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人的运动与养生相结合的观念是什么内容?
古人云,“流水不腐,户主不啃”,“马走不直,车不开必腐”。健康在于运动,各种运动,如健美操、迪斯科、太极拳等,都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体质,延年益寿。如果你坐着,学习和工作,花更多的时间在办公桌前,你的身体不经常运动,肌肉组织和关节就会被废用。长此以往,人还没到中年就会腰酸背痛,其他生理机能也会提早老化。所以古人说“身要常动,腰要常抖,胸要常立,腹要常收,四肢要常抖。”如果夏天能游泳,冬天能慢跑,春秋能经常爬山,每天做广播操,那就更理想了。值得一提的是,运动也要足够,绝不是越多越好。古人云:“动得太多,必有所失。”如果动了,就要“努力不吃亏”。
古代中国人的观点得到了现代科学的验证。
对国外5000名死亡运动员进行系统研究后发现,他们大多比普通人寿命短。《奔跑吧》的著名作者费克斯,死于一次超负荷的奔跑。
所以运动也要足够,做到“累而不倦”。最近国外提倡“低水平运动”,认为每周从运动中消耗2000卡热量对健康有好处。
美国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对超过17000人进行了16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参加低水平运动的人比不运动的人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低,平均寿命为4至5年。
据估算,快走1小时可消耗400至500卡热量,每天步行40分钟左右即可满足低水平运动的要求。
古人也认为,养心在静,养心在静:“心为君官,神为道”,“静而后安”,“静者长寿,吵者亡”。所以,心要一直静,凝而不精。现代生理学家发现,人的神经紧张在“休息”状态下得到放松,呼吸、心率、血压、体温都相应降低。这种低代谢的累积效应自然相对延长了寿命。从古至今,有很多人是终身“休息”,很少做剧烈运动的,比如文学家、画家、科学家、花农、长寿的人。有些疾病,如神经官能症、失眠等,需要运动辅助,而更多的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肺炎、溃疡病、肿瘤等,则需要“休息”辅助。古人说:“龟鹤延年”,是指龟多处于休眠状态,是活动最少的动物;鹤爱独来独往,飞得轻柔,但寿命很长。所以,在学习和工作的时候,全心全意专注于自己的事业;8小时后要学习技能,比如钢琴、象棋、书籍、绘画、种树种花,来寄托精神。这是滋养心脏的好方法。
美国哈佛大学的实验证明,人在“休息”时可以出现“意识变形”,可以降低血压。现代心身医学研究表明,在休息时,精神放松可以改变体内的生理生化状态,减缓心跳和呼吸,降低肌张力和耗氧量,同时降低血脂。所以,今天的学者已经把“休息”作为一种祛病延年的方法。我国的气功锻炼是一种静态和动态养生相结合的方法,需要排除一切杂念,达到心灵的平静,然后调节身体的各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