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中国最著名的道观在哪里?
1.白云寺各大殿分布在中轴线上,依次为牌坊、山门、灵宫。玉皇殿、旧法殿(七真殿)、秋祖殿、四御殿。有大大小小50多个大厅,占地约20000平方米。它是通过吸收南北寺庙和园林的特点而建成的。大殿金碧辉煌,雍容华贵,殿内装饰有道教图案。其中,于斯殿为两层建筑,上层名为三清阁,收藏有明代正统年间出版的道经。丘祖殿是正殿,里面有一尊丘处机的泥塑,雕像下面埋着丘处机的遗骨。清代重建白云观时,细节装饰彩画中仍采用道教图案,如灵芝、仙鹤、八卦、八仙等。观内有大量碑碣,如重修碑、捐产碑、穆产碑、香火碑等。,它描述了视图站点的体系结构变化。这里现在是中国道教协会的旧址。2.道教观天下青城山四川青城山,素有“人间天堂”、“人间仙境”、“天下青城山”之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古称张任,方圆境内最高峰海拔1.800米。是邛崃山的一个分支,北面是岷山,北面是莲峰。城外群峰环绕,山中树木葱郁,山路两旁古树参天,遮天蔽日,群峰环绕,四季常青,故名青城山。青城山分为青城前山和青城后山。千山风景优美,文物古迹众多。后山自然风光神秘而美丽,原始之美如世外桃源。一踏进青城山的大门,你就明白为什么会有“青城山静于世”这样的说法了。静静的山,静静的水,静静的林,静静的亭,静静的桥,静静的路...著名作家老舍在他的作品《青蓉略》中惊叹于青城的“奇绿”,那是一种“似欲滴而不动”的绿,引人入胜。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也是道教名山。公元143年,“石天”张玲来到青城山,选择了青城山的幽深之美,进行传教。青城山成为道教的发源地,被道教列为“第五洞”。至今,数十座道观保存完好,大量历史文物和近现代名家手迹被珍藏。可以说,青城山是一座跨越千年的活的道教“博物馆”。沿着青石板铺成的山路,山涧自上而下流淌,山风飒飒穿过树林。风、雨、流水混杂在一起,似乎是天籁之音。因为道教崇尚淳朴自然,青城山的道观楼阁深藏在郁郁葱葱的枝叶中,感觉特别幽深。大多数建筑都是由自然材料制成的,如竹子、藤条、树皮、树根等。,没有任何人工的装饰,而且它们与周围的山林和泉水很和谐。青城山的道教文化导致这里的饮食更加养生,偏爱药膳,非常对广东人的胃口。道家习惯用瓜果类的花做食物,如银杏、板栗、猕猴桃等,据说有强身健体的功效。所以青城山的银杏奶酒炖鸡(即猕猴桃酒)一定要尝尝。特别推荐青城山的泡菜采用当地天然蔬菜,酸中带甜,清脆爽口,常吃可以解闷清肠。中国的名山总是和名人联系在一起。一座美丽的山,如果没有名人轶事的搭配,就没那么有趣了。所以青城山很多道教建筑都和名人有关。建于唐代的祠堂,环境清幽,是求仙修寺的绝佳之地。唐朝的公主、宋朝的名士都曾隐居于此,抛离尘嚣的杂念,伴着真武八仙的痕迹,在殿中,追逐着仿佛触手可及的梦想。除了环境幽静,青城山的武术和气功历史悠久。在中国四大武术流派中,它是最早的,历经2000多年的锤炼,集武、易、医、丹、气于一体。所以世人有“南武当,北少林,峨眉为佛学大师,寻根于青城”之说。虽然没有机会见识青城派武功的绝技,但餐厅里普通服务员的泡茶技术还是让大家大吃一惊:只见她扭腰、翻手、弯腰...就像她在练习武术一样,在此期间,从长长的壶嘴流出的每一滴茶则都流进了杯子。3.龙虎山上清宫著名道观。位于江西省鹰潭市南贵溪县龙虎山上清镇东部。最初,它是张天师道陵的草堂。第四代生在此设传坛,每隔三元升传一次。唐朝会昌年间(841-846),这里确立了真神仙的概念;宋代祥符年间(1012),更名为上清观;在仁宗天盛时期(1023-1032),第二十五代张天师钱耀曾观。哲宗元佑元年(1086),石天二十八世张敦福重修,但均未能考中。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重建于上清镇东;郑和三年(1113),升级为“上清正一宫”。南宋时,高宗在燕年间修建,宁宗在庆元、嘉定年间修建。端平二年(1235),李宗送给内努一份大礼,派太乙宫的高士义如刚再次进行大规模扩建。当时,他建造了两亭、三亭、六厅和数百个亭子,不久他又建造了一个门楼,并增加了魏紫亭。到了元朝,建了三座,毁了两座,吴宗石就把郑晴宫改为万寿宫。明朝有六次重建、修复和扩建。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贤者曾花钱修缮;雍正九年(1731),特捐银十万两,派翰林学士守保,命原蒲等督,命府充当真人,张藏匿,协调监修。当年开始重建施工,雍正十年八月完工,除了修复了原有的寺庙。历经年久失修,屡遭灾害,现仅存门楼、午门、钟楼、下马亭、东音院等建筑,为解放初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文化大革命”期间,上清宫现存建筑全部被毁。现在,只有一个元代铸造的时钟和一些铭文藏在石天宫。作为龙虎山历史上著名的道观之一,是道教的宗祠。4.中国最大的供奉魁星的道观——承德魁星楼,是中国北方著名的道教建筑之一。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始建于公元1828年。当时的承德知府海中(地方官的名字)为了祈求所辖地方文化的繁荣,修建了这座供奉道教神仙“魁星神”的道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魁星神可以保佑学者们在科举考试中取得成功。20世纪以前,中国很多地方都有这种建筑。承德魁星楼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魁星楼道观,也是该地区唯一的道教活动场所。这里定期举行大型道场和庙会,许多人前来朝拜。目前承德奎星大厦占地66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依山势而建,自上而下为楼、廊、堂、阁、园,呈现出独特的道教建筑风格。主体建筑建在山顶,气势雄伟,里面供奉着魁星神;山腰有一座碑廊,保存了大量的古代碑刻、木雕场景等艺术品;然后是荣室和乐真两个大殿,供奉这一系列的道教神仙;在门厅的底部,有一系列壁画,如张天师,一个大型道教保护神。5.睢县袁家山袁家山,又名小蓬莱、吕祖庙,是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睢县东南角一处罕见的明代船形建筑群,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袁家山建成后,数百年的府县地图落地。清初《鲁道藏集》记载:“香邑(睢县)有袁家山,明兵部尚书亦在鹿苑。对于神仙皇帝和八洞仙人,都是飞在云端。在前后墙之间,留下了许多纪念碑。.....而且我晚上爱道教,所以在鹿苑建了一批寺庙。到目前为止,精神应该是清楚的。”袁家山是明朝末年(1627)袁可立入仕后修建的。“司马弓()明前时,历尽海内外仕途,拘其归田,筑别墅、池塘、山亭,绵延十余里,繁花似锦,胜券在握”(四世孙《墓志铭》)。袁家山的修建还有一个传说:袁可立乘船出海打后金军队(说的是敌人),船到了海中央。突然,狂风大作,海上狂风大作,吕洞宾在黑暗中恍惚地出现在袁尚书面前。袁尚书祈福,气定神闲,胜券在握。袁尚书回到澧州后,大兴土木,仿照他在海战中所造大船的形状,借势蓬莱阁,修建袁家山将其复原。依水而建,地势颇高,有袁家山之称。袁家山的建筑很有气势,前面是山门,中间是正殿,后面是观月台,几百年来一直保持着雄伟。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随州统治者范率部大修袁家山。曾有诗曰:“花明柳暗,为仙源,吹笛剑,鹤青天;上帝的醉酒阻止了他睡在山洞里,这帮助我活了几亿年。由此可以想象当年袁家山的繁华。明代王铎的《曼努台》,清代的《易德玄文集》,鲁的状元彭定康的《道藏》,晚清徐世昌主席的《诗集》,都有明确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