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柴:肾气盛衰是女人的根本。
肾气的盛衰是女人的根本。
中医古书《苏文·古天真》中说:“女子七岁,肾气足,齿更长;二七而天来,脉过,脉太强,月在当下,故有子;三七,平均肾气,所以真牙生而长;四七、筋骨强健,毛发极长,体魄强健;五月七日,阳明脉衰,面开始焦,发开始落;六十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焦,发始白;七月七日,脉弱,脉太弱,天竭,隧不通,故形坏而无子。”
这段话提醒我们,每隔七年,女性就会有明显的变化,需要注意的健康问题也会有所不同。而且肾气的盛衰是生命、生长、强壮、年老、自足的基础;因为女性有经期、孕期、分娩期、哺乳期的特殊生理现象,不同年龄段肾气的盛衰程度会直接影响女性的经期生理和其他脏腑功能的运行。
柴认为,从生理规律来看,不同年龄段的女性,肾气盛衰的规律是不同的,提出了“四肾”的观点。
肾为先:肾为先天之本,赋有父母之精。在胚胎形成之前就存在了,人出生以后才逐渐成熟。
肾足最晚:肾气自然来源于父母之精,但其功能(如生殖)在孩子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内才显现出来,相对于心、肝、脾、肺、肾等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来说,真的是“晚”了。直到“二月二十七”这一天,子宫内脉象通畅,肾气过强,刺激不了脉象,才出现了“月在当下”的生理现象,这就是“肾足迟”。
肾衰竭是最早的:女性在经历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或反复患病时,身体虚弱,肾气衰竭。到了40岁左右,她的面部、头发、皮肤已经明显看到了肾气不足的迹象,到了50岁左右,肾气衰退,而人体的其他器官还在发挥各自的功能。
肾最需要呵护:从“肾为先”、“肾足为迟”、“肾衰竭为早”的现象和规律,可以看出整个女人的生理过程,肾气的盛衰规律是随时间、地点、生活状况动态变化的。为了治疗女性疾病(与女性生理有关的疾病),医生需要了解和掌握女性肾气升降的规律,时刻注意维护肾气,补充肾气,维持气血阴阳的平衡,从而维持正常的月经生理和生殖功能。所以,对于女性来说,相比心、肝、脾、肺等其他脏腑功能,“肾更需要保护”。
温补阳气要慎用。
在“第四肾”理论的支持下,柴提出饮食和治疗药物应针对不同年龄的妇女。
17:童年是生长发育的最初阶段。发展过程是一个逐渐成熟和平衡的过程。此时女孩的肾气还没有得到充实,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这一阶段饮食用药要护肾气,滋助任,忌促阳,以免促性早熟。
我在临床上遇到过。奶奶为了给小孙女补钙,经常在孩子的饭菜里加虾皮。众所周知,虾皮、禽肉、虾皮、羊肉等食物性温,有补阳之弊。这样女生就要少吃羊肉串,炖乳鸽,鹌鹑蛋。(编者注:男生也是。)
孩子难免生病,有些家长认为中药副作用小,所以会随便。如常用中药柴胡,“其气当时为春,其五行为木”(张锡纯《医热情参西》),因其升阳性,能激活肾阳,使火狂动。因此,柴主张在这个年龄慎用柴胡及其相关制剂。
因为小儿属于小阴小阳之体,肾阴尚未充盈,肾气过早激发充盈,肾阴相对不足,无法制约,所以火会过旺。
可以说,肾阳过早启动,违背了正常的生理状态,孩子的性发育就会过早发生,从而影响其骨骼和身心的正常发育。
2月27日~ 5月7日:逐渐成为生理旺盛、生育旺盛的时期。在此期间,女性经常过度劳累、出汗、长时间观看、熬夜或过度劳累,都会损伤肾阴。应该从肾的角度来考虑,做相应的调整。
这个阶段要注意维护阴血,呵护肾气,补益肾阴,调理冲任。正常饮食应多注意富含优质蛋白质、微量元素(铁、铜等)的食物。),叶酸和维生素B12。如动物肝、肾、海参、鱼、虾、蛋、豆制品、黑木耳、黑芝麻、红枣、花生及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要适当食用,滋阴养血。
对于哺乳期的女性来说,也不适合吃鸽子、鹌鹑、虾等大众化的东西。中青年女性宜吃养肝柔肝之品,如山楂、五味子、乌梅等,可缓解紧张的生活。
在这个阶段,妇科病会逐渐增多。比如除肿瘤、结节、纤维瘤外的乳腺疾病,无故泌乳或分泌物带血透明的人,都不要吃鸽子,会加重病情。
7月7日以后:这个阶段女性“肾气虚弱,精疲力尽于天...身体不好,没有孩子。”保养中更要注意保护肾气。绝经后,女性的性功能也会下降。这个时候不要因为恢复性功能而用食物或药物去助长肾阳,启动肾精,这样只会加速衰老。绝经后不宜服用含蛤蜊的补品。因为壁虎虽然能补肺气,但补阳能力很强,可能会影响阴阳整体平衡。总之要少吃上面说的温补阳气的食物。
除了肾阴不足,这个阶段还会出现心肾不交的病理变化,部分女性会心烦发热,失眠多梦。此时在补肾养血的基础上,还要考虑沟通心肾,清除虚火。常用药物如女贞子、墨旱莲、莲子心、浮小麦等。忌损伤肾气阴血,不要乱用破血、利尿、辛味药。避免辛辣,酒精和壮阳产品,如羊肉,牛肉,狗肉和各种补充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