了的人也不甘示弱,说明年再来比赛,然后双方和好。

四、安康端午习俗相关用具及产品。

1,龙舟制作。1材料。真正的龙舟是用杉木做的,选用树龄30年以上的杉木这种好材料。船上钉子有严格规定,一船120斤钉子,60斤桐油。亚麻20斤,皮纸5刀,石灰100斤刮三遍;②规格和尺寸。真正的龙长3英尺2英尺(约10.56米),宽4英尺8英寸(1.6米)。3形状。12仓库,每个仓库两个人。龙头龙尾为木雕,与船体同色。船的中间位置有两根柱子,在船头和船尾用绳子拉着固定鼓。中间仓库后面第三个位置有个木架固定锣。

2.配件。一种辐射状的,由一根细长的竹竿制成,竹竿末端有鸡毛掸子。桡手站在船头,朝方向挥手。凶的时候桡手上下飞的很好。各有1个锣鼓。鼓手按照桡手的节奏敲打;24个桨,大约3英尺6英寸长。顶部为T型,刀刃长1' 5 ",宽约6 "。1队旗;1方向舵。

3.假龙舟。又名浑江龙,长2尺,宽4尺,宽不一。物品和真龙一样,但是桨要看人数。还有一些假龙是乘坐划艇参赛的,划艇人数从8到12不等,所以补给也要看划艇人数。

4.配件和用品。安康龙船习俗的配件有浮标、鸭子、香囊、粽子、艾叶、苍术、香案、猪头、牛头、羊头、公鸡、鲤鱼。

五、安康龙舟习俗的基本特征

龙舟竞赛在汉代开始繁衍,到了宋代开始形成竞技比赛的习俗。流传了两千多年,深受人们的喜爱,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1,端午节已经成为安康的民俗。赛龙舟习俗的核心价值取向是对爱国主义的崇拜和对先贤的缅怀,并伴随着祈求和平的社会心理。

2、龙舟赛之所以经久不衰,一是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二是集图腾崇拜、爱国主义和群众的参与性、竞争性、观赏性、民俗性于一体;第三,赛事可以强身健体,聚民心,得人心。

3.与其他地方相比,安康龙舟赛有着明显的特色。一个是龙舟制作的不同。第二是比赛方式的不同。三是有辐手,既实用又有观赏性。

4.安康龙舟赛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龙舟比赛。此外,秦楚在安康的历史渊源,明清湖广迁徙的因素,都与荆楚龙舟竞渡有关,尤其是屈原流放汉水流域,使安康龙舟竞渡对屈原更有纪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