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秘闻:清朝同治皇帝的皇后阿如是怎么死的?

清朝的皇帝有一个皇后和三个妃子。其中慈安皇后喜欢侍奉崇启之女阿鲁特,慈禧皇后喜欢外交大臣郎凤秀之女夫差。两宫皇太后意见不一,要一并看待,取舍。同治选择了蒙古正蓝旗崇启的女儿阿鲁特。于是,受两宫太后圣旨,同治十一年(1872)九月,立她为皇后,同治17岁,皇后19岁。福茶的名字叫惠飞。那么阿鲁特的死和慈禧有什么关系呢?同治皇后是怎么死的?然后往下看。

女王的祖父是大学生兼军事部长塞尚·阿,他的祖父是郑亲王·端华。皇后的父亲崇启,是清代唯一的“蒙古进士”,也是清代满蒙第一人,由翰林院以汉文编修。蒙曼石林,以此为荣。同治九年(1870)被选为助理讲师,后被任命为居祝官,后调任盛京将军。自义和团运动以来,崇启与朝廷有许多共同的信仰。战败后,她跟随荣禄来到保定,住在莲池书院,上吊自杀。崇启的妻子瓜尔嘉在都城陷落时死去。

女王出生在一个由官员和诗人组成的贵族家庭。她学的是书法,从小就懂礼貌。她是耿爽,不善于奉承。据记载,阿鲁特皇后“雍容华贵”,“美丽贤惠”,擅长写作。皇后小时候在家,崇启亲自教导,读书很聪明。她什么都做了。“年轻时读书,知义,文静,内外称贤。它在第六宫。每次听到阻力,我都会节俭赴约,做一个系列。”她被登记为皇后,同治皇帝非常喜爱和尊重她。据说她很快就会怀孕。慈禧太后不喜欢皇后的媳妇,经常找小皇后的茬。慈禧禁止她与同治皇帝同房,却要同治对惠妃好。同治皇帝不敢违抗,但又不喜欢惠妃,只好愤然独自留在养心殿,过着孤独的生活。因为慈禧处处刁难,皇后的日子很不好过。同治病重,皇后奶妈也被慈禧责怪。据说皇后着急地说:“媳妇是从大清门领进来的。请太后保持儿媳妇的尊严!”慈禧一直后悔住在西宫,也不满咸丰生前没有册封自己为皇后。慈禧大怒,同治惊呆,病情加重。慈禧看到了,没有惩罚皇后。

阿鲁特在同治死后企图自杀。

同治一死,慈禧就把责任推到皇后身上。阿鲁特皇后见同治皇帝驾崩,悲痛万分,不思饮食,吞金自杀,被救。皇后的父亲崇启告诉慈禧太后。太后答道:“你可以跟大皇帝去!”皇帝死了,但他没有被埋葬。他被称为大帝,意味着他可以和他的丈夫一起死。崇启把这件事告诉了女儿。此外,慈禧没有为同治立继承人,而是让同治的表妹和姑姑载湉继承皇位。事实上,没有皇后的位置。女王只有一种自杀方式。光绪元年(1875)二月,同治皇帝死后75天,阿鲁特皇后“猝死”,年仅22岁。野史说:阿鲁特皇后怀孕,慈禧怕她生男孩。以后祖ǐ n要继承大统,不能听政,就逼死她。

阿鲁特简介

有人统计,从顺治三年(1646)到光绪三十年(1904)的258年间,朝廷* * *举行了112的殿试,中了114的头奖(有的书上说是65438)。114名状元中,只有一名状元的女儿有幸坐在于风,堂堂正正地进入大清门,经过天安门广场、端门、午门,被抬进坤宁宫,在这里与大清入关后的第八任皇帝同治喜结连理,成为人间宫女。这位状元是清朝“建国二百余年,满蒙试汉语”中唯一一位获得状元称号的蒙古状元崇启。冠军的女儿是阿鲁特,她后来被封为“孝顺易哲皇后”。

阿鲁特生于咸丰四年(1854)七月初一,比同治皇帝大两岁。他的父亲崇尚儒雅,擅长书画,多才多艺,文化造诣很高。孝哲皇后就出生在这样的文化家庭,受到父亲的教导和熏陶,文化素养也很高。有书上说,孝哲皇后“幼时文静贤明,每次自修都拜公,念十行。”荣德非常繁荣。曾经满蒙各族在择偶时都知道自己会在宫里。“受她父亲的影响,她写字也很漂亮,尤其是左手,受到当时人们的高度赞扬。清宫词中有一首赞美孝哲皇后的诗:

雍同治皇后

惠的心很美很美,花花回忆起爱情的开始。

于迅的颜色可以倾全国,但对宫中的左手书却是负面的。

荀、禹是指荀公主阿鲁特和禹公主赫赛日哈拉。意思是说荀和禹都很美,但不如擅长左手写字的仲宫娘娘。孝哲皇后喜欢文学,会背唐诗名句。平时,她“淡定不苟言笑”,“从来没有失态过”,颇有母仪。

然而,如此杰出的皇后却无法取悦婆婆慈禧,在宫中遭受辱骂和* * *的折磨。慈禧为什么不喜欢这个媳妇?事情还得从同治皇帝的建立说起。

婆媳不和,被虐。

大婚后,阿鲁特与同治皇帝恩相恋。慈禧看在眼里,恨在心里。她在宫中散布密探,监视这对年轻夫妇的言行。慈禧看到同治皇帝很少去惠妃宫,惠妃受到皇帝的疏远和冷落。她颇不满意,就把同治皇帝叫来,说:“惠妃贤惠,虽在公主之位,也要尽早拜见。皇后年纪小,宫中无礼仪,要常学。皇帝没必要进宫,会妨碍政务。”慈禧严重干涉了他们的夫妻生活。同治皇帝不得不听慈禧的话,但又不想接近自己不喜欢的惠妃,所以干脆一个人住,在清宫工作。新婚的阿鲁特一个人住在宫里,一个人吊着,郁郁寡欢。慈安经常把她叫到钟翠宫,和她促膝谈心,百般安慰。同治皇帝很尊重皇后,皇后更爱自己的丈夫。阿鲁特每次见到皇帝都会笑脸相迎。相反,慈禧说皇后“阿谀以惑主”。

自从她入宫后,阿鲁特的家人处处小心翼翼,没有任何不敬。然而慈禧一见到她,总是生气,对什么都吹毛求疵。同治皇帝病了,阿鲁特急了,却不敢伺候。慈禧责怪她“妖侍女无夫妻之情”。同治弥留之际,阿鲁特偷偷前去探望,为同治皇帝擦拭脓血。慈禧也称她为“妖侍女,此时我还狐媚,非死不可。”阿鲁特进退两难,什么都做不好。据《崇陵传》记载,阿鲁特曾探病同治皇帝,落泪谈宫中孤苦伶仃,饱受虐待。同治皇帝安慰她说:“你的忍耐也就到头了。”小两口的这些话被慈禧听到了,慈禧跟在后面,在外面偷听。她勃然大怒,立即闯进皇宫,抓住阿鲁特的头发,一边拉一边打,并威胁要准备一根大棍子伺候。病床上的同治皇帝想救他,却看着皇后受尽* * *,又急又气又怕,昏了过去。慈禧放过了阿鲁特一家。崇义撰写的《道县以来朝野杂记》载:有一次,慈禧萌发了废除阿鲁特王位的念头。于是,宗仁宫命咸丰帝的五弟奕譞亲王来商议此事。太子敦曰:“欲废之,不能废入清门之人,除非从清门入。我不敢被命令。”慈禧想抛弃阿鲁特的心,但她深深地憎恨奕譞王子。

阿鲁特的性格诚实坦率,不会讨好所有人。她以为自己是堂堂正正从大清门出嫁的皇后。只要她做的是对的,就没必要拍马屁和奉承。而且她几次有意无意地激怒慈禧,使得矛盾更加尖锐。有一次,阿鲁特陪慈禧看戏。“演一部淫秽剧,就会回头看,不想看。慈禧厌倦了,她讨厌它。”阿鲁特的行为一方面是不听话,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慈禧好色庸俗的作风,从而加深了她对阿鲁特的怨恨。阿鲁特身边的人都劝她处处讨好慈禧,讨好她,只有和慈禧太后搞好关系才能保住位子,否则对她不利。阿鲁特说:“如果你尊重它,你就不能。我是天庭祖师,受清门欢迎,不能轻易动摇。”慈禧通过选秀女入宫,最怕通过大清门被别人提起,一直是心中的痛。有人偷偷把阿鲁特说的话告诉了慈禧。慈禧勃然大怒,认为这是对自己的故意蔑视,于是“更加痛恨阿鲁特,因为她有死亡之心”。

关于慈禧为什么不喜欢阿鲁特一家,最后把她逼得走投无路,还有其他说法。

有人说,因为阿鲁特是郑亲王·端华的孙女。段华是咸丰帝去世时任命的赞乡政府八大臣中的主要成员之一。他是慈禧的死敌,后来被朝廷准予死刑。慈禧因此迁怒于阿鲁特。

还有人说,慈禧听说阿鲁特怀孕了,害怕生下太子成为继承人,阿鲁特成了皇太后,不能听政。

还有人说,慈禧怕阿鲁特揭露她违背同治皇帝圣旨的秘密,所以把她处死了。

同治十三年(1874)十二月五日,同治皇帝英年早逝。14天后,两宫后妃发布圣旨:“娘娘是大行皇帝,她是嘉顺皇后。”光绪元年(1875)2月20日,阿鲁特在储秀宫病逝,年仅22岁,距同治皇帝驾崩仅75天。

阿鲁特的死有两个原因:一是没有靠山,人生路漫漫其修远兮。同治皇帝是阿鲁特唯一的靠山和希望。同治皇帝在世的时候,还被慈禧辱骂* * *过。同治皇帝一死,靠山倒了,生的希望破灭了。第二,处境尴尬。同治皇帝死后,慈禧没有为他立继承人,而是让同治皇帝的堂弟载湉(也是慈禧的侄子)做了继位皇帝,由儿子继承咸丰帝,这让阿鲁特作为皇太后的地位很尴尬,既不是皇太后,也没有原皇太后宫中的权力和贵族地位。以后光绪皇帝建立后,阿鲁特的地位会更加尴尬,这是清朝以来从未出现过的,客观上把阿鲁特逼上了绝路。

阿鲁特死的那天,两宫皇太后告诉内阁:“同治十一年,嘉顺皇后做了大宫皇帝,她在宫中。她温柔、谨慎、优雅。我侍奉两宫皇太后,承颜顺之孝,不违。去年十二月,做客痛经的玉龙皇帝,损伤严重,死死抱住性命,今日辞世,实在令人痛心。”这是清廷公布的官方死因,但含糊不清,没有说服力。

阿鲁特才22岁,平时也没病。他怎么会突然死去?显然不是自然死亡。当时关于她是怎么死的众说纷纭。总结起来,有四种说法:

吞金而死。这个说法相当广泛,影响也很大。

绝食而死。《李鸿藻先生年谱》载:“崩后,绝食亦建。”《清代年谱》、《万勇笔记》等。也持这种观点。

吞鸦片而死。《清代户外纪》持此观点。

服毒而死。《德宗成童私训》如此记载。

不管怎样,都是自杀。据说在阿鲁特自杀前,她的父亲崇启曾去皇宫探望过她。整天在以泪洗面看女儿,疼得眼睛都哭肿了,就打慈禧问怎么办。慈禧说:“皇后如此伤心,可以随皇上去。”意思是女王可以殉道。这时候正巧女儿写了一张纸条,问她现在该怎么办,冲其批了纸条上的“死”字。几天后,阿鲁特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