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卢靖姗指出:宁心安神的圣门——三阴交。
神门,又名对冲、对古、中都、钟瑞。在手腕处,腕掌横纹尺端和尺腕屈肌腱桡侧凹陷处,是手少阴心经的穴位,由心经之气注入,既是经络的原穴,又是运土之穴。《论苏文灵兰秘典》云:“心为君官,神在外。”内心隐藏着上帝,上帝。此穴既是心气之门户,又是治疗精神疾病的主穴,故名神门。此穴有安神、清心、凉营、通络止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心痛、心烦、惊悸、心悸、失眠、健忘、癫痫、狂躁、癫痫病、妇女急躁、小儿惊风、眼睛发黄、胁痛、掌热。
三阴交,又称程明、太阴、下三里。小腿内侧,足踝内侧尖上方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为足太阴脾经穴。又是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三条经脉的交汇点,故名“三阴交”,也是惠阳九大穴位之一。具有健脾和胃、行运、利水渗湿、解下焦、调肝肾、通气滞、调血室、调子宫、通经络、祛风除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腹泻)、泌尿系统疾病(水肿、尿痛、尿频、遗尿)、生殖系统疾病(早泄、遗精、阳痿、阴茎疼痛、月经不调、崩漏、痛经、白带过多)。此外,还可治疗头晕目眩、头晕目眩、失眠健忘。
组合功能
神门安神,宁心,凉营,止痛;
三阴交补脾土,助运化,清气滞,祛风除湿,调气血,解下焦,调血室,调精液宫。
神门善分气,三阴交善分血。神门主要调气;三阴交以养阴为重。两穴结合,一气一血,一心一肾,起到调理气血,调和阴阳,养心安神,沟通心肾的作用。
疗法
1.失眠健忘多梦等。,证属心脾两虚,心肾不交。
2.心悸,心悸,这是由于心脾两虚。
方法学
神门:手掌向上,位于豌豆骨后缘的径向侧,取穴于手掌后方的1横条上。直刺0.3±0.5寸,或从内到外直刺0.3±0.5寸(从尺侧到桡侧)。
三阴交穴:仰卧或坐,取胫骨内侧面后缘、内踝尖之间的穴位。从内向外刺0.5 1.5寸。
经验
神门-阴三组合擅长治疗失眠,针灸常被用作补药或两者并用。心脾两虚,加心俞、脾俞;肾虚,加肾俞、太溪;脾胃不和者,加中脘、足三里;情绪抑郁,反胃,加上阳陵泉,足三里。
失眠案例1
牛,男,38岁,工人。1998 10 10月15初次就诊。
主诉:失眠5年以上。
病史:5年前因惊恐导致失眠。那天晚上很害怕,心里忐忑不安,心悸易惊,多梦少睡。后来睡眠不好,多梦易醒,时间长了记忆力逐渐下降,精神疲劳,头晕,饮食枯燥,饭后肠胃不适。
体检:面色苍白,体瘦体弱,舌淡苔薄白,脉细。
诊断:失眠。
治疗原则:补益心脾。
处方:神门、三阴交、石丰(双)。
操作:神门、三阴交穴,针刺为辅,即在得气守气的基础上,拇指向前揉按27次,持针半小时,每10分钟进行1次。大风天气,采用同步针刺法,即操作者左手和右手分别持1针,以相同频率缓慢捻转法。
注:神门为心经原穴,有养心安神、养心安神的作用。三阴交穴是脾经与肝脾肾经交汇的穴位,运用补法有补益心脾的功效。两穴合起来有归脾汤的作用。
风城是足少阳胆经的穴位,有祛风治血的作用。但是没有关于失眠治疗的文献记载。鲁老上世纪60年代在北京参加卫生部组织的针灸研讨会时,曾以同窗的身份与蒲英如学习,经常在茶余饭后交流经验。蒲老了,经验丰富,曾经教过失眠专用穴位,只有风城最好。详细问了一下,他说:这是我父亲浦项成的体验点。按:蒲祥成是四川名医,学术经验丰富,贡献突出。曾为国家领导人诊治疑难杂症,往往立竿见影。
失眠案例2
赵,女,40岁,教师。首诊2000年5月11。
主诉:失眠1年以上。
病史:患者因从事脑力劳动,导致睡眠不好,入睡困难,梦境模糊,睡眠不安,有时惊恐,心悸,疑神疑鬼,自觉麻木,肌肉痉挛,气短头晕,食欲不振,怕吃凉,吃稀便,久治不愈。
检查:面色萎黄,精神萎靡,舌淡苔白,脉弱。
诊断:失眠(心脾两虚)。
治疗原则: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处方:神门、三阴交(双)。
操作:针刺辅以隔日针刺1次,留针半小时,每10分钟针刺1次。经过三次遵纪守法的治疗,病情好转,心慌慌减轻,入睡更快。针灸三次后,我能睡得很香,梦也减少了。醒来后,我筋疲力尽。遵从不提高有效性的目的,巩固防御。针灸三次,病就好了。半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注意:这种情况是思想疲劳,脾内忧伤,心伤是阴血耗伤,心脏失去支撑,心烦意乱;脾伤导致本源不足,血虚,心不能服,心神不宁导致失眠。张景岳说:“无邪不眠者,必气虚,必主血。血虚则不能养心,有罪则心不在焉。”。《辨证论治》中也说“思虑伤脾,脾血失收,数年不寐”。补神门穴补心神,定心神;补三阴交益脾养血。两穴合用,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