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学说对应的养生观
春季养肝,秋季养肺,是因为春季对应秋季的肝肺,春季肝气旺盛,秋季肺气旺盛。一般正常健康的人春季吃酸少,秋季吃辛少,春季肝气旺盛,要多吃健脾的食物,秋季肺气旺盛,要多吃绿色蔬菜水果润肺补肝。
肾生肝是因为肾主水,肝主木,肝肾同源,都是下焦和先天。水生木,滋水养木就是补肾生肝。
好好看看下面的资料,你就清楚了。
五行表
五行木火金土水
东南、中、西北五个。
春五季,夏(季)、夏、秋、冬长。
五气、风、热、湿、燥、寒
五种化学物质生长,生长,提高,收集。
酸、苦、甜、咸五味。
青色、红色、黄色、白色和黑色五种颜色
愤怒、快乐、担忧、悲伤、恐惧和惊讶的五种愿望
五种感官,舌头,嘴巴,鼻子和耳朵
五脏、肝、心、脾、肺和肾
五脏、胆、小肠、胃、大肠和膀胱
人体五脏与五行关系密切: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盛夏五脏虚弱的时候,只有这个时候才能保证秋冬的身体健康。
五行之木:属于木器官——肝。
肝胆为内外之器,属骨与肢。过度繁华或衰老更容易患肝胆、头颈、四肢、关节、筋脉、眼睛、神经等疾病。
养肝理由:工作太累的时候,首先要保养的就是肝脏。因为肝脏是体内浓缩血液的器官,你要努力储存血液。五行本来生的方向是肝→心→脾→肺→肾。肝脏劳累过度,身体虚弱,心、脾、肺、肾都会受到影响,而劳累过度积累的火气也会伤肝。肝胆相护,肝胆会互相影响。肝气郁结或虚弱的人应多吃绿色或酸味食物。
养肝之道:夏季炎热,多喝水可以补充体液,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机体的消化吸收和排除废物,减少代谢产物和毒素对肝脏的损害。保证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保持相应的比例;同时保持五味不偏;尽量少吃辛辣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不要暴饮暴食或饥肠辘辘。
五行之火:火器官-心脏
心脏和小肠是内外器官,属于血管和整个循环系统。太旺或太衰老,容易患小肠、心脏、肩、血、经血、面、牙、腹、舌等疾病。
养心原因:由于心属火,高温易上火,心绪不宁,加重了心脏负担,所以夏季最重要的是养心。最好吃一些红色的食物来滋养心脏,这与红色的血液和负责血液循环的心脏相对应。面色不好,四肢冰冷的人可以多吃。心和小肠互为表里。心气不畅,小肠功能得不到调整,吸收就不好。心虚的时候,吃红色或苦味的食物。
养心之道:养心首先要心静,心静自然凉。善于养心的人,静则有阴。只有通过协调尹和他们维持他们的心。夏天要多吃滋补安神之品,如茯苓、莲子、百合、大枣等。同时要多吃滋阴生津的产品,如藕粉、银耳、西瓜、鸭肉等。另外,夏天不妨多吃点“苦”。因为苦味入心,能滋阴清热除烦,如苦瓜、绿豆。
五行之水:属于水的器官——肾。
肾和膀胱是内外器官,属于脑和泌尿系统。太旺或太衰老,容易患肾、膀胱、胫骨、足、头、肝、尿、外阴、腰、耳、子宫、疝气等疾病。
补肾的理由:肾是先天之本,是生命之源,具有藏精控水、主骨髓的功能。肾气不足容易导致阳气虚弱,腰膝酸软,易受寒,易患病。因为工作忙,现在很多人选择外出就餐,厨师的厨艺特点是大油大盐,让饭菜更香。但是,盐属于水,盐属于肾。适量有益,过量有害。
滋肾:肾虚可分为阴虚和阳虚,对人体各器官起滋养润泽作用,称为肾阴;它被称为肾阳,温暖和促进各种脏腑器官的活动。补肾要根据肾阴和肾阳虚的不同,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肾阴虚者常出现肺热咽干、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苔淡红等症状,可用海参、枸杞、甲鱼、银耳等滋补。肾阳虚的人往往会出现四肢发冷、精神萎靡、腰酸耳鸣、舌淡体胖等症状,所以要选择羊肉、鹿茸来补充。
五行之土:属于土器官——脾。
脾胃互为表里,属于肠道和整个消化系统。过度繁华或衰老更容易患脾、胃、肋、背、胸、肺、腹等疾病。
养脾理由:漫长的夏季和阴雨天是一年中最潮湿的时期。湿气太多会伤脾胃,影响食欲,所以盛夏我们总是没有食欲。贪的下场是导致脾胃腹泻胃痛。
补脾之道:脾胃在人体中起着营养供给的作用。只有调理好了,气血才能旺盛。脾胃是表里关系。脾不健康,胃肠道就不好。所以,夏天,口感温和,容易消化,但不油腻的食物,如莲藕、胡萝卜、苹果、牛奶、豆浆、山药、小米等。,在饮食上应选择有助于健脾养胃、益气生津的。根据五行,属于火的心滋养属于土的脾,多吃苦味强心的结果也是健脾。
五行属金:黄金器官——肺。
肺和大肠是内外器官,属于气管和整个呼吸系统。过度繁荣或衰老更容易患大肠、肺、脐、咳痰、肝、皮肤、痔疮、鼻气管疾病等疾病。
养肺的理由:虽然养肺的季节应该是秋天,但是肺和大肠是表里关系。肺阴虚容易导致便秘,皮肤与之密切相关。因此,夏季对肺部的保养也是必不可少的。
肺道:夏季许多新鲜水果富含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具有滋阴养肺、润燥生津的功效。另外,多吃蜂蜜、核桃、乳制品、百合、银耳、萝卜、秋梨、香蕉、莲藕等。,少吃辛辣和助火的热性产品。
五脏五味:
中医理论认为,四季和五脏的生理功能是相互联系的,要根据四季的变化来调整五脏,预防疾病。此外,大自然为人类提供的食物有酸、苦、甜、辛、咸,分别与五脏之气相和。肝喜酸,心喜苦,脾喜甜,肺喜辛,肾喜咸;酸入肝,苦入心,甜入脾,辛入肺,咸入肾。
如果五味不齐,过于喜用,会造成脏腑气机不协调,带来各种疾病。咸味吃多了,血管就硬了,气血就停滞了。苦吃多了会损伤肺和津液,导致皮肤暗沉,头发枯萎;暴饮暴食辣味会消耗肝血导致肌肉脂肪焦灼爪甲枯萎;酸味吃多了会伤脾,使果肉变厚失去弹性;吃太多甜食会伤肾,引起关节痛和脱发。这是《黄帝内经》中的说法,指出饮食要均衡,不能偏食,导致体内失衡,引发疾病,不必绝对理解。
五行关系中,土生金,脾属土,肺属金。对于慢性肺虚疾病,可用健脾的方法达到养肺气的目的;木克土,肝属木,脾属土。如果肝脏有病,就会延伸到脾脏,所以在肝脏有病的时候要注意保养脾脏,以免脾脏劳累;水生木,肾属水,肝属木。在肝血不足的情况下,可以用滋阴的方法来恢复肝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