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中医书是什么?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论)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名下第一部传世的巨著,是我国医学宝库中最早的医学经典。它是一部研究人体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理学的医学巨著。理论上建立了阴阳五行、脉象、藏象、经络、病因病机、症状、诊断、治疗、养生、运气等理论。他的医学理论以中国古代哲学理论为基础,体现了中国古代天真的辩证思想。

《黄帝内经》成书于约2000年前的秦汉时期。她广泛而深刻的科学论述不仅涵盖了医学,还涵盖了天文学、地理学、哲学、人类学、社会学、军事学、数学、生态学等人类取得的科学成就。令人惊讶的是,中国先民在《内经》中所作的一些深刻而精辟的论述,虽然早在2000年前,却揭示了许多现代科学正在努力证明和将要证明的成就。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医生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都深受《内经》思想的影响。他们都刻苦钻研,博采其精华,最终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代名医。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的理论基础和精髓,在中华民族近两千年的繁荣昌盛的历史长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试想一下,大约700年前,欧洲爆发瘟疫,四分之一的欧洲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中国虽然有近2000年的瘟疫流行,但从未有过像欧洲那样的惨痛记录,所以中医和《内经》的作用可以充分展现。所以,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每一个龙的传人都应该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医学感到骄傲,为我们优秀的祖先感到骄傲,为沉睡了200年的祖国医学的现代化和全球化做出一些真诚的努力,因为只有少数人的努力不足以推动这项伟大的事业!可以预见,只有伟大的中医真正复兴了,整个中华民族才会真正复兴!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原书为18。其中,9卷名为《苏文》;其他九卷没有标题。它们在汉晋时期被称为九卷或针经,在唐代以后被称为灵枢。它们不是一个人一时写出来的,主要部分形成于战国到东汉。每个部分是81,和***162。苏文主要论述了自然变化的规律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灵枢的核心内容是脏腑经络学说。

《苏文》在汉魂、六朝、隋唐时期有不同的版本。张仲景、王叔和、孙思邈、王韬在他们的作品中都引用过这句话。主要有:(1)齐梁健(公元6世纪),是最早的注释本,但第六卷当时已经失传,实际只有八卷。此传曾被唐、、宋麟译等引用。南宋以后就失传了。(2)唐、笔记,元年(762年),以笔记为底本注释,将已失传的七大学说第七卷,补充到北宋嘉祐治平(1057 ~)

灵枢,又名九卷、针经、九灵、九虚等。汉魏以后,由于长期的复制和传播,出现了许多名称不同的版本。唐冰引用的古版《针经》佚文与古版《灵枢》基本一致,说明是同宗。但它与南宋松石发现的《灵枢》版本(即现存的《灵枢》版本)不同。北宋时有朝鲜赠送的刻本《针经》,今无书为证。到南宋初期。各种灵枢、针经列传都失传了。绍兴二十五年(1155),对松石收藏的《灵枢》九卷八十一篇进行了重新校勘,扩充为二十四卷,并附加音释、刻本出版。至此,《灵枢》版本基本定型,取代了各种版本,一次又一次出版,流传至今。

注重整体观念,强调人体本身是一个整体,人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解释生理病理现象,指导诊疗;阴阳对立统一被认为是宇宙万物产生、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正常情况下,人体有阴阳平衡。这种平衡一旦被破坏,就会生病。它强调精神和社会因素对人体和疾病的影响以及疾病的预防,反对迷信。对秦汉以前医学成就的全面总结,标志着中国医学发展到了理论总结阶段。这本书在中国医学中有很高的地位,后世所有成功的医生都非常重视它。部分内容被翻译成日语、英语、德语、法语等多种语言,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黄帝内经传说

18卷的《黄帝内经》从古至今,而37卷的《黄帝内经》可能会永远失传。然而,关于它的民间传说却相当丰富有趣。

相传黄帝时期有三位名医。除了雷公和齐波,最著名的是于之(尹福)。他的医术很高明。尤其是在手术中。据说他治病一般不需要煲汤、砭石针、按摩。但在病因诊断明确后,除非想做手术,否则就用刀切开皮肤,解剖肌肉,结扎。传说有一次,鱼雨在过河的时候,发现一个落水的女人,被几个人打捞上来下葬。鱼雨阻止他们问死者掉进水里多长时间了。抬尸体的人说,他刚落水,捞上来就死了。宇箐要求他们把尸体放在地上。首先,他们摸死者的脉搏,然后看死者的眼睛。然后他们找人找来一根草绳,把死者的脚绑起来,倒挂在树上。起初,大家都不明白余为什么要这么做。死者一被吊起就往外吐水,直到不吐为止。鱼雨告诉人们慢慢解开死者,将他的背部放在地上,并将双手放在死者的胸部。最后,他拔了一些自己的头发,放在死者的鼻孔上观察了一会儿,发现头发动得很慢,然后很自信地对死者家属说:“她还活着,带回家好好照顾吧!”

传说有一次余云在山谷中散步,突然看到一个年轻的猎人不小心从悬崖上掉了下来,在半山腰被一根藤条接住了。他上不去,下不去,也不能出声。当余云正在着急的时候,一个瘸腿的老人迎面走来,余云请求老人尽力去救悬在空中的年轻猎人。瘸腿老汉二话没说,从腰间取下弓箭,嗖的一声射下藤条。猎人倒在地上,看到他已经奄奄一息了。鱼雨蹲下来为死者切脉,从地上抓起一把杂草塞进猎人的肛门,用手紧紧捂住猎人的鼻孔。没过多久,我就往鼻孔里塞了。

到了晚年,黄帝派仓颉、雷公、齐伯,花了很长时间整理医术,编成册。然而,仓颉在公开之前就去世了。后来,于之的儿子于之把这本书带回给他父亲修改。不幸的是,整个家庭都陷入了火灾,房子,医学书籍和于之的家人都化为灰烬。这可能就是《黄帝内经》丢失至今未找到的原因吧!

(汉书艺文志记载的经典医家有十一位,黄帝内经今仅存一位,原因有待考证。其中黄帝外经失传。出自《汉书》?6?根据《艺文志》记载的七经,当时有《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扁鹊外经》、《白内经》、《白外经》、《辨篇》。

《黄帝内经》内容非常丰富,苏文强调人体生理、病理、疾病治疗以及人与自然的基础理论。灵枢侧重于人体解剖学、脏腑经络、穴位针灸等。两者的相似之处都是相关问题的理论探讨,不涉及或基本不涉及疾病治疗的具体药方和技术。因此成为中国医学发展的理论源头,是历代医家探讨疾病与健康的理论基础。虽然医学家的理论各不相同,争议很大,但偏差很少,几乎都是从《内经》中寻求作为立论的准绳。这就是现代人学习中医必须先学习《内经》的原因。因为,如果不基本掌握《内经》的精髓,就无法理解和贯彻中医对临床各种疾病的认识、诊断、治疗原则、选药处方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