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出书?
2.联系出版社,看看他们是否愿意出版你的书。如果您愿意发布,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发布:
(1)好稿子:如果出版社愿意包销你的书,那就好办了。你只需要把稿子交给出版社,签合同,负责的编辑会联系你。?
(2)如果出版后卖书有一定风险,出版社可能会让你包销一些书,你一定要操心这些书怎么卖。否则,你可能会赔钱。?
(3)书出版后,销售风险大,必须你来出版,所以可能会采取合作出版的方式,即书出版后,你全权负责销售。出版社收取一定的出版费用。
3.印刷厂可以自行联系,也可以通过出版社联系。
首先,如何找到一个可靠的编辑
一个靠谱的编辑,首先要做一个出版社真正的图书编辑。当然,像莫铁姬伯田娟这样的民营出版机构也是可以的,但是要避免中产人贩子的伎俩。
双向经销商是中间商。有的开了公司,有的就一个人,自称各种头衔,在网上鬼混。二手贩子实行广种薄收,看到稿子就收,然后分门别类给各个出版社的编辑。出版社看中他们,就会反过来和你签合同或者协议。当然,大部分出版收入都被他吃了,给你留点渣也好。不过对于新人来说,稿费被吃掉可能还不是最大的劣势。最大的缺点就是你的稿子没有被重视,但它只是他们收藏的几千篇稿子中的一篇,他只扮演“二传手”的角色。他们会大大耽误你的时间和精力。
区分这些二道贩子并不难。热衷于在图书出版的QQ群、微信群露脸、吹牛的,基本都是二道贩子。他们靠频繁的露面和自我推销来吸引新人的注意,以获取“货源”。我不会说出这些人的名字。
其实很容易找到靠谱的编辑。你去新华书店找几本和你同类型的书,拿出手机拍下版权页(写有CIP数据和出版日期的那一页),上面有出版社名称、责任编辑姓名和读者服务热线(或出版编辑)固定电话。你打电话给我,说我是XXX的读者。负责这本书的编辑XX老师的电话是多少?如果对方多问一个问题:有什么事吗?你可以老老实实的说:我写了一本类似的书,想和XX老师聊聊。基本上可以拿到联系方式。提醒:责任编辑有时候只是个文字处理编辑,选题策划由策划编辑掌控,不过没关系。他不承担策划责任,就把你的大作转给策划编辑(或者直接告诉你找谁)。还有一种可能是,该书由私人出版机构购买,或者通过其他方式与出版社合作出版。通过版权页找到这类书的真正馆长相对困难。好在大部分书都是出版社的现行版,遇到合作的书只是让你多打几个电话。
以上几招新人很少用,但最有效。这一招既能保证你直接接触编辑,又能保证你的大作与编辑的出版方向高度匹配。新人浪费太多时间找编辑。找到编辑后,大部分编辑的出版方向与稿件不一致。出版社编辑分工很细,比如做青春文学、绘本、育儿教育的,还有细分股票、会计、互联网创业的管理...把你的杰作比作一条鱼。对猴子兔子没用,对猫有用。
新人最常用的是图书出版的QQ群和出版社的公共邮箱。
在出版QQ群里,活跃的永远是二手商,图书编辑基本都是深潜。如果一个新作者想通过这个渠道找到一个比较靠谱的出版渠道,可以在群友名单里查到出版社的名字,比如“张三-众信社”,一般都是出版社编辑的——出版圈子不大,造假容易被同行识破。你们一个个私下聊,但是大部分编辑的出版方向不一定和你们重合。怎么说话?下面我会详细说一下。
至于出版社网站和书籍上留下的投稿邮箱,相信我,那是个无底洞。99.99%的编辑不会去俱乐部的公共邮箱选稿。数千封未读邮件躺在那里,灰尘有一米厚。
二、与编辑沟通的正确姿势
不管是直接电话联系还是QQ群、论坛联系图书编辑,接下来的动作都会是加QQ进行深度聊天。一般我们不用微信。第一,我们习惯了。第二,就稿件交流而言,QQ比较好用。
有句话说:千里马常见,伯乐不常见。我还想告诉你,伯乐对千里马的渴求不亚于千里马对伯乐的渴求。
编辑也有考核压力。品种数量、代码数量、印刷当量...与奖金和成就感直接挂钩。所以,一个明智的编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伯乐。
在每一行,每一个行业,我们都会说,客户是我们的父母。对于一个图书编辑来说,读者是他的父亲,作者是他的母亲。两方面都重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作者更重要。因为,有了优秀的作者,读者会买单。
图书编辑的核心竞争力,我认为是优秀作者资源的多少。即使策划能力稍弱,优秀的作者也完全可以帮他们补上,文笔稍差。找一个可靠的处理编辑器。一个有足够优秀作者资源的编辑,不怕走遍天下。
因此,即使作者是一个新人,他也不需要对诺诺感到被动和胆怯。当然,他也不能自以为是,狂妄自大。平等有礼就够了。
我个人认为这种沟通是高效的:
1,言简意赅,直奔主题。例:X老师你好,我是XXX,我写了一篇稿子。这是一个选题计划。谢谢你
2,题目会在线策划。如果编辑不在线,发送到QQ邮箱,并在QQ上留言,表示策划的犯罪在QQ邮箱,请查收。
没必要说你写一本书有多努力,也没必要强调你写得有多好。编者看完策划案例会有自己的基本判断。如果你需要了解,他会主动找你。
选题策划极其重要,但是很多新人不写或者写不好。最好用标准的范式交流,一目了然,方便高效。
每个出版社的选题方案不完全一样,但核心要素是一样的。另外,出版社的策划单大多是表格,比较死板,是选题立项时策划的标准文本。毕竟,编辑向选题委员会推荐选题和你向编辑推荐选题是略有不同的。所以我建议作者前期和编辑沟通,不要用出版社的模板,用下面格式的word文档(括号里的字是提醒语,不要写进去)—
如何顺利出书(书名、中心、一等名)
-老司机带你去混出版圈(无字幕)
本书简介(左,二级标题)
本书654.38+0.5万字,共分9章。第一章讲述如何顺利找到靠谱的图书编辑,第二章讲述与图书编辑高效沟通的方法,第三章讲述选题策划案例的结构、写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第四章(略,此介绍可客观描述,约150字)。如果是小说,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就不要这样介绍了,用150字介绍一下大概情况就可以了)
再次:如果稿件已在网上连载,可在150字介绍后分段撰写:此稿件已在天涯连载,并取得1万点击量,读者反响良好(不说好,就算好,用起来更好)。链接地址ABC。(如果点击量可观,评论不错,这绝对是一大加分。)
作者简介(左,二级职称)
张三,笔名老司机,70年代出生,出版过《abc》(xx出版社,2011.6)、《yyy》(xx出版社,2015.7)等多部作品。(如果三本以内没有出版的书,可以写几篇发表的文章。如果什么都没有,就不要编了。这个不是很重要,主要是你的选题的市场价值和你的稿件质量。)
读者方向(左侧,第二级标题)
文学爱好者(描述你的目标受众的三个或更少的名词)
这本书的特点(左,二级标题)
实用技巧:干货,具体操作方法和套路。
(1-3个特征)
竞争产品分析(左,二级标题)
在当当JD.COM买三四本畅销的同类型书籍,客观分析每本书的优缺点,最后指出自己稿件的竞争力在哪里。顺便贴一下竞品书的截图,方便编辑做进一步的市场调研。作为新手,你的分析可能不是很专业,但至少证明你很用心,有市场意识。文学爱好者不要清高。市场意识不是一个不好的词。这本书的特点和对竞品的分析有一定的交集。新人要注意后者和竞品的区别。)
联系信息(左,二级标题)
我建议在这一栏写上我的名字,QQ号,联系电话。编辑面对的是众多作者。如果QQ上没有你名字的评论,我想找你的时候也找不到你的联系方式很久了。
这本书的内容(左,二级标题)
省略
书样章(左,二级标题)
一般是65,438+0,000字左右的连续文本。看完之后,如果编辑觉得还可以,但是不确定,可能会用一两万字让你多了解一下。少数编辑甚至想看半稿或整稿,也有作者担心。我的手稿会被偷吗?会不会抄袭?
这些担心完全没有必要。编辑偷你的创意,找别人写(或者抄袭)。还不如直接用你的稿子或者让你修改。绕了这么大一圈,他一分钱都不能留,还要承担法律和道德风险,是傻子才。另外,把小说发布到论坛上公开展示,为什么不担心被抄袭?所以,这种担心完全没有必要。
规划案例介绍到此结束。
如果编辑对你的项目感兴趣,自然会联系你,和你进一步沟通。如果超过半个月没有回复,你可以主动问他有没有看过策划案。编辑有时候比较赶,没时间看。你有必要提醒他们。
编辑看了,可能会委婉拒绝你。这个时候,什么都不需要争论,什么都不需要解释。没有太大意义。说声谢谢,继续润色稿子或者找伯乐。
如果不被拒绝,发表的几率会翻倍。接下来,你们要就稿子的各个方面进行沟通。需要说明的是,编辑(策划编辑)看好你的稿子,不代表一定会发表。他需要说服选题会立项。项目的成功率关系到你稿件的市场价值和质量,也关系到他在单位的表现(大部分书都很好卖,通过率高;反之,大部分都被卡住了)。
前面说过,作者是编辑的衣食母亲。这句话告诉新人,你应该与编辑平等交流,而不仅仅是诺诺。当然,不要真的像父母对儿子那样居高临下。
最后吐槽一下刚进出版社时遇到的人和事。曾经有个陌生作者QQ,告诉我有个超级厉害的稿子,保证出版后至少卖654.38+0万册。他是经纪人,作者是中学生。我忘了他具体写了什么。反正我记得整个幼稚的讨论和虚假的抒情里有“青春是一首慷慨激昂的歌,青春是人生最壮丽的篇章”之类的话,用粗体标注为精华句。我当然拒绝了。但是,人家不愿意说你不发表我这么好的作品。你懂文艺吗?
我当时年轻,把《青春是一首慷慨激昂的歌,青春是人生最壮丽的篇章》抄给经纪人,说这么大没用的话,真的没看到多少文学,既不文艺又没营养...
原来是马蜂窝。对方开启机枪射击模式:你说没文采没营养,给我看看你写的!你怎么能这么说一个16岁的孩子?你还有爱吗?16岁还能写得这么好?
我懒得跟他讲我16岁时的事迹,也懒得跟他争论食客是不是一定要会做菜才能对厨师的菜评头论足。决心忽略它。
但他态度坚决,QQ小人不停闪,各种奇怪的逻辑词,比如装满粪的高压消防水管,乱喷。
最后,我拔掉了插头。
第三,想少走弯路,一定要先下手为强。
如果你不是一次写一百本书的作者,想顺利出版自己的书,最忌讳的就是默默写,默默写。写完之后,很可能是选题方向不符合市场,或者从策划编辑的角度来看,内容、结构、文笔都没有足够的营销力。
当你遇到的策划编辑都拒绝定期发布,与其抱怨别人没眼光,不如想想自己错在哪里。写书是很个人的私事,但是出版是市场化的行为。如果写书前联系策划编辑,和他讨论主题、读者定位(切入角度)、风格、目录、样章,会少走很多弯路。
我的主要方向是出版经济管理类书籍,所以我就以经济管理类书籍为例。
2014年底,一个作者跟我聊天,想写一本书,主题是微店。
微店主题是可以做的,市场还是蛮大的,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这种主题已经泛滥了。如果找不到独特点,出版风险也不小。这件事在我脑子里盘旋了好几天。有一天,我产生了一个想法:根据我在朋友圈对微信业务的了解,很多微信业务的文化较低(不是攻击,是放手),互联网知识极差;那么,有没有可能在读者定位上向这部分人群倾斜,做一本针对互联网的微店管理书?说白了,读者就是那些只知道聊QQ微信,梦想开微店赚钱的人。
有了这个想法后,我做了一个市场调查,发现这个板块被出版市场忽略了。有需求而被忽视,意味着有机会。
一旦读者定位解决了,风格就清晰了:一个傻子的“手把手教”,简单的注册就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的地图,一步一步的教。在写作中间,作者经常问我这样写是不是太复杂了,我回答要按照既定的思路进行。其实后来审稿的时候觉得太详细太繁琐了,但是我坚信有一批读者需要这种“傻瓜式”的指导。
目录是平台选择、加载、营销、客户管理的时间顺序,能让一个新手经营店铺。
样章要求少用专业词汇,接地气,多图,其实就是落实既定风格。8000字的样章打磨到位后,签订出版合同。之后作者紧锣密鼓地开始,一个月就把稿子写完了。
2015年初上市。这本书不是很受欢迎,但是符合策划预期,已经印了几次了。到目前为止,趋势强于后来出版的大多数同类新书(包括我们的同类新书)。
详细写下这个过程,是为了向作者说明策划编辑的重要性。策划编辑大多对市场高度敏感,信息来源广泛(开卷,三大网店等。),而且他们喜欢用数据说话。比如策划编辑是一个经营船舶多年的航海家,作者是一个水手。如果他们一起去探索一个新的渠道,胜算会不会大大增加?
四。签订出版合同应注意的事项
1,版税。一般是6%-10%,正常是8%。版税方面,逐步提高版税对作者更有利(出版社无损失,双赢)。比如第一次印4000份是8%版税(0~4000),4001~8000份是9%,8001~15000份是10%,15001份以后是。这个阶梯基本上双方都能接受。我想补充一下:我个人认为尽量不要用千字稿费。出版社一般执行千字稿费100元。无论千字稿费是高是低,最大的问题是书卖得好不好,和自己的收入无关。我的一个朋友曾经卖过一个书稿,单册卖几百万,几千字的价格,全部买断。标题就不说了。
第一次印刷。初版3000,5000还是什么?对于作者来说,当然是首印越多越好(原因在第3点有提到)。对于出版社来说,并不总是首印越少越好——首印多了可以摊薄成本,但会增加库存风险。所以出版社的编辑会尽量做到收益和风险的平衡。就首印数量而言,普通作者并没有太大的话语权。如果他们坚持下去,他们也许能增加65,438+0,000份的印数。如果出版商不同意,作者最好让步。
3、支付方式。假设版税是8%,第一次印刷是4000份。是按照第一次印数结算还是按照实际销量结算?前者是出版社按照4000本和你结算版税,不管有没有卖出4000本。后者按实际销售额结算。如果这本书只卖2000册,显然,按照第一次印刷来算账对作者是有利的,所以说,多印一些对作者是有利的。如果按实际销售额结算,一般来说,出版社先支付第一次印刷版税的50%-70%。如果按70%结算,但实际销售额低于70%,出版社就不会找你要“额外”的钱。
4.结算节点。一般来说,第一次印刷的稿费结算是在图书入库后3个月左右。这个结算时间节点,有和民营书商讨价还价的空间,没有出版社的空间。出版社面对众多作者,改变一个作者的付费时间会导致财务付费流程的不便。另外额外印刷的付费一般是一年两次,6月和65438+2月,都是标准条款。
5.授权期限。通常是五年。不建议10年或5年以下。太短对出版商不好,太长对作者也不好。五年是一种妥协。
6.境外版权、传统版权、电子版权、电影改编权的归属,利益划分。一般是五五开。如果有自己的渠道,可以自己卖,不需要出版社授权。
以上是与出版社签订出版合同的要点。与民营出版机构签约,如磨铁或姬伯田娟等知名机构,与上述类似(我其实并不熟悉,只是感觉)。不知名机构的合同差别很大,条款可以商量。作者与小机构合作时,最好不要拿版税(作者很难掌握真实的印数),而是按照千字计算稿酬(注明是字数还是页数,相差30%左右)。书商收到的手稿有几千字,从几十到几百不等。如果是卖方市场,可以要求提前付款,8000字样章30%,提交全稿后3、7天内付款。前提是你很牛逼,对方需要你,不用担心没有书商找你。
另外,和小机构合作,要注意每一个字。可能存在文本陷阱。
动词 (verb的缩写)其他实用出版渠道
且不说常见的发布渠道,本节只想说一些非常规且实用的发布方式。非常规出版是一个巨大的秘密王国,作为出版界的老司机,我只瞥见了一角。
众所周知,文学书籍要想定期出版真的很难。小说是独木桥。如果你没有一定的名气(出版了畅销书或者在网上赢得了名声),你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作者。即使小说清新脱俗,编辑在做决定时还是会犹豫不决。有自己名气的人有自己的流量,销量有最低保障。
至于文集(短篇小说、散文、诗歌、随笔),就更难了。不说你的收藏有多好,就说你最近五年买了非名人的收藏?如果不是,你凭什么觉得别人会买你?在这里,只说事实,不做评论。
还有学术专著,你知道,99%以上都要非常规出版。
非常规出版,也可以叫自费出版,或者随便什么出版,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出版机构不会做自己知道亏本的生意,而是会把市场风险转嫁给作者。
非常规出版是一个信息高度不透明的地下江湖。一本书出版,有的人花几万,有的人花几千,少数人不花钱。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有很多,总结如下。花费数万的理由:
一种是找纯中介。纯中介不仅是给上游留正常利润,还要给自己留一部分,所以价格会高一些。再说他们做这个做空的,(大部分)做单算,没有定价标准,看惯了菜。如果他们能给你8万,他们绝对不会要你7万。注意:中介不允许对号入座。
二是找一个只自费出版的机构。他们的盈利模式是:收作者的钱-ISBN费-排版费-封面设计费-印刷和纸张费-其他小零碎开支=毛利。简单来说,作者的钱用来花掉出版这本书所需的一切费用,剩下的就是毛利。毛利必须扣除分摊的办公运营费用,这就是净利润。所以他们很难在价格低的时候盈利。
第三,从作者找的出版社获取ISBN的成本很高。成本高有两个原因:1是作者指定了几家出版社(比如专著需要一定的大学出版社,小说需要知名的文学出版社),2是出版社入行时间不长或者其他原因,未能获得业内最低的ISBN资源。
当我写到这里时,我觉得我必须小心选择我的用词...如果我说得太多,我会被割伤吗?图书出版的圈子很小。陌生人见面,会发现有很多共同的朋友。熟人看到这个帖子,一定知道我是谁。
先说为什么有的只花几千块钱自费。有几个原因:
第一,你的稿件有一定的市场价值(非著名作者的散文、小说、学术专著基本不在市场价值的判断中),小说、灵感、管理、文史类的可能性较高。也就是说,出版机构判断书在市场上能走一定量,他们之所以不给你稿费,是因为不看好走的量。市场拿一千本,博物馆拿几百本,然后收你几千元,基本是微利。一般来说,这样操作的都是民营出版机构。
第二,你找到了专业的展馆经销商。图书馆分销商是地球上最能控制图书成本的商人,书号费可以便宜到你无法想象。同样质量的书,制作成本几乎是出版社的一半(对此我很惭愧),办公场地和人力支出更少。这几块钱一省下来,转嫁到自费作者身上的压力就减轻了。我收你几千元,不管是散文集还是小说集,都不上市,直接通过自己的渠道供应给图书馆。如果是几千块钱,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成本,图书馆返还的钱就是利润。图书馆分发者收费不多的原因不是他良心大,而是用稿量很大,适度的报价有利于快速收集到足够的稿件。此外,许多手稿将由自费图书出版机构流向图书馆分销商。有时候,图书馆的分销商会给中介下大单,一个月要几百本某一类的稿子。这时候中介一般会收取作者几千元到处征稿,以求快速完成任务。因为订单大,中介整体利润不小。一个中介赚2000,200本书就是40万。
参考数据
知乎:/question/19614586/answer/122 998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