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阅读练习笔记第六天——“活出生命的意义”
周末陪宝宝比上班累多了。我真想舒舒服服地躺在床上睡觉。
这本书听起来很重。我认为自己是一个实用主义者。如果是两个月前,光看书名就是我回避的那种,人生的意义?讨论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有用吗?是否可以调整情绪来应对育儿问题或者帮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听樊登读书的一个好处是,即使不喜欢这本书,听讲解也不会太矛盾。边做家务边听就好,不会占用时间。结果,紧闭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阳光射了进来。
年龄越大越脆弱,尤其是有了孩子之后。你听不到任何悲伤的声音,二战奥斯威辛集中营就是悲惨的代名词。如果类似的事情发生在我身上会怎么样?我不敢想。
在那种难以想象的环境中,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经历了炼狱般的痛苦,但他发起了意义疗法,找到了生命的意义。让人活下去的不是希望,而是意义。
人们常说,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所以有些人甚至放弃了希望。没有希望,人靠什么前行,找到意义?人在任何环境下,甚至在奥斯威辛,仍然有选择自己态度和行为的自由。
讲座的后半部分,是杨霞讲的“在工作中追求人生的意义”。人最难改变的不是习惯,而是价值观。人生有目标,明白人生的意义和责任。
以下是摘录:
寻找生命意义的三种方式。根据意义疗法,我们可以通过三种不同的方式找到生命的意义:
1,通过创造工作或从事事业;
2.通过经历一些事情或者面对一些人(追求真善美或者爱上一个人);
3.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要有一种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