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个字成就人生

中医有“竭者死”、“竭者亡”、“无者亡”之说,可见“精与神”是人的生命之钥。人只要能保持足、气足、神足,自然就能祛病延年。所以中医的根本目的是养生。精神是什么?

本质是事物的本质。看“精”字。左边是“米”字,右边是“生”字的简化,“生”字下面是“月”和“月”,古时候用来表示“肉”的意思。“饭生肉”是精,指的是食物的精华。保持健康的第一件事是良好的饮食。米饭和肉,一荤一素,荤素搭配。好的饮食在于营养均衡。我们现在常用的“食”字也是这个意思。“饮食”二字左边是“月(肉)”,右边是草,是素食,说明饮食要荤素结合,才能达到平衡,是养生的第一要务。精华主要从良好的饮食中获得。

气,甲骨文的“气”字,是三条长短不一的横线,表示地气蒸腾,直抵天空。为什么是三横?天地三横象征,天在上,地在下,人住其中。老子说:“万物皆生。”天地万物,包括人,都是由气的聚散而产生的。气在天地之间流动沟通,具有推动天地万物生长的能量。对人来说,气从何而来?从饮食上。看“吃”字,为什么“吃”是要饭,是“吃补气”饮食精进,“练精气”。

再看“神”字。“神”字由两个字组成:是和神。“是”字有两条横线,上面表示天空,下面是“晓”字,是日月星辰的形象。“神”是闪电的象形字。古人认为闪电无边无际,神秘莫测,所以崇拜它,视之为神。闪电是古人崇拜的最原始的神之一,是天的代表,万物的主宰。人体也是一个小世界,因此,在人体中,上帝代表着人类的最高主宰,是人类的思想、心灵、精神和灵魂及其表现形式。我们常说的“气质”“精神”“心气”“正气”。可以说神也是气的一种。最后说说“元”。元气是由元之精(父母之精)产生的,与后世的谷之精、自然清气相结合,形成(精、血、津液、舒)和(卫气、宗气、养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气聚则健,气衰则亡。”殷琦主宰物质,杨琪主宰功能,阴阳相互转化。慈海:“元气,又称‘元气’,是指人体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基本物质和活动能力”,现代医学称之为人文代谢。元气的概念是现代医学特有的,可以提炼为思维反应正常,睡眠好,消化好,跑步,不慌张,不咳嗽,不喘气,面色好,声音亮。

免疫力取决于人体的原动力——生命力。中医认为,元气是生命的基础和源泉。元气充足导致健康,元气受损导致疾病,元气耗尽导致死亡。生命力决定生命的全部,也就是说,生命力充足,免疫力就强,从而战胜疾病。如果人体虚弱或无力,就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或免疫力来战胜疾病,从而导致死亡。精、气、元、神都很重要,这和中医说的很有关系:要养气,首先要注意环境的气。我们都喜欢住在环境干净、空气新鲜的地方。嘈杂的环境,污浊的空气都不利于健康,更不用说养生了。苏文的《古代天真随笔》中有一句话“呼吸精华,独立保持精神”。呼吸是一种呼吸和养生,从而沟通内外的精气。为什么一向养生的人都喜欢隐居深山?就是为了有一个好的环境,吸取天地精华。我们生活在一个城市,我们应该尽量生活在一个安静干净的环境中。

其次,要注意食物的本质。要注意饮食均衡,荤素搭配,因人而异。再次滋养精神——滋养精神。儒家注重道德修养,以道德修养来陶冶人的精神。孟子甚至提出,培养“浩然之气”其实就是道德义。陶渊明的诗中说:“盖房子是在人的条件下,但没有车马;问你能做什么,你的心远没有自我偏见。“要有良好的心态,即使生活在嘈杂的环境里,也像是在一个偏僻干净的地方。长寿的人大多心胸开阔,心地善良,性格温和。中医认为人是有情志变化的,也称“七情”。其中,怒、喜、忧、惧为五志,与五脏关系密切。《内经》中,怒伤肝,悲胜怒;快乐伤人,恐惧战胜快乐;思伤脾,怒胜思;悲伤肺,喜胜忧;恐惧很伤人。肾,思胜忧”等学说。这一观点被历代医家运用到养生中,在调节情绪、预防和消除疾病、延年益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佛教和道教也很重视精神的修炼,比如修行要谦虚,学佛要有慈悲心。现代医学也证明,人的精神可以影响身体健康。练习以上三气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身体的内在活力。在此基础上,通过导气的方法,比如普通人可以合理运动,练气功,道士练内丹,佛教徒打坐等。,增强自身活力,进一步促进精气转化,达到精气合一、精气圆满,达到养生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