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画像

目录:

一.概念

第二,目的

三、用法和具体应用场景

第四,如何建设

用户画像是从用户的社交属性、生活习惯、消费行为等信息中抽象出来的标签化用户模型。构建用户画像的核心工作是给用户贴标签,标签是通过分析用户信息得到的高度精细化的特征标记。

似乎用户角色和用户档案都可以转化为用户画像。本文讨论用户角色,区别如下:

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产品经理找出用户(目标、行为、观点)的异同,将其分为不同类型,并从每种类型中提取典型特征。给出名字、照片、人口统计元素、场景描述,建立角色原型。它让产品经理在设计时可以抛开个人喜好——“为特定用户设计远胜于为他们心目中的虚构人物设计。”

艾兰·库伯(交互设计之父)首先提出了人物角色的概念:“人物角色是目标用户的具体表现。”?人物角色是目标用户的具体表现,是基于真实数据的目标用户模型。人物角色服务于产品设计,关注用户行为、动机和态度。

Profile的标签对每个用户都是唯一的,是一种利用获得的数据勾勒出用户喜好的数据分析方法。猜猜这个用户是男是女,在哪里生活工作,喜欢哪个明星,买什么东西等等。这些数据为运营商实现精准营销、个性化推荐、获取和留住客户提供了依据。对于电商、金融行业、内容产品(知乎、豆瓣、微博、短视频等)尤为重要。).

知乎上有相关的帖子用户角色和用户简介。

1.精准营销,分析产品的潜在用户,针对特定人群,通过短信、邮件等方式进行营销;

2.用户统计,比如中国大学TOP10的购书数量,全国副市爸爸指数;

3.数据挖掘,构建智能推荐系统,利用关联规则计算喜欢红酒的人通常喜欢什么运动品牌,利用聚类算法分析喜欢红酒的人的年龄分布;

4.评估效果,改善产品运营,提高服务质量。其实这相当于市场调研和用户调研,快速定位服务群体,提供高水平服务;

5.个人量身定制服务或产品,即针对某个群体甚至每一个用户的个性化服务(个人认为这是目前的发展趋势,也是未来的消费主流)。比如某公司要推出一款5-10岁儿童玩具。通过对用户画像的分析,发现图像=“喜羊羊”和价格区间=“中等”的偏好比例最大,因此为新品提供了非常客观有效的决策依据。

6.影响企业发展战略的业务分析和竞争分析。

用户画像在不同的阶段和目标有不同的使命。我们分三个阶段来谈谈用户画像的意义:

1.初始阶段:产品尚未定型。

这个阶段往往是指公司刚刚创立,产品尚未成型的阶段,需要通过用户画像来定义产品模型和功能。在这个阶段,你需要做大量的宏观调研,明确你的产品切入了哪个细分市场,这个细分市场的人有什么特点,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平均消费水平如何,每天的时间分配是怎样的等等。

在这个阶段,你的用户画像的意义就是为你的产品定义一个市场,你可以清楚的知道这个市场能不能做,用你现有的产品思路能不能做,在做的过程中会不会出现一些违背基本逻辑的问题。如果分析完就能做,那就马上做一个产品原型,小步快跑试错迭代;如果没有,赶紧改变方向和思路。

因此,用户画像在现阶段的意义在于业务运营分析和竞争分析,影响企业的发展战略。

2.成长期:产品运营。

现阶段贵公司的产品已经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各项数据都处于上升期。这时,用户画像的责任又发生了变化。在这个阶段,你需要整理数据(显性的,隐形的,等等。,后面会介绍)由产品后台反馈,得到用户的详细画像。不像起步阶段那样做一个普查,把握宏观。而是需要改变策略,从细节入手,从与用户的每一次互动中,找到用户真正的需求。比如你是微信运营。你昨天读的书比前天多还是少?转发量和收藏量有哪些变化?用户消息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后台反馈呢?通过这些比较,你会得出一个大概的结论,指导以后工作的优化。如果是产品运营,涉及的数据会更多,比如访问数据、打开频率、登录次数、活跃时间等。,结合分析,用户的需求会更加明确。

因此,用户画像在现阶段的意义在于精准营销,使得产品的服务对象更加专注,更加专注,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优化运营手段,提升公司运营效率。

3.成熟:寻求突破

在这个阶段,产品已经非常成熟,公司运营模式稳定,市场地位趋于稳定,大部分日常工作以维护为主。这个时候,用户画像是用来做什么的?寻找新的增长点和突破口。

产品转型,老用户会有什么反应?离开还是成为新的核心用户?预计有多少用户会导入新产品?结合老用户的需求,新产品有哪些功能是不能舍弃的?

这些都是你应该考虑的问题。在这个阶段,建议将起步阶段的广泛调查和成长阶段积累的用户画像结合起来,对新产品有更好的保障。

用户画像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基于系统的调查分析和数据统计得出的科学结论。

一般会有多个用户画像。要考虑用户画像的优先级,不能为三个以上的用户设计产品,容易产生需求冲突。要区分核心用户和酱油用户。

同时,用户画像一旦确定就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正。

显性画像:即对用户群体的可视化描述,如目标用户的年龄、性别、职业、地域、爱好等特征;

隐藏画像:用户深层次的特征描述。包括用户的产品使用目的、用户喜好、用户需求、产品使用场景等等。

一般分为基础数据采集、分析建模、结果展现三个步骤。

1)基础数据采集

数据不会说谎,这是构建用户画像的核心基础。基于客观数据的用户画像具有说服力。

在基础数据收集方面,可以先列举出构建用户画像所需的基础数据。

具体思路如下:

当然,上面列举的数据纬度相对较多,在建立用户画像的过程中会根据需要进行相关的数据筛选。

在基础数据和资料收集方面,我们会通过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来获取相应的基础数据。

基于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用户画像研究:

A.问卷调查

首先要考虑样本的数量,然后内容的设计要考虑研究的目的。毕竟这是一次有目的的研究实践。另外,通过问卷获得的信息不一定很确定,变量很多。数据可以作为参考,要用质疑的眼光看待。

B.用户访谈

面试前做一个面试提纲,重点是用户的观点,他的想法,他的行为等角度。具体步骤如下:

在分析采访结果时,我们采用关键词提取的方法,对每个用户的每个问题的回答提取关键词,并对* * *词进行总结。具体思路如下:

2)分析和建模

我们在收集用户画像所需的数据和基础数据时,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提炼关键要素,建立可视化模型。

案例:

有一个关于95后用户群体研究的网络素材。

您可以通过搜索(基础数据收集)获得以下信息:

企业智库《95后视角:新生代社会行为》

QQ空间独家大数据《95后新生代社交网络偏好报告》

百度对00后用户移动互联网行为的洞察。

中国大数据产业观察《2065 438+05 95后生活方式调查报告》

然后对这些报告进行分析和关键词提炼,总结出整个95后群体标签(分析和建模),如下:

3)肖像展示

画像呈现就是从显性画像、隐性画像、场景、需求等方面给用户贴标签。

案例:

在这一步,还要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分类,建立用户角色框架(更全面地反映用户的状态),然后按照产品侧重点进行提取,进行用户评估、分类,按照用户规模、用户价值、使用频率进行划分,确定主要用户、次要用户和潜在用户。

构建用户画像的目的是全面了解用户,为产品设计和运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服务于运营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