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熬多久合适?
1,多长时间的中药最好?
1,用于治疗急性发热、四季外感风寒、风热病症。第一次烧开后,用中火煎15 ~ 20分钟,第二次烧开后再煎10 ~ 15分钟。
2.是治疗常见慢性病的调理药物,如脾胃病、脏腑功能失调、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第一次煎煮用中火煮20 ~ 30分钟,第二次煎煮约15 ~ 20分钟。
3.治疗虚损性疾病的滋补品,如治疗气虚、血虚、肾虚等各种虚损性疾病的药物。第一次煎煮30-40分钟,第二次煎煮20-30分钟。
2、特殊药物煎煮方法
1,包姚健
一般将种子和各种花粉类药物装入纱布袋中,放入药物组中,共煎。
2.用药后
有的药方只需煎一种药或几种药,即其他药煎10分钟再放入药罐。因为有些药材长期煎服无效,如钩藤;有些药材有芳香的香味,久煎会降低药效,如金银花、连翘、薄荷等。
一般有芳香气味和挥发油或不宜长期煎服的药物,应在煎药前5至10分钟放入锅中。
3.溶解药物
其他药物要煎到预定的剂量,煎液要文火煎,不断搅拌溶解。
4.先煎药
有些硬药材,其有效成分不易熬制,一般需要先熬制30 ~ 40分钟,再与其他药物混合后再熬制。比如贝类、矿物质、骨头要先炒。
5.吃药。
将浸剂混合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进行浸剂。
6.煎服,与药物混合。
有些贵重的药要分开煎,然后把药液混在一起服用。常见的有人参、西洋参、鹿茸等。
3.熬中药要注意
煎药器具:以砂锅、不锈钢、玻璃、搪瓷等为佳。煎药时,忌用铁、铝、铜锅。因为前者的理化性质比较稳定,不容易与药物中的成分发生反应,保证药物的疗效。但铁、铜成分比较活泼,容易与药物中的成分发生反应,影响疗效。
浸泡法:煎煮前,将药物放入药锅内,加入洁净的冷水浸泡药物,加水淹没药面3-5cm,浸泡20-60分钟(时间过长,药物会发霉变质),有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煎煮。
煎药方法:每剂药煮两次。第一次煎药,先将泡好的药用武火煮沸,再用中、小火煮沸,使药保持沸腾;第二次煎药需水较少(以淹没药面为准),热量与第一次煎药相同。炸的时候最好盖起来。一般情况下,炒菜时不宜频繁开盖,否则气味会散失,药效会降低。
煎煮时间:药物煮沸后计算时间。一般药物第一次煎20-30分钟,第二次煎15-25分钟;滋补类和固体类药物第一次煎40-60分钟,第二次煎30分钟左右;解表药、理气解郁药第一次煎6-65438±05分钟,第二次煎5-65438±00分钟。
药液的过滤: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等具体情况来决定煎煮药液的量。成人的量约为200-300ml,儿童约为成人的1/4-1/2,即50-150ml。
服用时间:每日一剂,早晚各一次。早上服第一次煎药的药液,下午服第二次煎药的药液,这样两次煎药在体内的浓度和作用才能均匀可靠。也可以将两种汤剂混合,分上下午两次服用,间隔6小时左右。当天煎的药最好当天服,不宜留着。滋补品应在饭前半小时服用;清热类药物和刺激胃肠道的药物应在饭后半小时服用;其他药物请遵医嘱。
如何服用:有三种服用方法:热、温、冷。一般来说,止汗剂和温补剂要温服。祛寒药和治疗关节痛、溃疡的药宜热服,清热解毒药宜寒服。
注意事项:中药袋中经常见到用纸或纱布包裹的中药,上面标有“先煎后下,包煎,内服”的字样。一定要按要求做,否则会影响药物的效果。在煎药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情况加水,但要不断搅拌,防止溢出和糊。
4.专心
(1)有些中药含有毒性成分,如附子中的乌头碱,小剂量有治疗作用,大剂量或使用不当可引起中毒。
(2)有些中药不含毒性成分,但过量使用也会引起中毒。例如,过量使用肉桂会引起血尿。
(3)辨证用药不当,如给肝阳上亢患者服用细辛、肉桂,无异于火上浇油。
(4)中药品种不当。比如桑寄生是无毒的,但是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桑寄生会含有相应的有毒成分。
(5)有些药材未经加工或加工不当。比如炮制的半夏没有毒性,生半夏有毒。
(6)中药煎剂不正确。中医认为煎煮时间不够,引起毒性反应。
(7)误服中药是非常危险的。如果用香加皮作五加皮,会出现洋地黄样中毒。
(八)受污染或者变质的中药。
(9)用药不当,如肌肉注射用中药注射剂被用于静脉注射。
(10)药物使用时间过长,如果夹竹桃中含有强心苷,长期使用会发生洋地黄样蓄积中毒。
(11)有些中药相互之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如果配伍不当会引起不良反应。例如,藜芦不应与人参等滋补药物一起使用。
(12)中西药之间也有配伍禁忌,如山楂、五味子、乌梅等,与磺胺合用可引起血尿。
(13)性别、年龄、体质的差异会影响中药的疗效。例如,妇女在哺乳期对许多药物敏感。
(14)中药注射剂质量差,含有有害物质、杂质和植物蛋白。
(15)白酒、酒精、醋等外用辅料使用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