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生文言文课评价
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如果没有听过魏书生的讲座或报告,对老师或学生来说将是一生的遗憾。现在引用一段课堂记录:
我听说魏书生来做示范了。一大早,200人的大教室座无虚席。教室前排坐着40名初三学生。他们想听魏书生一年级的汉语课。
“我和其他人一样,是一名普通的老师。”这是魏书生的开场白。“我教的很少,但是我教学生快乐学习。当他们全心全意学习时,他们的自主性和自信心都在无形中得到提高。”
虽然听到他这么说,但一开始还是觉得很困惑。你看他,没有教案,不用课件,连课本都不看。他为什么要上课?况且他和学生都是陌生人。这门课会有效吗?
一上课,魏书生没有先讲课文,而是和学生们讨论:“我有一个题目,大家口头写一写。你愿意吗?”“是的。”学生们很新奇。
“好吧,请说说你生活中的一个人。当你想到他的时候,你会感到乐观。这叫做‘精神充电’。给你三分钟时间畅所欲言。”
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谈论着,魏书生走到他们跟前,边听边问。当大家都安静下来后,他认真地说:“老师想让你多读一些你崇拜的人的传记。有些人,你一辈子都读不完。读得越深,读得越多,他的人生经历也就成了你的。”
口头作文结束后,教室里的气氛也活跃起来。魏书生继续和学生们讨论:“你们学的是文言文还是现代文?”“现代文学。”大部分同学回答。
“那我就说文言文。”这一次,魏书生没有顺从“民意”。“既然文言文编入了教材,你讨厌它,烦它,讨厌它,就得学它。人生有很多事情不是自己能选择的。这个时候你要选择自己的态度,开心的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接下来,请打开第四本书,翻到第18课。”
“哈哈。”学生们很高兴,毫无怨言地按照魏书生的指示翻到课文《晏子·董稚A》。
最后,言归正传,魏书生还没有谈到课文的意思:“老师想问大家,学一门文言文。第一,我该怎么办?”二、你最喜欢做什么?”他选了三个学生在黑板前回答,然后让其他学生一起读课文。学生看完之后只纠正了几个读音,没有过多解释。在品味这篇文章之前,我强调了两个特殊句型的用法。
在黑板上,三个学生写下了他们的答案。其中两人最感兴趣的是品尝文章,另一人认为应该理解文字和表达。“好像大部分学生单词和句子都没问题,所以老师不会多说话。”魏书生做了一个“顺水推舟”的把戏,不解释单词,也不逐句解释。在品味这篇文章之前,他只是强调了两个特殊句型的用法。
据说这是一篇品味文章,仍然是魏书生提问,学生回答。大部分问题都是学生脱口而出的。当他遇到一个难题时,他停顿了一会儿。同学们小声讨论后,很快就有了答案。在回答了一系列问题后,学生们对文章的脉络和层次有了清晰的认识。随即,魏书生要求大家再次一起阅读课文,并试图找出人物的语气和情态。这一次,学生们的声音很大,情绪很高。学文言文就是这么简单,让他们感到由衷的喜悦。
整个文学课下来,除了几个关键的指示,魏书生很少讲解,总是带领学生们自学。看似简单随意,其实很容易收起。只是在文章的结尾,他才详细阐述了晏子的人格,阐明了文章的大意:“晏子一生节衣缩食,深受孔子的尊敬。甚至司马迁曾经说过,如果晏子还活着,他会为他开车。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一直有这样非常正直善良的人,自觉追求真理和普通人的利益,不愧为中华民族的脊梁。”
这时,魏书生看了看表,说道,“嗯,离下课还有两分钟。让我们看看课后的练习。”学生们看了一眼,惊讶地说:“老师,我的题我们都能做,不用多说了。”原来,魏书生在学习课文时强调的知识点与这些练习是一一对应的。
下课时间到了,魏书生依然意犹未尽:“老师最想告诉你的是,晏子在如此混乱的环境下,依然可以独善其身,绝不附和。我们现在的环境有多好,如果每个人都坚持自己内心的善良,那该有多幸福!”
其实这门课除了做人的道理,留给学生的记忆太多了。“这节课让我知道了语文课还有更新更生动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除了讲文字,还要深入文本,挖掘思想启蒙。”一名学生说。“一次上课,老师让我们口头作文。这让我意识到,培养能力要从细节入手,不要忽略小事,一点一滴积累才能有所收获。”另一个学生说。其他学生从魏书生的言行中了解到:“魏老师告诉我们,世界上有许多事情是你无法选择的。当你不得不做的时候,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爱上自己做的事情,这样才能做好。”
2.魏书生思考如何教好语文。魏书生老师的六步教学法,我国著名教育改革家、全国劳动模范魏书生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创造了一系列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中心的新的教学方法。六步教学法就是其中之一。六步教学法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六点。
第一,定向。就是确定这节课的重点。比如《桃花源记》这一课,有哪些生词?词,虚词“言”的用法,古今“妻”与“过街交通”的不同含义;句子,本课省略句型比较突出,列为重点;哪一段是关键?也要理解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所表达的政治理想,以及这种思想的局限性。
第二,自学。学生通读课文并逐段翻译。不懂的地方,留给下一步。
第三,讨论。前、后、围、四人一组,把自学中不懂的东西提出来,互相讨论;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就留给回答问题来解决。
第四,回答问题。也是基于学生自己来回答疑难问题。每个学习小组负责回答一些问题,比如第一组回答第一段的难点问题,第二组回答第二段。这样,困难越来越少。然后老师回答剩下的难题。
第五,自测。学生根据学习后的重点、难点和自我认识,拟定一套10分钟的自测题,由全班作答。他们自己拿出红笔打分,自己检查学习效果。
第六,日结。下课前,每个学生在座位上口头总结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和主要收获,然后从不同类型的学生中选取一到两个分别总结,让学生接受的信息得到及时反馈。
六步教学法以知、情、行、常的相互作用规律为基础,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知识就是让学生知道知识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爱是让学生体验到获取知识的快乐和幸福。行就是让学生知道自己学习活动的方向和规律,提高效率。
魏书生同志总结的“四遍八步阅读法”包括:第一遍,跳读。第一步是记大纲,第二步是记主要的人、事、物或观点。这次的阅读速度是每分钟1500字。第二遍,速读。第三步重复内容,第四步理清结构。这次的阅读速度是每分钟1000字。第三遍,仔细看。要完成单词和短语的理解和掌握,圈出摘要,概括中心三步任务。这次的阅读速度是每分钟200字左右。第四遍,精读。完成第八步分析书写特征的任务,速度不限。四时八步阅读法旨在培养初中生的阅读和思维能力。坚持就是坚持学习,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
3.如何评价魏书生的教学方法?就是确定这节课的重点。比如《桃花源记》这一课,有哪些生词?词,虚词“言”的用法,古今“妻”与“过街交通”的不同含义;句子,本课省略句型比较突出,列为重点;哪一段是关键?也要理解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所表达的政治理想,以及这种思想的局限性。
第二,自学。学生通读课文并逐段翻译。不懂的地方,留给下一步。第三,讨论。前、后、围、四人一组,把自学中不懂的东西提出来,互相讨论;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就留给回答问题来解决。
第四,回答问题。也是基于学生自己来回答疑难问题。每个学习小组负责回答一些问题,比如第一组回答第一段的难点问题,第二组回答第二段。这样,困难越来越少。然后老师回答剩下的难题。
第五,自测。学生根据学习后的重点、难点和自我认识,拟定一套10分钟的自测题,由全班作答。他们自己拿出红笔打分,自己检查学习效果。第六,日结。下课前,每个学生在座位上口头总结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和主要收获,然后从不同类型的学生中选取一到两个分别总结,让学生接受的信息得到及时反馈。
六步教学法以知、情、行、常的相互作用规律为基础,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知识就是让学生知道知识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爱是让学生体验到获取知识的快乐和幸福。行就是让学生知道自己学习活动的方向和规律,提高效率。魏书生同志总结的“四遍八步阅读法”包括:第一遍,跳读。第一步是记大纲,第二步是记主要的人、事、物或观点。这次的阅读速度是每分钟1500字。第二遍,速读。第三步重复内容,第四步理清结构。这次的阅读速度是每分钟1000字。第三遍,仔细看。要完成单词和短语的理解和掌握,圈出摘要,概括中心三步任务。这次的阅读速度是每分钟200字左右。第四遍,精读。完成第八步分析书写特征的任务,速度不限。四时八步阅读法旨在培养初中生的阅读和思维能力。坚持就是坚持学习,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
4.如何在教中文魏老师从学生的角度概括了当前中文课堂的特点。第一,每篇课文可以围绕它设计上百道考题。第二,只要你基础好,不上某文,不会影响考试成绩。这两个特点根植于语文教材,所以书中有两个缺陷:一是人们不明白语文文献中的“语言”是什么。第二,无法区分那些东西的性质和关系。于是,精明强干、勤于思考的魏老师开始收拾残局,为语文教学做了三件实事。第一,他明确重申了整本语文书的阅读方式,即一本语文书的“教材分析”法——列举生词、单元分析、习题分类、知识短文分类、书末附录、列举文献。它为理解什么是语言(教科书中)提供了一个框架,也为如何克服它指明了方向。第二,将上述框架中得到的“语言”明确分为“死的东西”、“死的东西”、“活的东西”三部分,并分别找到处理的方法。第三,整理语文教材中的“死物”和“类死物”——主要包括“语文知识树”和“一类文章阅读方法”、“文章层次划分方法”、“中心思想概括方法”、“写作特点分析方法”等。,最终纳入数字化管理系统。以上三件事,第二件是关键:因为是它。“中国知识树”等等,只有在它们被认定为“死了”或“像死了”的条件下,才具有现实价值,才能有效地发挥其作用。所谓“死物”,是指学生的“记忆工作”,主要是语文知识树中的131左右的“知识点”。记得现代汉语新词120,文言文新词85,现代汉语新词17分钟,文言文新词169分钟,文学知识54分钟,涉及国内外27位作家,加上语法、修辞、作文、文言文翻译、诗词等练习。似乎不需要老师“说话”。即使要“讲”,比如简单句、复句,复句的七种形式也要让学生知道并记住,可以“一下子穷尽”。不仅是语法,还有说明文知识——“不外乎抓住事物的具体特征,从哪些角度抓住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常见的有六种,不常见的有划分文章层次(九种),概括中心思想(六种),就像“定理公式”,也就是魏老师所说的“交钥匙”的大部分工作,可以一次性用完。”“生死之事”是我们的概括,但它符合魏。他确实认为他们“死了”。但是,它们不同于复杂的句子形式等等。它们也有“活着”的用途和“活着”的可能性。这就好比“钥匙”的比喻。”这样,一旦我交了钥匙,学生们就用这把钥匙打开一篇文章,”魏先生说。所谓“生物”指的是“思维工作”。魏老师并不提倡“精雕细刻”,根据其个人情况,也不存在“精雕细刻”的可能。“其实语文整体知识掌握了,一本书的必备知识掌握了。就一篇课文而言,真的没必要讲那种知识水平。”他是这么认为的。但是他注重课后练习。“我觉得课本上的课后练习体现了学习的重点。有一定的梯度和难度。教学要引导学生认真做这些练习。”在我们很多语文老师误把“活”当成“死”,日复一日坚持“说”和“抄”的情况下,把段落、中心和相关练习当成“活的东西”是有现实意义的。作为“活着”,即“把思维应该做的这部分工作从记忆中拿出来思考”。魏老师借助“生不如死”的定理公式,依托学生原有的语文能力,认为“每个人只要认真思考,就会得到中学语文课本上规定的知识”。90%的知识都可以自己学”。这样又回到了“造信”和“造法”上,包括选择一个语文好、善于和同学讨论、有“写得很清楚的教学参考”作为依托的“将军”,来“承包”练习习题的“方法”。魏书生反复强调学生要“学什么是活的,学什么是死的”我们不仅对语文有很好的理解,而且对考试取得好成绩也有很好的理解。语文双轨制和现在的考试方式密切相关。我们把语文看成是“死的东西”、“死的东西”、“活的东西”的组合,主要是为了有效地打败语文书,胜利最终体现在考试成绩上:“紧紧抓住最重要的东西,讲活,抓死。次要的基本不花力气。主要的一般都抓住了,小零碎的要扔掉。这样合适吗?”在讲授《青年教师》时,魏老师解释了划分三块的原因。魏先生对“语文”的划分,以及每一个区块的具体内涵,就不必费心讨论了。如果要处理我们以前语文课本上的“中国人”,大概就是接近说“就是这么回事”了。这里需要补充的是关于魏老师非常重视的课后练习。根据我们的研究,它在中国很受欢迎。
5.班主任用小古文给每个学生写了个性化的评语,中国风十足。这个寒假,杭州富阳富春第七小学二年级三班的44个孩子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
礼物是他们的班主任陈小英老师写给每个孩子的最后评语。这些评论都是用小古文写的。这些具有浓郁中国风和温度的话语,让孩子们激动不已。
先欣赏两个吧。比如写给李的评语是: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你快乐。
你有幸福和繁荣的意境。从主动健谈到动态得体,我很开心,期待更进一步。
再比如:水滋润万物,哲学是智慧,名望如人,谦虚有礼...作文语文老师陈老师别出心裁,用独特的方式给每个孩子一份私人定制的礼物。可以说,班里的每个孩子都在陈老师的心里。只有这样,才能写出个性化的、恰当的评语。
这些方方正正、精致隽永的小字就像艺术品一样,值得每个孩子收藏。这些带有文化元素的词语,一定会激发孩子学习古代汉语的兴趣,一定会激发孩子用心去做每一件事。
这样一位有爱心、勤奋、有独创性的老师值得我们高度赞扬。
6.如何评价文言文教学对于文言文课堂教学,我国一线语文教师走出了只教授文言文知识的误区,加强了文言文文本的解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然而,对于实际的教学效果,很多语文教师并没有及时反思和评价的意识。即使有评价,也多是根据考点要求对知识点进行考察,导致教研成果与教学实践脱节,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脱节。本文以新课标要求的三维目标为基础,从课堂评价、作业评价、考试评价三个方面探索更适合文言文阅读质量的评价方法。
一、课堂评价课堂评价与课堂活动的开展密切相关。文言文课堂教学一般包括以下教学活动:(1)朗读既是一种阅读方法,也是一种教学方法。对朗读意义的理解在学术界仍有争议。按照学界公认的理解,所谓读,是指准确读出语音,清晰读出句子,并在此基础上读出意思的一种方法。
在中国古代,无论是官学还是私学,都广泛采用朗读的教学方法。然而,由于一些教师对朗读的误解,它在应用中趋于形式化,导致朗读一度淡出语文课堂教学。近年来,学术界逐渐认识到阅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阅读回归语文课堂。
对学生文言文阅读的评价应主要采用表现性评价的方式。这是因为虽然文言文阅读的首要障碍是疏通语句,但阅读的目的是理解文意,所以教师要把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和评价与理解文意结合起来。
在具体的评价语言中,有些老师喜欢用“你读得好”或者“你读得不够好”来评价学生的阅读,但是对于“好”和“不好”并没有明确的解释。久而久之,学生就不会把老师的评价放在心上了。阅读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所以老师在评价时可以把学生的阅读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起来,比如“你的阅读语气有点平淡,作者说这句话时有一种负罪感。有罪恶感的时候应该用什么语气读语言?”这种看似评价,其实是对学生语言的引导,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楚自己阅读的优缺点,也可以及时改进。
(二)翻译目前中国教师对学生翻译的评价仍然是以考点要求为中心,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机械的、单独的评价,通常采用量化评价,即学生翻译时,重要知识点答对某一点就得到相应的分数,即使学生表达了意思,但知识点并不完全一一对应,也会扣除相应的分数。这种机械化的评价方式使得学生不敢单独理解和翻译课文的意思,只能按照老师的标准答案机械地记忆。
笔者认为这种评价方法还是针对文言文词义的考察。既然是翻译,考察的内容应该是文本语境中的词义,评价也应该是语境中的词义。这时候如果按分打分,就割裂了考察内容和有效评价的关系。事实上,对于翻译,尤其是具有典型审美色彩的文言文,我们可以放宽对词语准确对应的要求,采用现代翻译学所提倡的“诗性策略”进行翻译和评价,因为“忠于原文”并不是指字面意义上的一一对应,而是力求在意义、风格和审美上与原文保持一致。
当然,中学生很难达到这种程度,但是老师可以在教学上,尤其是评价上进行指导。久而久之,你会事半功倍。
二、作业评价目前中学生的文言文阅读作业一般分为背诵听写、翻译和课外阅读三类。毫无疑问,背诵和记忆这类作业应该采用绝对评价的方式。
如上所述,翻译也可以采用表达性评价或者评分的方式,这里就不赘述了。在课外阅读的作业中,目前的文言文课外阅读多选择与所学课文在风格、形式上相关或相近的作品,以及与所学课文知识点有联系的作品。题目设置和考试基本一致,主要包括重要词汇的意思、句子翻译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笔者认为这种作业还是为考而评,为评而评。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在于学生的知识、能力、思维、情感,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所以本来就很灵活的课外阅读,要根据学生的需求,文言文的特点,教学的条件和目标,灵活设计和调整。比如在题目设置上可以设置更多的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性化的理解。
三、考试评价文言文普考主要有两种题型。一类题型是课文名句的默写,也包括古诗词的默写。评价方式是绝对评价;另一种题型类似于上面说的课外阅读,也是根据中考或者高考的考试大纲和标准设计的。笔者认为,新课标要求的教学目标与考试大纲并不完全一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尽量向新课标的要求靠拢,因为新课标是由教育教学领域的专家制定的,而考试大纲是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
新课标倾向于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和能力,因此文言文教学的目标设定和评价标准也应以新课标为依据。在我看来,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考察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小组合作探究,探究文言文作品中难以理解的句子,以文言文的形式完成小论文的写作或写一篇小作文等。
综上所述,目前中学文言文阅读质量的评价形式比较单一,评价标准过于功利,评价与目标存在一定差异。要解决这些问题,还应该立足于新课标文言文教学的目标和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7.魏书生对《魏书生报告》的评论
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魏书生教育教学思想光盘”。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认为学习魏书生不仅要学习他的教育思想;我们也要了解他的教学艺术。
魏书生课堂艺术的魅力主要表现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效果的检测。因此,纵观魏书生的教学全过程,魏书生的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更是一种实践性的教学组织环节和形式。
在魏书生的课堂上,学生们充满了兴趣,有时他们很高兴,有时他们屏住呼吸,认为这是一种享受。学生对新鲜事物感兴趣,老师要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从中获得快乐,学习兴趣倍增。魏书生老师总是喜欢在课前用气功冥想做“魏书生报告”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魏书生常说,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常规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制定一些语文学习的规则、制度和计划,在某些方面让学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老有所依。让学生在某些方面猜测透彻,但在一节具体课的安排,具体教学方法的应用,以及一些小的技术和工艺问题上,学生应该是摸不着头脑的。你猜得越多,学生就越愿意猜,猜得越多,学习兴趣就越强。对老师的好感越深,对老师说的话理解越深。
民主平等是魏书生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就是两个字——协商。魏书生的“咨询”计划是教师的教学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并尽力适应学生的学习。魏书生的“讨论”教学看似平淡无奇,实则高深莫测。把它描述为“无声胜有声,无声胜有声”并不过分。第一,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以协商的教学策略为主导,让师生处于非常融洽的课堂氛围中。用魏书生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师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是任何其他教学手段都无法替代的”。他在短时间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产生了浓厚的师生情感氛围。师生之间的良好感情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石。其次,所有学生都是在讨论教学策略的氛围中参与教学活动的,因为“讨论”这根弦时刻牵动着每一个学生的心,让你无法拒绝,无法分神。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再次,讨论式教学策略很大程度上遵守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摆脱了老师因为师生不熟而无从下手的最大担心,也兼顾了不同性格特点和学习特长的学生。根据班级的基本状态和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
魏书生老师的教学艺术超越了教育教学的范畴。他用自己的人生经历、个人魅力和深厚的学术修养来教育和影响学生。教室虽小,却有广阔的天地可以学习。进得去出得了门,师生双方都有无穷的乐趣,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我喜欢魏书生的一句名言:要以一颗平常心和愉悦的心情,快节奏、高效率地多做一些平凡而实际的事情,才能享受到为国家、为人民、为集体、为亲人尽职尽责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