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忠。方剂学札记(144)小柴胡汤伤科临床探讨
明代薛基在《内科学文摘》中写道:小柴胡汤:治肝胆疾病,寒热,或晨起发热,或潮热暖身,默默不愿食;或怒,口苦,耳聋,咳嗽,发热,胁痛,甚至不便侧翻,两边满;或者腹泻咳嗽;或者吐酸吃苦水;或因愤怒而患疟疾、痢疾。
从《学记》的这段话我们知道,小柴胡汤应用广泛,寒热此起彼伏,发热日日来,指内伤。我们在外伤中说到太阳热,往往就是阳明热。或者潮热,往往阳明热更为常见。内伤发热,可用小柴胡汤治疗寒热,太阳发热,潮热热身。
我们只拿外感发热来盖内伤,发热经常出问题。或者说用内伤的表现来掩盖外在感情的表现往往是错误的。
小柴胡汤外感病和内伤有什么区别?
小柴胡汤用于外感疾病,主要作用是调和表里,祛邪。小柴胡汤用于内伤,常用于调理肝脾,解郁清热。
小柴胡汤用于外感疾病,我们用六经辨证。小柴胡汤用于内伤,我们用脏腑辨证。
我们来看一下《学记·内科学文摘》中的一篇医案:提督朱阳山,因怒腹痛,或两胁胀满,或胸乳疼痛,或寒热,或小便不利,饮食不节,呕吐吐痰,神志不清。此肝树利用脾土,加柴胡、栀子、生姜、茯苓、陈皮制成黄连而治。
这种病的病因是愤怒,症状是腹痛腹泻,两侧腹胀,胸乳疼痛,寒热交结,小便不利,饮食不节,呕吐吐痰,思维不清。这组疾病反复或交替出现,这组疾病有上下、内外之分。
开一剂病就好了,疗效很快。看他的症状。真的很严重。如果这个病是一个证,应该怎么和六经区分?会辩证到少阳吗?如果鉴定出少阳,应该如何治疗?
这里用的雪姬是脏腑辨证,肝脾不和,肝木乘脾土,小柴胡汤加栀子,泡姜,茯苓,陈皮,制黄连。这种黄连的制作方法是将黄连和吴茱萸等分,用热水混合两三天,同时煎取黄连待用。其实是左金丸。也就是说小柴胡汤、左金丸是用泡过的生姜、茯苓、陈皮制成的。小柴胡汤含有人参和甘草,加上泡过的生姜,就是半个理中汤。
小柴胡汤合理中汤合左金丸,小柴胡汤含半夏,配茯苓、陈皮、二陈汤。半夏,泡姜,黄连,人参,炒甘草,这个和半夏汤差不多。这样就是小柴胡汤合半夏泻心汤合理中汤合二陈汤。四个方子合起来,草药不多。而脏腑辨证的方子也是经常这样用的。但这种风格与六经辨证的方子完全不同。在这里,小柴胡汤实际上是转化为肝脾同调治疗内伤的药方。
分析本案方剂可知,小柴胡汤、半夏泻心汤、二陈汤为三味合方(若将“制黄连”视为左金丸法,则为四面裁)。如果是用来治疗外感疾病的话,小柴胡汤如果是按六经辨证来用,就不应该这么用。如果用六经为基础的方剂,小柴胡汤是不会随便和半夏泻心汤、二陈汤、左金丸配伍的,这种组合是混乱的,所以没有办法治疗少阳病。
内伤的治疗是以脏腑辨证为基础的。小柴胡汤在这种情况下的用法似乎非常自然和合理。这应该是张仲景经方临床应用经过后世发展的自然发展和自然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