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的精髓在哪里?

太极拳最大的秘诀就是“宋”。郑曼青先生研究太极拳近五十年,终于了解了“宋”的真相。“松”到底是什么?怎么才能宽松干净?很难解释。郑曼青先生回忆说,杨成福先生教拳,一天到晚坐在哪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不问他也绝不开口;但是“松”这个字,一天总要说几百遍。杨成福先生也说过,“不告诉你这句话,你三辈子都学不会。”郑曼青先生想,“如果我说‘松’这个词,难道我三辈子也学不会吗?五十年后,当我想起这件事时,郑曼青先生说:不仅仅是三辈子,也许是六辈子。太极传说,很难把自己挡住,不肯放手。无论如何,放松。应该松到什么程度?人家打我,再强也够不着我,所以打我也没用,都是空的。那我呢?把一个人整个打出去几尺远有什么意义?这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太极拳理论,蕴含着哲理,是一门科学的杠杆力量。不仅哲学和科学融为一体,各种自然原理也可以结合应用。你会觉得很难,但是只要真的松了,什么都不能阻止你。所以练太极拳的“放松”是第一位的,这一点我(郑曼青)深有感触。

罗邦贞是郑曼青的大弟子。在他去美国之前,他特意问了郑曼青先生在美国教拳击需要注意什么。郑曼青先生回答他,“注意松动。”后来罗邦震先生说:“练了四十五年拳,不敢说有四十五年的事。一个‘松’字,会让你琢磨一辈子。”俗话说“放松,放松,学太极。不放松就先学太极。”松是通行证,松是敲门砖。太极拳发展到什么程度,就会达到什么程度。如果不够宽松,我们就不会知道那个度的秘密。

李雅轩先生在《太极拳随笔》中提出“柔是太极拳之宝”。他说:“之前有人问杨成福先生:没看出来你用的有多狠。为什么打人那么远那么脆?杨老师回答:“我玩的很轻松。“有人问杨少厚先生,你精力充沛的时候,看起来很柔和。这样软软的还能结实吗?邵侯先生回答道:“是因为松而软,用力一推就很大。“所以,太极拳的功夫,无论是拳法还是推手,都必须要松。

李雅轩先生特别强调太极拳要松、大、散。松到整个身体都没有束缚,胳膊松到像绳子吊重物,经常感觉像个沉重的方向盘碗。身体看起来软如骨头,但这种松不软,不懈怠,不软如一滩泥。相反,它用一种空气鼓励身体,使它进入汤里,具有强烈而敏感的柔软弹性。太极拳练到真松阶段,全身充满气,左右前后都充满圆。李雅轩先生被比作一把打开的雨伞。雨伞不用时收好放松;使用时,伞面被拉伸。不辛苦不懈怠,全身都是。整个伞面是完整的,伞面上的每一点都在整体中,张力均匀。

吴图南先生说:太极拳的秘诀在于“松八段九段”。学习太极拳的关键是你在练习太极拳的时候能真正的松八段九段。松,一开始全身都不能结实。全身有九个关节要放松。三个在手上,三个在脚上,三个在背上。手的三个关节是腕、肘和肩。脚的三个层次是臀部、膝盖和脚踝。后面三道是尾巴、脖子、头顶。九关中,最重要的是手三关。首先要松开手三关,首先是手腕关,然后是手肘和肩膀。肩部闭合是最难松开的。“松肩”不应压肩,而应沿两侧45度斜坡松肩,开肩井穴,落于涌泉穴。怎么才能松开关节?首先是放松关节之间的肌腱,然后是骨头。要不断地放松关节之间的筋,因为关节不松,气就不能通畅。我们习惯了紧张,应该不断放松。当我们是初学者时,我们的动作是紧张的。我们学会知道那些动作是用心运气,用气运身,然后动的动作。肩关节能松的时候,其他都好办,踝关节最难松。尾门放开后,齐可以传到上背。

张秀刚老师说:“练太极拳,要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的精神。”因为害怕的时候紧张,所以不能放松。所以,自信很重要,不仅是打太极拳,生活中做其他事情也是如此。如果能做到心平气和,动作自然,不勉强,不做作,身体放松,弹簧落地生根,腰杆拿捏,打拳如坐轿子。

知道是否“松”是主观问题,不“松”是客观问题。认识真理是认识身体的唯一途径,认识真理不等于认识身体,认识身体比认识真理更好。所以,我们要理性地、循序渐进地练习太极拳,时刻扪心自问:你放松了吗?松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