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或现代大书法家的励志故事!!!!!!!!!!!!!!1

魏晋书法家王羲之

王羲之出生在一个书法世家。他的叔叔王毅、王导;堂兄弟王天和王洽都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321-379,或303-361)琅琊临猗(今山东)人,后迁居殷珊(今浙江绍兴)。他是一个右军的将军,他会看一看东晋的内部历史。

七岁时,王羲之跟随女书法家魏硕学习书法。王羲之十二岁前一直临摹舒威。虽然他很好,但他总是感到不满意。因为经常听老师讲历代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对东汉“草圣”张芝的书法产生了敬佩之情,决心用张芝的“临池”故事来激励自己。

为了练好书法,所到之处,他总是跋山涉水,探寻古代碑刻,积累了大量的书法资料。在他的书房里,在院子里,在大门口,甚至在厕所外面,他都有凳子和笔,有墨水,有纸,有砚台。每当他想到一个结构良好的单词时,他就立即写在纸上。他练字时,凝眉苦思,甚至废寝忘食。

他认为养鹅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可以从鹅的一些姿态中领悟书法的道理。一天清晨,王羲之和他的儿子王献之乘船游览绍兴的风景。当他们到达鲜水村附近时,他们看到岸边有一群白鹅,摇摇晃晃,磨磨蹭蹭。王羲之被这群白鹅迷住了,想把它们买回家。王羲之问附近的道士,希望道士能把鹅卖给他。道士道:“若右军大人要,请为我写一本道家养生书《黄庭经》!王羲之渴望鹅,爽快地答应了道士提出的条件。这就是“王羲之赠白鹅书”的故事。

二十岁时,阿丘·郗鉴派人到王导家挑选女婿。当时人们讲究门第,门当户对。王导的儿子和侄子听说秋家要来提亲,都乔装打扮,希望能被选中。只有王羲之,仿佛什么也没听见,躺在东边的竹榻上,一手吃着烧饼,一手画着衣服。当人们回来时,他们向Xi太尉报告他们所看到的。当他知道还有一个安静的王羲之倚在东榻上时,不禁拍手称快,这才是我要的女婿!于是郗鉴把他的女儿Xi君嫁给了王羲之。这个故事就成了“东床”和“灵潭”两个典故。

他身上出现的成语比那还多。据说有一次,他把自己的话写在木板上,交给雕刻师雕刻。那人用刀切开木板,却发现他的笔迹印进木板三分之二深。这就是“开门见山”这个成语的由来。

王羲之一生最好的书法是《兰亭集序》。那是他中年时的作品。

东晋有个习俗。每年农历3月3日,人们都要去河边玩耍,以消除不祥。这叫【修复】。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一些学者,41 * * *,到兰亭河畔修庙。大家都在一边喝酒一边写诗。

诗写完后,大家把诗收集起来,合成了一篇《兰亭集序》,公开推荐王羲之作序。这时,王羲之喝醉了。他趁着酒劲,拿起小胡子笔,在茧纸上挥了挥。这篇序就是后来闻名千古的《兰亭集序》。这个帖子是草稿,28行324字。描述了当时文人雅士收藏的场景。因为作者当时兴高采烈,写得很得意。据说后来写不下去了。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最好的行书”。相传唐太宗李世民生前珍藏《兰亭序》,死后葬于昭陵。剩下的只是别人的翻版。今天人们看到的是一本《兰亭序》。王羲之的书法作品非常丰富。除了《兰亭集序》之外,还有其他著名的书法作品,如《官奴帖》、《十七帖》、《二谢帖》、《橘帖》、《姨妈帖》、《快雪晴帖》、《乐毅论》、《黄庭经》等。其书法的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法委婉含蓄,婉约婉约,后人评价为“若浮于云端,恐被青苔所惊。”王羲之的书法美极了。

古代五大书法家

在中国几千年的书法史上,涌现出了许多书法家,其中晋代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唐代刘公权、宋代苏轼是影响较大的五位大书法家。

王羲之(321-379),山东临沂人。七岁开始随魏夫人学习书法,后游历名山大川,广泛收集秦汉书法名家名作,形成了平和自然、奇特豪放、含蓄品味的独特风格,开创了优美便捷的新书风。《兰亭集序》是他的代表作。在书法的发展中,王羲之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历来被誉为“书法圣人”。

欧阳询(557-641),湖南长沙人。他早年的书法获得了王羲之的笔法,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很有王羲之楷书的特色。欧阳询还广泛研究了北朝的碑刻,同时吸收了唐代其他书法家的长处,形成了刚健险严法的独特风格,被称为“欧风”。欧体最大的特点是“危与强”,同时在危与强中求稳。就像悬崖上的高楼,看起来很惊险,但建得很平稳,很牢固。

唐代另一位伟大的书法家是颜真卿(709-785),京兆万年(今陕西Xi)人。他的书法苍劲有力,充分表现出一种伟大但又不为魏晋书法所束缚的创新精神,这在唐代书法家中是前所未有的。

他的书法有一种凝重、厚重、质朴、博大的美,表现出一种婉约、大方、开放、瑰丽的精神。

颜真卿的书法开辟了魏晋以后的新境界,代表了唐代书法的第二个高峰,丰富了中国的书法艺术,对后世影响很大。他的著名碑刻有《多塔感应碑》、《麻姑仙坛故事》、《颜家庙碑》、《颜碑》、《争席》、《祭侄小结》等。

刘公权(778-865),陕西耀县人,与唐代颜真卿同为书法家。他也是唐代书法第二次高峰的代表。王羲之的书法对刘公权早年影响很大,但刘公权也很重视吸收隋唐以来的书法成果,从而逐渐创造出自己的刚健纤巧的风格。在他的书法中,有许多吸收面部表情的元素,他在笔法中强调骨劲之美,但它也有一种美丽的魅力。他技巧娴熟,结构严谨,但开放自然。与颜体相比,刘体、刘体在美中见宏,颜体在宏中见美,各具特色,故有“颜古”之称。刘公义的著名碑刻有:神秘塔、神策军碑等。

虽然宋代的楷书不如唐代,但草书仍有新局面。俗话说,书法是“金、唐尚法、宋尚义”。宋代书法“重意”强调态度,注重个人思想感情的表达。苏轼就是这样的书法家。

苏轼(1036-1101),四川眉山人,知识渊博的文学家、画家。他一生中最喜欢写作。他几乎每次看到笔或纸就写,但从不喜欢别人找他要字。他早年十分注重碑刻,晚年特别推崇颜真卿的书法。但他本人的书法并不囿于一家,而是在继承诸多成果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沉稳、浑厚、豪放的书法风格,达到了有别于魏晋、唐代的优美境界。

苏轼认为“书法无常”,但不是找不到,而是不拘泥于以前的规矩。他还主张,书法只有有学问,有丰富的知识才能受益,否则就白费了。他有一句名言:“退入深山还不够,读万卷书才能明白神。”意思是:学书法没有知识和见解,专学临摹,即使功夫再大,也只是流于形式;只有读了很多书,有了开放的心态,才能写得有韵味。苏轼的著名题跋有:寒食诗、红墙赋、中山松老赋、洞庭春色赋等。

/question/5399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