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态度胜过世界上所有的药物。

著名企业家、青年导师李开复年轻时的生活一帆风顺。39岁成为微软全球副总裁,后担任谷歌全球副总裁。48岁创办“创新工厂”创业。

李开复认为自己身体健康,全身心投入到事业中。他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几乎忘记了家人。

但在2013年的一次普通体检中,52岁的李开复被医生告知患有四期淋巴瘤,腹部肿瘤超过20个。

“死神”的突然造访,让李开复停下了匆忙的脚步。在经历了患病初期的痛苦和迷茫后,李开复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

他放下了骄傲,学会了感恩,修复了和家人的关系,成为了真正的自己。李开复说,他选择享受这个“超出他人生规划的假期”。

因为心态的改变,李开复千疮百孔的身体慢慢得到了修复,最终李开复战胜了癌症,以全新的姿态迎接了美好的“新生”。

病愈后,李开复感慨地说:“除了身体需要修复,没想到心灵得到了奇迹般的滋养。”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王阳明曾说:“心是身的主宰。”意思是:一个人的心态决定了他的身体健康。

俗话说:最好的保健就是养心。当一个人的心灵被治愈,这个人的身体自然就被修复了。

在著名心理学家朱建军所著的《药树》一书中,朱建军为我们描述了像李开复一样濒临死亡的癌症患者陈数是如何在心理学家海印的帮助下,通过改变心态与“死亡”达成和解的。

正如佛陀所说,“万物随心而变,环境由心造。”当一个人的心态发生变化,一切都会和以前不一样。

一:取悦自己,为自己而活。

患病前,李开复一直在宣扬:“让世界因你而不同”。他认为他在无私地工作以改变世界。

但是,得病后,李开复去请教星云大师。星云大师问李开复:“你做的一切是为了让世界变得更好,还是为了让自己更出名?”

一个简单的问题让李开复恍然大悟,原来他一直在用一个漂亮的“包装”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以“为世界”的名义“为自己”。

从那一刻起,李开复突然放开了。

我没做什么不自然的事,哪怕是“为了自己”,何乐而不为?

其实很多时候,就像李开复一样,在“取悦他人”和“成全自己”之间,我们会先选择“取悦他人”。我们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怕一旦说出来,会失去世人的尊重,毁掉世人眼中完美的个人形象。

心理学家说:其实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这种“讨好型人格”。虽然这种“讨好型人格”会让人觉得很痛苦,但久而久之,“讨好别人”就成了一部分人的习惯。

《药树》的主人公陈数就是这样一个“取悦他人”的女人。

药树的开始是一场特殊的婚礼——一场走向“死亡”的“完美婚礼”。

作为新娘,陈数病危。虽然连床都起不了,但她准备和相恋多年的男友夏敬之举行婚礼。

婚礼结束后,陈数可以在人们的羡慕和祝福中无怨无悔地带着“死亡”离开。

然而,真的没有遗憾吗?

“就像一部电影,浪漫故事的结局已经写好”,女主角的死是一个浪漫感人的爱情故事。

但是陈数不愿意,她还不想死。和很多孩子一样,陈数从小就被教育要听话、乖巧、懂事,他的一切表现都应该值得别人的赞扬和期待。一旦他达不到别人的要求,似乎就是自己的错。

所以,虽然陈数潜意识里不想举行婚礼,不想在人们的期待中死去,但她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幸运的是,陈数是幸运的。

在心理学家海印的帮助下,陈数的自我意识逐渐觉醒,最终她勇敢地选择了“自救”。

别人想看的是《你将何去何从》里的一场婚礼,一场感人至深的美好爱情。只有这样,人们的幻想才能得到满足,但陈数没有义务去实现这个“幻想”,陈数最终取消了婚礼。

与其活在别人的期待中,不如把自己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虽然“死亡”一直伴随着你,但只要你不放弃,“死亡”就只能袖手旁观而袖手旁观。

在海印的指导下,陈数开始勇敢地面对“死亡”,面对自己真实的内心,她的生活一点点恢复了。

当陈数的心结一点点被打开,母亲的偏见,童年的创伤,兄弟姐妹间的隔阂,爱情危机...导致陈树生病的病因被一层一层揭开,生命的枯枝被一点一点拔除,受阻的情感被疏通,的生命就像枯枝拔出新芽,癌细胞被一点一点控制...

所谓“病从心生”,不无道理。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就像陈数和李开复一样,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过着别人期待的生活,这也成了很多疾病的根源。

我喜欢著名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的一句话:“我没有义务去实现别人的期望。”

人生是自己的,何必为了别人的期望而活?生在世上,短短几十年,取悦自己远比取悦别人重要。

虽然为自己而活需要很大的勇气,但为了新的生活,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二:学会理解,学会释怀。

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有一句名言:“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童年经历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深刻的影响,出身家庭对一个人童年的幸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如果我们不幸生长在一个不完美的出身家庭,该如何自救?

陈数的妈妈更喜欢男孩而不是女孩。为了取悦母亲,陈数从小就努力让自己成为最好的孩子。

陈数也做到了。年纪轻轻就当上了企业高管,工资拿回家给家人买房买车。他还让没文化的弟弟出国留学。

然而,陈数为这个家庭所做的一切并不值得感激。母亲觉得陈数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虽然陈数不愿意,但她表面上是温柔懂事的。长期以来,陈数将她的创伤埋藏在内心最隐秘的角落,从未向任何人展示过。

然后陈数天真的以为那些伤口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愈合,却不知道那些伤口在她看不见的地方默默的生根发芽。

事实上,真正治愈伤口的唯一方法是面对它,正视它,但陈数自己没有这个勇气。

幸运的是,在海印的帮助下,陈数开始鼓起勇气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内心。

终于有一天,陈数和她的母亲谈到了重男轻女的问题。

没想到,打开伤口,达成谅解,放下执念,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母亲很清楚自己对儿子的偏爱,她知道自己对陈数感到遗憾。

感受着妈妈的道歉,陈数的心里顿时释然了,正如李开复所说:“其实人生最重要的是人,尤其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陈数的母亲出于自己的原因那样对待陈数。

经过与母亲的深入交流,陈数了解到,母亲从小就受到陈数祖母的“虐待”,而祖母之所以如此严厉地对待她,是希望母亲成为“有用的人”,因为只有“有用的人”才能在当时的男权社会站稳脚跟,不被家人“抛弃”。

由于“命运在家庭中的传递”,在陈数母亲的潜意识中,她对陈数很苛刻。事实上,她并不是真的“恨”陈数,而是以另一种方式“保护”了陈数。

一些表面的感受会掩盖更多真实的感受。意识到母亲的艰辛,陈数从内心原谅了母亲,同时,陈数也放下了与哥哥兼男友多年的心结。

长大后,我们有能力做出选择。出身家庭的不幸永远不应该成为我们生活的羁绊,就像海印对陈数说的那样:“生与死由你自己决定!”

化解了生活中的矛盾,放下了心结,冻结在陈数心中的冰山开始慢慢融化,就像枯树遇到了春天,陈数的身体和她的心一起走向了春天。

写在最后:

陈数和李开复一样,都患有癌症,并通过对生活的反思,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最终战胜了“死亡”。

《药树》是意象对话疗法创始人朱建军的一部心理治疗小说。

本书通过陈数的精神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双向呈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癌症患者奇幻而神秘的精神历程。

如果把“癌症”看成是我们人生的低谷,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被“癌症”困扰。生活会给你蜂蜜和伤疤。当岁月流逝,那些伤疤会渐渐结痂,成为你生命中最难的部分。

只有拥有良好的心态,才能走过荆棘丛生的人生低谷,迎来美好的新生活。

良好的态度胜过世界上所有的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