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杨是什么来历?它为什么统治亳州725年,靠的是什么?

亳州位于今贵州北部,大娄山脉东支中段与乌江中段北岸之间,辖区相当于今天的遵义市。据《明代贵州土司传》,“夜郎、秦魏、蓝迪,属汉,唐贞观九年,改播州”。635年,唐太宗在献县北部设朗州,领水、领山、领贡。十一年(637年)“郎州省并六郡”,取消郎州行政区划,重新划分六郡。十三年(639年)“在其地复置亳州、贡水两郡”,在阆州原地复置亳州,辖贡水六郡。“亳州”之名从此开始。

亳州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南极封闭,脊柱路向西,东西140里,周边三千里,覆盖西南奥运区。四川綦江以西,南川前门;西南的赤水、乌沙、水西、黄平为后门;其东离湖广偏桥、园洲,为右肋。三省相连的地方,地势西北切割,东南河流成潭,山谷全在中间。崖陡,过溪,人不能并行。”亳州位于川、黔、湘三省之间,西临巴蜀,东临湖南。是中原进入贵州的重要门户。亳州连接长江航道和乌江流域,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境内的大楼山脉自西南向东北延伸,是一道天然屏障。可以说,亳州是一个易守难攻的重要地方,历来为兵家所看重。

同时,亳州也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这里有适于农耕的沃土,适于放牧的原野,适于狩猎的山林资源,山矿储量惊人。因此,在明代,亳州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经济发达、富裕,位居贵州之首。这样,无论当时谁占领亳州,都可以完全“关门大吉”,然后自给自足。

所以历代都很重视西南重镇亳州。安史之乱前,亳州一直被唐朝中央王朝牢牢控制,从未脱离。但“安史之乱”后,随着唐朝中央政府的衰落,对亳州等西南地区的控制力也大大下降。西南地区一些势力强大的部落酋长独立,唐朝的中央政府也无法阻止。

代宗大历五年(770),亳州造反。次年,唐代宗下令“(罗蓉)率军征讨南方,镇压抚摩,蛮夷方永太平”(《黔州县志》),以罗蓉为六州总督,延揽沿边使臣,太保亲王,荣禄博士,负责平定亳州之乱。然后罗蓉用了七年时间开道镇压,最终平定了亳州叛乱。

平定叛乱后,为了继续控制亳州西南,唐代宗任命罗蓉为亳州侯,“即其地分封,天下受命播土”,亳州从此成为罗氏的世袭封地。经过四代,罗氏传至罗,罗氏统治亳州已有80余年。80年来,随着唐朝的衰落,亳州罗氏开始面临日益严峻的周边形势。先是居住在毕节、桂阳的“罗敏”人(彝族)开始壮大,强大的“罗敏”人盯上了亳州,然后滇西北崛起的南诏随着唐朝的衰落开始东扩,富饶的亳州首当其冲。

起初罗氏的前三代首领都有些本事,加上当时唐家的威望,亳州还能维持一段时间的和平。但在罗那一代,罗氏没能保住亳州这块富饶的土地。大中十三年(859),“罗敏”与南诏一举攻占亳州,罗氏第一次失去对亳州的控制。第二年,唐玄宗派李琨去击退罗敏人,亳州短暂地回到罗氏手中。然而两年后,随着唐军的撤退,南诏罗敏氏卷土重来,再次征服亳州,罗氏第二次失去了对亳州的控制。这一次,罗等不及唐军的到来,只好逃到祖籍四川泸州。

建安三年(876年),不甘失败的罗向当时的同宗辽首领杨端求助,欲夺回亳州。野心勃勃的杨端一直想得到朝廷认可的世袭领地,自然对亳州这块沃土垂涎三尺。于是在得到罗的帮助后,他带领泸州八姓族人“入白金,入高要山参军”。从风险来看,嫁给土豪姜、建立永久户口是长远之计。蛮出寇,出奇兵击之,败之”,于是南诏族部已衰落,于是杨端迅速击败族,占领亳州。

但杨端占领亳州后,并没有将亳州归还给罗氏,而是据为己有,由此罗氏对亳州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统治宣告结束,而杨则开始了对亳州长达725年的实际统治。此后,唐朝中央政府认可了杨端对亳州的占领,唐朝廷授予杨端亳州刺史的称号。之后,杨端的后代从唐朝一直继承到五代十国的播州刺史一职。

乾德三年(965),宋朝一统天下。第五任播州首领师洋带领军民加入宋朝,赵匡胤、宋太祖建播州、遵义军、遵义县。亳州虽然名义上由宋中央政府直接管理,但实际上是由杨控制的。宋末,亳州杨对宋廷忠心耿耿,从未有过叛逆之心。到了宋朝,亳州的杨也是不断被提。例如,在宋神宗时期,杨广珍被封为来自义朗和边境的巡逻特使。

宋亡后,杨在亳州的局面已不可逆转,于是杨第十六任首领杨邦宪于至元十四年(1277)上书忽必烈“吾民自唐宋以来保家卫国,五百年必肯纳土,今愿降元”。元朝灭亡后,忽必烈任命杨邦贤到邵青、周振、南屏等地担任宣传和慰问大使。元二十八年(1291),杨家第十六任首领杨升任亳州部。明二十三年(1363),贵州被明占领,杨家第二十二任首领归附明,明仍让其控制亳州。

洪武五年(1372),明朝治国,杨铿带领亳州军民加入明朝。朱元璋让他仍为亳州使臣,并“赐服币”给他金章、银印、铜章、服币等物,以示恩宠。

万历二十八年(1600),杨家第三十任首领起兵反明,万历起用前钦差顾问、兵部侍郎为川、湖广、黔三省军务总督,征调浙、闽、滇、粤四省兵二十四万,兵分八路,镇压亳州。终于在65,438+065,438+04天后,明朝派出24万大军,花费约两百万两白银,终于平定了杨叛乱。从此,杨对亳州长达725年的实际统治宣告结束。

此时,很多人肯定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在政权反复更迭的725年间,无论是元朝这样的强大王朝,还是五代十国这样的乱世,杨等人始终牢牢控制着亳州?”其实亳州的年轻人能统治亳州275年,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优越的地理位置。文章开头介绍了亳州的优越位置。亳州位于西南高原,在四川、贵州和湖南三省之间。山川深阻,地势险要。中国的大楼山脉从西南到东北保护着亳州,成为一道天然屏障,可谓易守难攻。与此同时,亳州通往中原的道路并不顺畅。正所谓“悬崖峭壁,险峻险峻,人马不能并行。”由于亳州地势险峻,中原与亳州虽有道路相连,但并不通畅。穿过亳州的路很窄,人和马不能并行通过。

此外,据《华阳国志》记载,“多有障碍,如长江、雾、煎,谓之赤卫”。所以道路不畅,地势险要,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自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亳州的安全,使人难以生活在盛世。可以说,某一势力一旦能占领这里,就能立即形成割据,与中原王朝抗衡,除非下大力气,否则很难构成威胁。

第二,丰富的自然资源。一般情况下,一股势力要想在某地形成割据,与中原王朝长期作战,这个地方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地理位置,二是自然资源,而亳州正好满足了这两个条件。史书上说:“亳州沃土,东西两千里,南北数百里。”自唐代以来,亳州一直处于“无论何处米粟,皆无徭役”的社会状态,而到了明朝,亳州的经济在贵州排名第一,亳州能有这样的成就,也是因为其丰富的自然资源。

正如文章开头所说,亳州既有肥沃的农田,也有早期的牧场。由于山地和森林众多,也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可供狩猎。同时,亳州的山矿储量惊人,尤其是铁矿和铜矿资源,而铁和铜正是制造武器所需要的。所以当时的亳州既不缺粮食,也不缺武器。无论哪种势力盘踞在这里,他都可以完全自给自足,不依赖外界。

第三,识时务。亳州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年轻人统治亳州725年的基础。但是,如果中原王朝一定要下决心消灭亳州的年轻人,那就不灭了。亳州之战,明朝征调24万大军,用了114天消灭亳州的年轻人。所以,其实亳州杨之所以能统治亳州725年,最大的原因就是亳州杨“识时务”。

从唐末杨主政亳州开始,除了明初最后一任土司公开反抗朝廷之外,我们找不到其他关于杨违抗中央政府的记载,这说明杨对中央政府是服从和忠诚的。同时,杨在亳州并不效忠于中央政府的任何家族。如果他忠心耿耿,杨在亳州也不会从唐朝一直牢牢控制亳州到明朝。当时,每当中央王朝发生变故,亳州的杨就不再为旧王朝效力,而是带着亳州军民迅速向新王朝投降。如果宋死了,他就投降了袁。武莺首先向明朝于震投降,然后向朱元璋投降。

刚才我们也说了,中原王朝攻克亳州也不是不可能。但由于亳州多山,易守难攻,加上凭借自身自然资源完全自给自足的优势,中央必须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才能彻底攻占亳州。没有数倍于亳州的兵力,充足的粮食弹药,中原王朝很难完全征服亳州。这样,当亳州的年轻人愿意主动投降,愿意主动帮助新王朝安抚亳州军民,让他们一起向新王朝投降的时候,那些新王朝的统治者自然是乐呵乐呵,可以不费一兵一卒占领这片沃土。自然不会被亳州的年轻人搞得太尴尬。

这样看来,正是基于以上三个原因,杨才得以统治亳州725年。事实上,如果最后一个祝酒人没有自杀并试图以国家对抗朝廷,杨在亳州的统治可能会持续一百年。可惜的是,太自大了,这使得杨在亳州的统治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