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十件优雅的事
有人认为走进大山,听听山中的风声,就能静下心来。有人认为,一个人喝一壶茶也能让人安静。
还有人喜欢点上一缕清香的熏香,在呼吸之间抚慰心中的烦恼,现在内心平静了。
焚香自古以来就是一种让人感觉自然祥和的方式。古人读书常以香为友,独处时喜以香为伴。
安静的时候,总会燃烧出一股清香,伴随着淡雅的气息,进入一种宁静平和的心境。
有些人喜欢在摆茶席之前先烧一炷香,让身心快速平静下来,因为只有内心平静了,才能感受到茶的真正味道。
秦是圣贤君子之器。
宋代《论秦》云:“若攻秦,必如禅定。经过多年的磨砺,你会一目了然,运用自如,品味绰绰有余。”
明代李贽接着说:“声之道,可以通禅”。在今天的生活中,能弹钢琴是最幸福的事,也是培养精神、精神、气质的最好方式。
古琴是中国文人两千多年来的重要乐器。说起古人的音乐生活,让人想起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他们崇尚老庄之道,常在竹林中聚会,亲近自然,饮酒作诗,过着充满音乐和诗意的生活。
这种有着上千年历史的乐器,今天仍在演奏,而且极其久远,充满生命力。
魏晋大名家嵇康在《论养生》中说:“不如调息静心,常如心中冰雪,心中热气少。你不能把热变成热,而是再变热。”
这就是所谓的“心安自然凉”,也就是夏季养生中的精神休养。
音乐和药物一样,可以放松身体,愉悦心灵,循环气血,促进经络,具有调节人体的能力,就像药物治疗一样。
它和中草药一样,能让人在炎炎夏日里静下心来,静下心来,自然降温。
“不做没用的事,何必送这有限制的命?”。在古代,有学问的人下棋消遣。同时也锻炼了他们考虑全局的能力,增强了自身的策略。因此,经常有闲人在闹市区的茶馆里下棋消遣。
李翁《随缘》中有一句话:“观棋不如下棋,因观者无得失。”
看象棋很有趣,比如看斗牛、斗鸡、斗蟋蟀。
但是看棋也是难过的。一言不发的看棋,是一种痛苦。喉咙出奇的痒,想想都快。
老话说得好,“书真有钱,无一物是仙。”闲人可读闲书,可与上界真人比肩,仙运无边。
所以金圣叹有言:“品茶添香,看闲书,是人生一大乐事。”古人早已看破人生之路,把修炼赤子之心作为自己人生最大的成全。
古人云:“人的气质很难因为出生而改变,但读书可以改变气质。”又云:“我们读书只有两件事,一是进德,二是读书。”
以前虽然词的意思很明确,但是练的少,视而不见。经过世界的磨砺,我相信了,把读书作为自己的第一乐趣。
欣赏绘画可以使人的心情沉入艺术的氛围中,得到陶冶,使生活更有见识,更轻松,是对心脏病的“心理治疗”。
绘画欣赏从来都是一种高雅的享受,可以陶冶情操,有益健康。如果说绘画欣赏是一剂良药,那将是难以置信的。其实赏画治病,古今皆有。
唐代王谟的一首诗说:“远山是彩色的,近水是无声的。春天还在,人也不奇怪。”古人作画,一支笔一张宣纸,自由洒脱,写意流畅。
古人作画时,都有深意。当他们落笔的时候,他们都有了自己的主人。名无虚发,说了很久,必有过人之处。
现在的人欣赏画,没有老师教过,也没有读书记录,但认同的就是好,不认同的就是坏,被问到怎么做才是好,就不知所措了。
第六,赏花
花很难找到。结果,我梦想着飞遍全世界。
中国花卉文化历史悠久,花卉是许多艺术作品中的重要主题。
古歌有《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弄》、《玉树后花园花》等。民乐有《茉莉花》、《花儿为什么这么红》等等。以花为题材的诗词绘画不胜枚举。即使是刺绣和陶瓷等传统手工艺品,花卉图案也是重要的装饰品。
人们赏花,不仅欣赏花的色、香、姿等自然之美,而且综合自己对花的感受,赋予花一种优雅和品格。
自古有“不知花之韵,难入雅境”之说。现在人们赏花,神比形重要。
善兰花者,淡雅脱俗;好菊花,好独立冷秋;爱莲花,不如出淤泥而不染;爱梅之人,善战寒雪。
“寒夜客来茶作酒,竹灶汤沸。”中国人喝茶讲究“质”字。“品茶”不仅是鉴别茶的优劣,更是遐想和欣赏茶的味道。
在百忙之中泡一壶浓茶,选择一个安静的地方,自己倒上,提神醒脑,或者慢慢啜饮,享受美景。
茶无贵贱之分,可以简单朴素,也可以宏大精致,可以低俗典雅。
是用茶解渴清心,还是用茶的清澈修行,表达了每个人对茶的不同态度。其实境界不一样,不能说竞争不竞争。每个人对茶都有自己的诉求和落脚点,能否得到开悟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悟性。
酒青梅煮杯溢。醉了心,乘凉总是合适的。
在中国,酒神精神源于道家哲学。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生死合一。庄子宁愿做一只在泥塘里摇着头的自由乌龟,也不愿做一匹被束缚的千里马。中国酒神精神的精髓在于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荣辱之利。
古语有云“酒徒是学问,不是吃东西”,也有说“醉了锅里长日月”的。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这就是喝酒的浪漫。
古今大部分智者都是从一醉方休的境界认识世界,透彻理解人生,陶冶自己的品格。
酒是一种文化。喝酒追求意境,不能乱喝。
“尚书?《酒经》中说“无彝酒”(不定时饮酒,平时少饮)和“无纵欲”(不饮酒过度)。刮风凉爽,下雨就下雪;繁花似锦,新酒初熟;这是喝酒的好时机。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月亮的形象往往成为人类思想和情感的载体,其含义非常丰富。
在许多有关月亮的诗歌中,诗人将月亮融于内心的思想感情之中,使月亮与内心的思想感情交相辉映,创造出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将诗歌的文学品位、思想内涵和艺术造诣提高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
喧嚣的城市急需一些优雅来装扮,不如静下心来学学古人烧香试茶对月。
等月亮,晚上和月亮来个约会,沐浴在月光下,欣赏这美丽的风景,感受如水的温柔。
中国人不像西方人那样抱着征服之心,而是欣赏其深邃含蓄之美,所以称之为“探幽”。
试着想象一个清晨,漫步在古寺外,初升的太阳在丛林中闪耀。曲径通幽,和尚唱经拜佛的地方就藏在花木之中。
清澈的山光和深潭的倒影,让人的俗念完全消失。
大自然永远拥有的是一种自然的自由。相比红尘的聒噪,它的博大与无言总能安抚人心。
抛弃红尘,与自然沉默,这才是隐逸的浪漫。
古人重建身体,陶冶情操,穷则独善其身。延伸对世界有益。既有入世的理想主义,也有出世的豁达。
优雅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宁静淡泊的感觉。远离忙碌,在杂念多的地方留一个悠闲的空间。宋代诗人苏东坡说:“山川风流,闲人主。”如果没有奢华,为何还要附加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