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热中的注意事项和趣闻
1,防中暑
当相对湿度高于85%而温度为30-3l℃时,或相对湿度为50%而温度为38℃时,或湿度较低而温度为40℃时,体温调节器会有困难,发生中暑。中暑一种是因为高温高湿导致汗液不容易蒸发,另一种是因为高温低湿导致汗液渗出过多,使人体水分得不到补充。
预防中暑最重要的是改善小气候环境,通过乔木和水幕隔热,通过自然和机械通风环境降温。对于高温作业人员,要进行合理的营养供给,防暑降温的饮料和药品也是必须的。
2、预防皮肤病和食物中毒
三伏天炎热潮湿,细菌、病毒繁殖迅速,皮肤病的发病率也在增加,如湿疹、痒疹、真菌感染等。所以要多注意皮肤的清洁,多在屋内通风,坐公交后要洗手。
这个节气细菌繁殖非常快,容易引起食物中毒。主要症状为发热、寒战、腹痛、腹泻、脓血便、急性腹泻。尽快去看医生。另外要注意饮食卫生,注意灭蝇,不要吃不干净的饭菜。饭菜最好当天吃,饭菜要煮沸加热过夜。
3.合理锻炼
对于健康人来说,可以在多喝水、合理饮食、睡眠充足的前提下,多做运动。出汗对你的身体也有好处。运动量要根据自己的体质不同。一般来说,一个健康的人在做一些大运动后大量出汗,会让身体感到舒适和无忧无虑。运动量要以此为准。最好在早上或晚上锻炼,避免在烈日下锻炼。选择运动量相对较小的运动,如广播体操、太极拳、跳绳、慢跑、羽毛球、乒乓球等。,避免过于劳累出汗,耗气伤津。值得注意的是,停止运动后,不能用冷水给身体降温,也不能过量饮用冷饮。最好喝热茶或绿豆汤防暑。剧烈运动后不要立即卧床,也不要立即进食。
大夏趣闻:大夏的由来和习俗
1,节气起源
太阳到达经度120时,为“大暑”节气。“大暑”和“小暑”一样,是反映盛夏程度的节日,“大暑”就是极热的意思。二十四节气:“六月中旬,...热也热,分小有小,月初小,月中大,现在犹热。”此时正值“中秋”前后,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时期,也是喜温作物生长最快的时期。但旱涝台风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抗旱排涝和田间管理任务十分繁重。
一般来说,夏季节气是华南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是华南西部降雨量最丰富、雷暴最常见、30℃以上高温日数最集中的时期,也是华南东部35℃以上高温发生最频繁的时期。酷暑也是雷暴最多的季节。有句谚语说:“东方无一滴闪电,西方走不动”,意思是夏天的下午,如果东方出现闪电,这里就不会下雨。如果闪电在西方,它很快就会到来,躲都来不及。人们常把夏季午后的雷雨称为“西北雨”,形容为“西北雨,落在无车道上。”“夏雨隔田埂”“夏雨隔牛背”等。,生动地说明了雷雨往往是这里晴,那里晴,就像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东方晴,西方雨,路上晴。”
中国古代大暑分为三期:“腐草为萤火;二、静待土壤滋润消暑;下雨的时候就好了。”世界上有2000多种萤火虫,分为水生和陆生两种。陆生萤火虫在干草上产卵,天热的时候萤火虫排卵,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用烂草做成的。第二个天气是天气变得闷热,土地潮湿。第三种天气是经常有大雷雨,这种大雨减弱了热量和湿度,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2、节气习俗
今年22日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大暑。酷暑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也是农作物生长最快、各地旱涝风灾最频繁的季节,抢收抢种、抗旱排涝等农业活动更加繁重。尽管如此,“精致”的中国人仍然不忘在每年的这一天从工作中抽出时间,举行各种民俗活动,以表达他们在炎热的夏天对生活的美好希望。
夏季节气的民俗主要体现在吃。这个季节的民间饮食习俗有两种:一种是吃凉性食物消暑。比如粤东南流传着一句谚语:六月盛夏吃仙草,活得像神仙一样,永远不老。在中国台湾省,有夏天吃菠萝的习俗,因为菠萝是这个季节最好吃的,有降火的作用。
相反,有些地方的人们习惯在夏天吃热食。比如福建莆田人想吃荔枝、羊肉、米粒“避暑”。湘中湘北有一种传统的进补方法,就是夏天吃小鸡。湘东南还有夏天吃姜的习俗。“冬天吃萝卜,夏天吃姜,不需要医生开处方。”
鲁南的“饮夏羊”
在鲁南,大暑之日有“饮夏羊”(即饮羊肉汤)的习俗。在枣庄市,许多市民在炎热的夏天去当地的羊肉汤馆“喝夏羊”。
枣庄吃福羊的习惯与当地的农耕和气候有关。枣庄是著名的小麦产区。秋天的时候,正是麦收结束,新面孔上市的时候。这是一个短暂的淡季。夏收之后,人累了,应该休息一下,享受一下。农村有什么好吃的?那就是吃一个新麦馍。狠心,杀了一只羊,不舍得自己吃,把嫁出去的女儿接回来,带上外甥狗,回娘家,吃新麦包子,喝羊肉汤。你女儿回来了,我家不能拖了。我们还蒸了新馒头,杀了一只羊,带她回来吃羊。于是就成了民俗。
送“夏船”去浙江
送“夏船”是浙江沿海地区,尤其是台州许多渔村的传统民俗。它的意义是把“五圣”送出大海,保护人民免受酷暑。送“夏船”时,还配有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表演。
大夏送“夏船”活动在浙江台州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夏船”是按照旧的三桅帆船全尺寸建造的。长8米,宽2米,重约1.5吨。它承载着各种牺牲。活动开始后,50多名渔民轮流抬着“夏船”上街,鼓声震天,鞭炮齐鸣,满大街都是祈福的人。“夏船”最后被运到码头,进行一系列的祈福仪式。随后,这艘“夏船”被渔船拖出渔港,然后点燃在海面上,任其沉浮,以此来祝愿人们丰收,健康生活。台州椒江人也有夏天吃生姜汁调蛋的习俗。姜汁可以排除体内湿气,姜汁可以调蛋“补人”。有些老年人喜欢吃鸡粥,据说可以补阳。
在福建莆田吃荔枝“过暑”
莆田人在暑热时有吃荔枝、羊肉、米粒的习俗,称为“过暑”。荔枝含有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营养丰富,吃新鲜荔枝可以滋补身体。先把新鲜的荔枝泡在冰冷的井水里,夏天一到就拿出来品尝。这时候吃荔枝是最惬意最滋补的。
温汤羊肉是莆田的特色小吃和高档菜肴之一。将羊宰杀后,去毛去脏,将整只羊放入沸锅中焯一下,捞起放入大陶罐中,然后将沸汤倒入锅中,浸泡一定时间后取出上市。吃的时候把羊肉切成块,肉质脆嫩,味道鲜香可口。
米粒是通过将大米与白米酒曲混合,让其发酵并完全成熟而成的;夏天的时候,切成块,加点红糖煮。据说可以“补元气”。在大夏的这一天,荔枝和羊肉经常作为礼物赠送给亲戚和朋友。
夏天在广东吃“曹宪”。
广东很多地方在夏天都有“吃仙草”的习俗。曹宪又名仙草和曹宪,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因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曹宪”。茎叶晒干后,可制成仙草,在广东称为凉粉,是一种夏季甜点。
草本身也可以入药。民间谚语:六月盛夏吃仙草,活得像神仙,永远不老。Chiffodil是台湾省著名的小吃之一。可以冷吃,也可以热吃。
台湾省夏天吃菠萝。
暑假期间,中国台湾省有吃菠萝的习俗,民间认为此时菠萝最好吃。此外,菠萝在闽南语中的发音与“旺来”相同,因此也被用作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
此外,农历六月十五前后是酷暑,台湾省也叫“半年节”。因为农历6月15日是全年的一半,所以这一天祭神后全家人会一起吃“半年元”。半年圆是将糯米磨成粉,用红面搓制而成,大部分会煮成甜食来品尝,象征团圆和甜蜜。
民俗专家表示,各种有趣的夏日习俗反映了人们追求身体健康的美好情感,也为中国丰富多彩的民俗增添了独特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