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符合自然健康。
“雨”过后,春雨连绵。
早春乍暖还寒。
深圳这几天气温骤降。
成功加入“速冻”群聊。
早春如何养生?
中医专家说
做好这些事情,让你更健康!
立冬刚过,春寒料峭,自然界的阳气开始生长,早晚温差大,尤其是岭南地区,寒冷中常湿。湿冷之邪最容易侵入人体脏腑和关节,导致感冒、哮喘、关节炎等疾病。
深圳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王教授提醒大家,穿衣要特别注意保暖,不能过快减衣。我们应该长期覆盖它们,以慢慢调整阴阳平衡,适应新的气候特征。
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说,就是要“顺应天时地利人和”。俗话说“春捂秋冻不会生杂病”,“春捂”是一种传统的养生方式。春捂也要“捂”得恰到好处,捂的重点在于头、背、腹、膝、足。
01头:
头部是人体的“所有阳的总汇”,是全身最旺盛的部位,寒邪容易侵袭人体的头部。年老体弱者可戴帽子保暖,洗头、洗澡后应立即擦干,不要在风直吹时;
02回:
背部保暖可以防止寒冷损伤“阳脉之海”——督脉,减少感冒的机会;
03腹部:
保持腹部温暖有助于防止消化不良和感冒腹泻;女性更要注意腹部和下体的保暖,避免痛经、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
04膝盖:
膝盖是筋脉之府,受寒容易挛缩,膝盖受寒会引起局部肌肉和血管收缩,引起关节疼痛。捂膝盖可以加强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
05英尺:
“寒从脚起”,脚为阴脉所聚,阴常盛,离心远,供血少,易受寒气侵袭。经常搓脚、泡脚可以增强人体阳气,增强抵抗力。
春节假期休息后,大家开始工作时似乎都不太舒服,容易引起疲劳,也就是常说的“春困”。
俗话说“春困秋短夏困冬三月不眠”。王教授说,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它是“天人合一”的体现。随着四季的变化,杨琪和殷琦相互变化。因为经过一个冬天,人的阳气需要慢慢舒展,导致气血主要运行在四肢和体表。相对来说,对大脑的供给较少,会使人感到疲劳和困倦。
王教授解释说,《黄帝内经》中提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生,万物荣,夜卧早起,大步朝庭,慢行慢行,从而使生,生而不杀,予而不取,赏而不罚,这是春天的回应,也是养生之道;反而伤肝,而且夏天冷,长辈少。”
春天万物蠢蠢欲动,细菌病毒也比较活跃,容易随风传播,所以春季传染病多发。面对新冠肺炎的蔓延,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做好日常生活中的防护,注意环境卫生,增强自身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中医所谓的“未病先防”,更重要的是提前预防疾病。
另外提醒大家,在春季传染病的早期,有很多类似感冒的症状,很容易被忽视。因此,如果身体不适合及时就医,特别是出现发热、皮疹症状,应尽早确诊,及时治疗。
中医专家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饮食,情绪调节,日常生活
规定饮食
山药、薏苡仁、莲子、扁豆、茯苓等。都有助于健脾祛湿;应季蔬菜和水果,如葱、香菜、枸杞叶、菠菜和橙子。
春季阳气生,饮食宜少酸多甜,多吃甜食。酸入肝经,多吃酸容易导致肝火过旺,损伤脾胃。适当食用辛温上升或辛甜发散的食物,有助于杨琪,符合春季杨琪上升的特点。
孙淳鲫鱼汤
健脾祛湿,理气升阳
原材料:
1鲜鲫鱼(250克左右)和60克;鲜笋;葱、姜、料酒、植物油、精盐、胡椒粉。
功效和适应人群:
本方具有健脾祛湿、理气升阳的功效。
适用于雨后前后的保健,也适用于脾胃虚弱、肝气郁结引起的情绪低落、食欲不振、腹胀便溏、消化不良等。
除了注意饮食
也可以通过按摩穴位来促进健康。
按足三里穴
中医常按足三里穴,也能起到健脾祛湿、保健的作用。
定位:屈膝,外膝下三寸,胫骨前嵴外侧1横指。
情绪调适
中医认为肝属木,对应春天,肝“喜郁”,所以说“大怒伤肝”。肝脏的生理特点是,它更喜欢舒展和平滑情绪,而不是抑郁和无聊。所以,我们要胸怀宽广,心平气和,尤其是在现代,人们忙忙碌碌,浮躁不安,我们更要“心平气和,不为所动”,防止心理疾病的发生。
按压太冲穴
中医常按太冲穴,太冲穴有疏肝解郁、潜阳熄风、理气调血的作用。
定位: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关节处。手指沿着大脚趾和第二脚趾之间的缝隙向上移动,直到能感觉到动脉反射到手(在1和2跖骨关节之间的凹陷处)。
日常生活
春天要“夜卧早起”,尽量在晚上11前入睡,避免熬夜。
部门介绍
深圳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设有健康信息采集区、健康状况检测与评估区、健康咨询与咨询区、中医适宜技术干预区、健康教育区。拥有中医体质识别仪、中医经络检测仪、数字红外热像仪、人体成分分析仪、精神应激分析仪、人体机能扫描仪(鹰秀)、微循环检测仪、虹膜检测仪、健康管理一体机等中医健康检测评估设备,可全面检测评估人体健康状况。防病的医师根据《中医体检报告》为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慢性病患者、妇女、儿童、老年人等不同人群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和养生计划,在健康干预区开展艾灸、火疗、中药敷贴、定向药物渗透、中药熏蒸、足疗按摩、香薰、膏方、耳穴、刮痧、拔罐、牵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