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声下气地唱着云水歌谣的散文

从晴空中偷一串雨珠挂在你轻盈的长袖上,让清新的空气渲染你的水墨仙境。

-题字

一个

蔚蓝的天空,像一块蓝色的缎子,缓缓倒挂在晶莹的碧波中。

风尘仆仆的我们,当我们沿着蜿蜒的山路到达云水谣古镇时,一幅色彩斑斓的水墨画立刻跃入我们的眼帘。

惊艳,只有两个字落入眼底,踩着探索的脚步,生怕吵醒小镇的宁静。一排排整齐的小店,一串串喜庆的红灯笼,一座座斑驳的长石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突兀。

所有的风景都那么美,所有的建筑都那么优雅,所有的线条都那么流畅写意,让人陶醉。

我们一走近云水谣,仿佛优雅别致的大自然就在耳边回响,奔腾的河水在寂静的桥下潺潺流淌,提醒我们这些水不是静止的,而是欢快的音符在跳动。

轻轻地走在石桥上,看着湛蓝的天空,柔软飘逸的白云,听着清澈的溪水俏皮地从桥边流过,那是一种说不出的狂喜!撑着伞走在长长的石桥上,让闪烁的白光捕捉到我最耀眼的瞬间,看到忙着给儿子和我拍照的老公,心里顿时舒服多了。

火辣辣的阳光被浓密的绿荫覆盖,降低了灼热的温度。

跟着导游简单熟练的脚步,我们走过小桥,来到铺满鹅卵石的古栈道。

前方三三两两的游客光着脚,欢快地在古道旁的绿溪里戏水。不甘落后的儿子早就跑到前面去了,站在崎岖的古道上,转过头来,摊开那幅一成不变的傅氏,伸出两根手指,高兴地说:“耶!”

我不禁被儿子的聪明折服。他真的选了一个拍照的好地方。

喜欢拍照的我忍不住向前跑,站在古树参天的古栈道上,露出我那招牌式的让人着迷又不失生命的笑容,和儿子抢镜头。

头顶是碧绿的天空,背上是流动的白浪,脚上是大小不一的鹅卵石古道,穿着鲜艳动人的橘色连体衣,潇洒地走进五彩缤纷的画中。此时此刻,怎能不被这种情况迷住?

牵着儿子不安分的手,我们母子在一棵千年老树下装扮成爱情,两眼眯成一条线看着笑脸。没有人会怀念这个充满沧桑的神秘古镇。如果可以,我真想永远活在这个水墨画的世界里,让青山绿水带给我无尽的灵感和一颗宁静的心。

撑起伞,遮挡汗流浃背的阳光,抬起赞赏的目光,专注地看着古道上古色古香的土楼会所。门口四块闪闪发光的牌匾映入我的眼帘——福建省作家协会创作基地、福建省文学院、漳州市作家协会、漳州市美术家协会。

看着这个我如此思念自己,为之奋斗的地方,耳边仿佛响起了一首激动人心的赞歌。那是几年后,我成功地站在了写作的舞台上,唱了一首赞美诗。为了这个目标,我会一直写下去,直到在文学道路上写得辉煌。

离开土楼俱乐部后,我紧紧跟随着儿子的脚步,他跑来跑去,生怕自己从我的视线中消失。

在儿子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一座见证古镇历史的楼上桥。这是去何炅大厦的唯一道路。小心翼翼地走在摇摇晃晃的独木桥上,听着脚下哗哗的溪水声,享受着这幅浓浓淡淡的水墨山水画。

走下独木桥,穿过一条狭窄的乡间小路,我们终于来到了闽西土楼中最高最贵的一栋楼。一个六十多岁的中年妇女,走路还像苍蝇一样,给我们带路。

她是一位住在何炅大厦的老太太。如果她没有自我介绍并告诉我们她的年龄,我们真的无法想象她已经六十多岁了。

在她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何炅大厦,参观了这座历经200多年仍保持稳定、保存完好的古宅。何炅楼有三大奇迹,最高的楼层,265,438+0,5米。不要小看这个数字,它是“世界之最”,也就是说,何炅楼是福建所有已知土楼中最高的,这是一个奇迹。

而你的建筑是建在沼泽上的土楼。一开始不知道,后来盖了一层楼才知道楼在下沉。

建楼的简无奈,在下沉的墙上堆了100多立方米。他们觉得地基很牢固,就从零开始夯墙,建了一个五层的方形建筑。他们似乎很有把握,从不担心建筑会倾斜或下沉。果然,200多年来,它与你的建筑固若金汤,赢得了“陆上诺亚方舟”的美誉。这是第二个奇迹。

贵楼三绝,即楼中两口井,史称“阴阳井”。两口井相距18米,井水位高于地面。右边的井清澈如镜,水质甘甜。井里的几条红鲤鱼像精灵一样游来游去,左边的井浑浊发黄,污秽不堪,完全不能食用。到目前为止,科学上还没有令人信服的解释。

参观完何炅大厦后,我们告别了我们的导游奶奶,朝着下一个景点走去。

我的心还没从你的建筑的奇妙和独特中醒来,一片绿色的稻田突然闯入我的眼帘。一抹方形的绿色悄悄地从小路上冒出来。那些绿苗又嫩又绿,像碧玉。带着羡慕的目光,我把身体埋在绿色的海洋里,对着远方的丈夫喊道:“喂,你看那边!”“本来已经走远的老公看到我兴高采烈的脸,不忍心扫我的兴,只好折回脚步,给我拍了好看的照片,才一起往前走。

就在我们走到一半的时候,蓝天突然变色,远处一片漆黑。

“要下雨了,我们找个地方躲雨吧!”丈夫看着天空,焦急地说。“应该不会吧?刚才阳光灿烂!再说我有伞,不怕!”我拒绝走得更快。

事实证明,我又错了。雷声隆隆,天空越来越暗。还没等我们走回石桥,豌豆大的雨点就哗哗落下来了。我们急忙跑到大树下避雨。

“有闪电,树下不安全!让我们移动一下位置!”在老公的呼吁下,我们又跑了几步,终于跑到了刚刚经过的土楼会所躲雨。

我们一家人慌慌张张跑进土楼会所。只有一个大人在躲雨,两个孩子在玩游戏。他们轻率地看着我们,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惊讶。也许他们已经习惯了!

趁着下雨,我彻底扫描了这个创意基地。

这是一栋两层的土楼,是一个集简约与现代于一体的会所。这是为来开会的作家准备的旅馆。外面一堵墙塌了,正在修。门口另一面墙上挂着一张写满故事的弓箭。安静的长廊上是小规格的房间。我们坐在客服部的小凳子上,急切地盼望着雨快点停。

山里的雨来得快去得也快。果然,没过多久天就亮了,不一会儿,天又蓝了。

大雨过后,溪水更急更大了,但曾经清澈的溪水现在浑浊了。与刚才相比,古栈道又湿又滑,行走时需要非常小心不要摔倒。

老公说现在是拍照的最好时机,无论是光线还是景色都很及时。我高兴得在石桥边、大树下、小溪边不停地留下我快乐的身影。不听话的儿子一路小跑,等我们到了石桥,他已经倒在小路上又爬了起来,一副苦瓜脸。看着他可怜的样子,我实在不忍心再训斥他,帮他拍拍衣服上的污垢,我们继续前行。

当我们兴奋地站在青石桥上时,远处如画的风景就在眼前。

一阵微风悠闲地抚过,愉快地揭开了一个仙女的神秘面纱。刚来的时候,我一直在想,为什么这样一个荒芜的小镇会成为全省的写作基地和艺术基地。现在,我终于明白了。

树木低垂的树影倒映在奔流的溪水中间,就像一个多情的仙女在溪水中洗着长发。远处旋转的水车见证着历史的变迁,一排排黑白相间的老房子在烟雨中默默倾诉着悲欢离合。

独立岸边的千年老树敞开胸怀,以包容的姿态迎接远道而来的游客。树叶间密密麻麻的灯,为夜晚的来临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透过那一串长长的灯,我想象着这里的夜一定是另一番迷人的风景。

从晴空中偷一串雨珠挂在你轻盈的长袖上,让清新的空气渲染你的水墨仙境。依依不舍地,我们挥手告别了这人间仙境,在各种流动的音符上画上休止符,欢天喜地地离开了《云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