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真的能锻炼身体吗?

最简单的散步也是缓解压力和锻炼身体的好方法。散步运动简单易行,是全身的运动,对增强心肺功能,调节身体状况有很好的作用。

一、行走时间?

避免长时间空腹行走,以防低血糖等问题引发意外。建议饭后至少30分钟进行散步运动,以免影响食物消化,引发其他问题。

二、注意热身?

走路前一定要热身,做热身活动,把身体沉睡的肌肉“唤醒”,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三、行走环境?

行走环境需要熟悉的环境,良好的路况,良好的照明。在陌生环境、路况不好、光线不好的情况下行走,很容易受伤,尤其是脚踝扭伤。同时建议在绿化环境好的地区进行步行锻炼,更容易放松。

四、行走强度?

步行运动的强度要循序渐进,不能太快,步行步数也不是越多越好。研究表明,每天走5000~10000步是最好的运动效果,10000步以上和10000步以内的运动效果没有明显差别,但运动损伤的几率增加。

动词 (verb的缩写)走路姿势

走路姿势很重要,所以要求挺胸,手臂自然前后摆动,脊椎保持中立,步幅不要太大,走路速度比正常情况下稍快,尽可能调动正常肌肉参与,防止代偿动作造成运动损伤。

六、注意保暖?

雨雪天气停止行走和运动。一是影响视线,二是路面湿滑,容易摔倒受伤。另外,空气质量不好的时候,比如雾霾天气,不建议运动,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

七、行走装备?

很多体育锻炼都有自己的专用器械,比如跑步、羽毛球等。散步锻炼没有专门的器械,但最好配置一些准备,最好穿宽松的运动服,灵活,利于活动。为了舒适,最好穿特制的步行鞋。

扩展数据:

体育锻炼的常见误区

一、早上起来锻炼身体?

早上人体的激素水平比平时高3~4倍。比如这个时候运动最容易诱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导致意外发生。所以建议运动选择在早上八九点钟,古人称之为“日出而练”。

第二,运动出汗感冒好。

感冒一般是人体在正气不足的情况下,感受外感邪气所致。古人还称感冒为“百病之首”,认为“百病从寒始”,意思是感冒可能发展成其他重大疾病。

感冒了就去运动。虽然出汗可以驱散一些外邪,但正气也会受到损害。所以感冒后最好不要运动。最好的方法是休息一下。

三、空腹运动?

人体吸收营养的主要途径是从食物和饮料中摄取,食物和饮料需要在胃中分解吸收成为营养物质。

空腹运动,此时会增加能量和物质的消耗,对人体造成更大的伤害。所以建议不要空腹运动,最好在饭后半小时或者精力充足的时候运动。

四、短时间内增强运动强度?

运动可以增强体质,强健筋骨,延年益寿,但不宜短时间内迅速加大运动强度。众所周知,运动本身就是消耗性的,某种程度上对身体是有害的。如果不断加大强度,就会超过身体的耐力和适应能力。

不仅起不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反而会加重对身体的损害。所以建议体育锻炼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因人而异,因体而行,不要一味追求快刀斩乱麻,急于求成。

第五,被动锻炼也是锻炼。

有的人看到别人跑,他(她)跟着跑;看到别人跳舞,他(她)也学着乱做手势;看到别人练拳击,他(她)漫不经心地挥挥手。或者在身体出现某种不适或患有某种疾病时进行锻炼,只要不适消失或疾病痊愈就停止。

就像吃饭一样,“被动吃”“暴饮暴食”会损伤脾胃,导致很多疾病。所以锻炼要积极、正面、长期,做到锻炼身体、锻炼力量、锻炼意识。

人民网-散步运动轻松!你知道如何正确走路吗?

人民网——锻炼的一个常见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