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春秋战国那么多杰出的思想家最后都是孔孟?
其实在汉代以前,所有的学说都占据一定的地位,没有高低之分。朝廷之上没有特别认可某一种学说,但是儒生的数量最多。虽然孔子有三千弟子,只是一个虚数,但很明显孔子对教育非常热心,他的理论流传很广。
秦朝时期,法家达到顶峰,韩非子的名号远胜于孔子。但是当时的法家太严格,做了太多利人利己的事情。所以从秦开始,法家就受到了后世的批判,逐渐不再是显学。
道教讲究无为而治,不参与政治斗争,所以在宫廷中的名声并不明显,但因为善于养生,也受到统治者的推崇。墨家虽擅机关之道,但守武士,侠客武力违禁,为统治者所不容。所以自秦以来,墨家在中原的空间不大。其他学派逐渐转为实学,很少参与朝廷的政治斗争,也受到儒家的打压,所以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现在都不太出名。
很多人认为董仲舒开始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实董仲舒只是表面上尊儒术。他想用儒家的理论来达到他的政治目的,但他实际上是一个法家,他不会做任何只尊重儒家的事情。
所以真正走向神坛是从王莽篡汉开始的。为了拉拢士大夫阶层,王莽更加重视当时的儒生,以求在朝廷上有更多的辅佐。当时孔子的后代中有几个人物非常渴望获得权力,两人一拍即合,推动了孔子一直走向神坛的进程。
王莽倒台后,这些儒生不但没有受到惩罚,反而因为之前的倾慕而地位飙升,逐渐掌握了更多的政治资本。有了话语权之后,儒生们更加强调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儒学,把孔子塑造成一个完美无瑕的圣人,把孟子塑造成一个次圣人。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孔孟的地位已经非常巩固,其他学派的代表早已无法与之抗衡。
后世传播的儒学虽然与孔子有很大的联系,但在很多方面都有所改进,更适合当时的统治者。儒学在当代成为显学,但儒学的许多传统观念被抛弃,这也是儒学发展的必然过程。一切理论都要与当时的社会相适应,不能拘泥于古人。但不得不说,后世儒家思想中确实有很多糟粕,一味顺从英国统治者的意愿,早已失去了思想上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