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可以艾灸哪些穴位?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艾灸用于春季保健;合谷

合谷穴是人体保健的重要穴位,俗称“虎口”,是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堪称人体保健的第二大穴。每天按压可以改善未央的功能。适用于冬末秋初、夏秋之交艾灸,春夏按摩。揉的时候要顺着小指方向按压,有酸胀的感觉为度。艾灸时,应手持艾条,在距穴位两指左右的地方艾灸。

足三里

足三里,足阳明胃经交汇的穴位,主要用于治疗腹部疾病。古人认为,摩擦或艾灸这个穴位可以将体内的邪气从李三赶走。民间有句谚语说,“打足三里不如吃老母鸡”。此穴可养胃、肾、肺,宜与合谷同用。

鱼际隆起

大鱼际是手肺经和太阳的穴位。每天坚持手部穴位,可以保持肺部安然无恙。必须配合合谷穴、足三里穴使用。每天早晚餐前,按压双侧合谷穴3分钟,再按压或艾灸双侧大鱼际穴、足三里穴3分钟。同时,还可以服用玉屏风散或防风童生散,或者泡些黄芪当茶喝,可以大大增强卫气的防御功能。为了加强卫气的防御功能,可以适当吃一些辛辣之品。散发刺鼻的味道,可以把齐威驱赶到皮肤表层,做到五步一哨,十步一岗,身体的卫士自然固若金汤。补肾要多吃黑色食物,如黑豆、黑芝麻等。另外,肾属水,水最怕土,所以吃太多甜的东西会伤肾,因为甜与土相反。肾病患者切记不要吃油炸、烘烤的东西,因为太干,消耗水分,加重肾虚。

神阙、气海、关元灸

位置:神阙穴位于腹部,肚脐中央。气海穴在下腹部,当前正线上,脐下1.5寸,关元穴在下腹部正线上,脐下三寸。方法:一次一个,对准穴位点燃,直至灸完。一天一次。

功能:开窍壮阳,健脾和胃,理气整肠。老年人往往阳气不足,真的是气虚。此法可使“元气坚挺,百病不生”。现代研究证实,这组穴位能全面提高人体免疫力,是保健的重要穴位。

背穴灸

位置:背部和腰部,五脏各有一背穴,位于背部和腰部的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其位置一般接近相关脏腑的上下排列。方法:神阙、气海、关元穴艾灸是一样的,但因为穴位多,最好去医院由针灸师用艾条盒艾灸。

作用:穴位是脏腑之气灌注的地方,是阴病升阳的重要场所。艾灸杨琪阳位可治疗五脏六腑虚损。“天堂的宝藏只是一粒红日;男人的宝,只有这一口气真阳”,众所周知,“冬病夏治”治咳喘,很多穴位都是背膘。

春天,百花齐放,春意盎然,万物复苏,使我们意气风发,但我们却常常出现春困、乏力、旧病复发等等。这是因为春季肝火最旺,一旦体内阳气充足,就会自动冲击隐藏了一个冬天的病灶。所以春天一定要坚持艾灸肝经穴位进行保健。

春季艾灸肝经,可以滋养肝血,除春困。艾灸肝经穴位适合所有女性朋友,亚健康人群,贫血患者,体内毒素过多的人等。《黄帝内经》把春夏秋冬对应到健康、生长、收获和储藏。春天,万物复苏,万物生长。此时,我们体内的肝气最充沛(杨琪),肝火最旺。一旦体内阳气充足,就会自动冲击隐藏了一个冬天的病灶。在春天,人们最容易出现偏头痛、口苦、肩膀酸痛、乳房和肋骨胀痛、臀部和大腿外侧疼痛等。,都是肝经导致的后果。肝经在体内从头到脚都没有完整的通道,只好依靠身体的胆经通道来化淤行气,所以反映到身体的症状大部分都是沿着胆经。肝脏在身体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医认为,肝为将军之官。肝主灵魂。肝经上有14个穴位,从脚拇指内侧的趾甲边缘开始,沿着腿内侧(内衣线)往上,到肋缘的点。我们可以用手按压肝经上的穴位,你会发现很多痛点。说明经络的堵塞,或因生气,或因血瘀,都与个体一生的气质有关。一般女生来月经,如果取了大血块,可以排出一部分。男生生气造成的淤积很麻烦,久而久之容易肝硬化甚至变性。所以男性肝癌比女性多,应该是一个因素。艾灸肝经,每天从上到下2 ~ 3个穴位,每个穴位65,438+05分钟,刚开始可以持续65,438+00分钟左右。重要的是长期强化肝脏,控制血管,强化肝血!女人主肝,肝是女人的主!在肝经的十四个穴位中,有几个非常神奇有效,如下:

行星际点-第一和第二脚趾的末端。此穴属火,“主体之热”为肝经分穴。是治疗头面部火的最佳穴位,如目赤肿痛、热鼻出血、心烦心燥、干咳失眠、酒精性脂肪肝等,对生殖器也有作用,还有痛风、脚踝肿痛等。所以称之为“泻火于行,清热自清”。每天两次强烈刺激,按下去。

太冲指行上方两寸的凹陷处。也是人体的一个大洞。虚弱时可补充血气;头晕脑胀时可降压提神;能在身体虚弱寒冷时增加温度;生气冲关的时候可以泄火睡觉;月经不调时能体谅。总之就是肝经上的命门,所以每天经常揉两分钟,只有好,没有坏,坚持几个月就有奇效了!

奇门穴——位于肝脏附近,长期每日刺激会大大改善急慢性肝病。

大敦穴-用于气滞、闭经、痛经、崩漏、更年期等妇科疾病。男性阳痿、经常失禁、疝气等。(多摩擦刺激大拇指和脚趾,用艾灸熏就好了。)

中峰穴——维持人体精血的要冲,是肝经上的“黄金穴”。能抑制肝火过盛,利小便,即“溺后开窍,引闭窍”,故为固精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