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在我心中的作文500字。

我第一次知道庄子不是在一个博览群书的图书馆里,也不是在任何哲学或文学杂志里,而是在一个被大多数学者鄙视的所谓“网络文学”里。那是一段神游,让我第一次窥见了一种奇妙又有些不可思议的境界,那就是“天地与我共存,万物与我为一”。从那以后,我对两千多年前一个叫庄周的人有点好奇。什么样的人能说出这样的话?

正是出于好奇,我拿起了《庄子》,拿起之后就再也不舍得放下。“忘记”、“忠实”、“英宁”这几个字刻在我的心里,永远也抹不掉。随着庄子的阅读时间与日俱增,我很佩服庄子,被后人尊为南国真人。

所以我看了很多后人对庄子评价的资料,其中庄子本人要么是人,要么是仙,真假我无从考证,但这让我很想知道我眼中的庄子是什么样的。

人的气质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庄子是人,自然如此,但他的人生有一个不变的中心,那就是自由。

在我看来,少年时代的庄子在任真是自发的。他对自然和万物有着无与伦比的热爱。他的身心似乎从来不属于市场,而只属于山野。

少年时期的庄子,常常流连在山涧边,沐浴着温暖的阳光,看着波光粼粼、闪闪发光的水面,遇见温柔柔顺的春风,感到无比的惬意和畅快。他看到水里的鱼,会感叹鱼的快乐和自由,会天真地问你怎么这么红。在我眼里,在我心里,少年的庄子是这样的,如此热爱自然,任真又是如此自由自在。

年轻时的庄子并没有破坏礼仪。他厌倦了中原诸侯称仁义为贼的行为,于是离开宋国,远离家乡,到南方的楚越游历,寻找他心中那种没有礼仪,全民自然的古老风俗和理想世界。在秦塞地广人稀的楚越地,淳朴的民风让庄子忘却了世俗的烦恼,将自己融入了世界和自然。也许正是在那个时候,华南才体会到了“忘”的境界。

“仲尼突然说,‘什么是遗忘?’颜回说:‘摔个四肢百骸,就聪明了,丢了工作去学,就跟大同一样了。这叫坐忘。(《庄子大师》)”

按儒家的说法,中年是该有所作为的时候,但庄子在这个年纪也做了官,一个油水很多的漆园官。但是,庄子本人似乎并不在乎涂料行业能带来的好处。他不贪污受贿。谁需要画庄子,就给他画,从不索取。即使可能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谋取利益,庄子也从不计较。他只是老老实实的做自己的官,拿自己应得的工资。他只是做官谋生的一种手段。庄子是人。即使他的精神世界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但现实中他还是一个凡人,凡人也会挨饿,所以庄子是一个官员。这让我想起了在庄子里生活了几千年的隐士陶渊明,他以一篇《回到Xi》结束了自己的仕途。庄子呢?

庄子虽然做了官,但并没有失去初衷。他还是想逍遥自在,于是南华想到了“新斋”。

“你有志气,就不是用耳朵听,而是用心听。如果你不用心去听,用呼吸去听,你的耳朵会止于听,你的心会止于符号。生气的人也是以假乱真。唯道是空,空者亦斋。”

但是宋朝政变的时候,庄子想到了自己的养生之道,就是避祸之道。方突然醒悟,辞职回了老家。

老庄依旧逍遥自在,从不苛求什么。虽然没有财富,但他也过得很安逸,即使2008年的风雨已经让他看透了很多,他也不在乎生死。

庄子不惧怕死亡,甚至向往死亡。早在他的青春外出旅游的时候,他就会和路边的骷髅聊天。死后的世界很美好,没有压迫和礼仪,他很舒服。妻子去世时,他唱歌庆祝妻子完成了一生的使命,回到了原来的地方。当庄子面对自己的死亡时,他的弟子要求给他一个好的葬礼,但他拒绝了。这是他告诉他的门徒的。

“我以天地为棺,以日月为墙,以星辰为珠,以万物为食。如果我的埋葬器具不是为邪恶而准备的,为什么还要加上这个?”

他的弟子怕庄子被鸟吃了,庄子说。

我眼中的庄子七篇和我眼中的庄子七篇。

“在这个世界,它是鸟食,在下一个世界,它是蚂蚁食。互相拿这个说事,太有失偏颇了。”

自然而死对于庄子来说是一种美好的状态,而死对于庄子来说或许只是一只梦醒而归的蝴蝶。所以他才那么淡定,那么开心的离开。而古往今来,又有几个人能这样看待生死?有多少人如华南真人一样“梦大而觉死”?

从生到死,南华无忧无虑的生活从未改变,无论是游历还是做官,他在庄子的生活都充满了变化,但他无忧无虑的心自始至终从未失落。在那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中,他坚持着自己的本心,没有与诸侯融合。他放弃了唾手可得的相,放弃了荣华富贵,只为了留住自己的心,为了留住清澈自发的任真。

在庄子心中,他的道就像他自己一样。可以说道在我,道亡。

人生在世,但求“逍遥”二字,不受礼仪功利的束缚。“与日月同,与天地共。”他的自由不仅体现在世界上,而且超越了世界、生死、天地。

这就是庄周,我眼中真实的人,无忧无虑的南国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