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第31章--论热度(1)
黄帝问:如今的热病都是外感风寒,属于伤寒症,但有人会死,有人会活。死亡的在6、7天内死亡,存活的患病超过10天才能治愈。原因是什么?想听听大家的看法。
齐波说:太阳经是六经之首,人体所有的阳经都属于它。太阳的经脉与风府相连,与督脉、阳卫相交。因为督脉有统摄全身阳经和气的功能,所以太阳是阳的主气,是全身的表里。
人感受到寒邪后,就会发烧。发烧虽然严重,但一般不会死。如果阴阳经脉同时感受到寒邪而得病,一定会死。
黄帝说:我想知道更多的细节。
齐波说:伤寒第一天,太阳经络最先发作。因为太阳主外,所以会出现头颈部疼痛,腰部和脊柱肌肉僵硬的症状。第二天,邪气侵入阳明经,因为阳明主肌,足阳明经随鼻上行,绕目而下,至腹,所以会出现身热、眼痛、鼻孔干涩、不能安眠的症状。第三天少阳经上来,少阳主骨。因为少阳足的经脉循行于胁部,缠绕于耳,所以会出现胸肋疼痛、耳聋的症状。
如果三阳经络全部受累,但邪气尚未深入五脏,则可发汗治愈。
第四天,太阴经上来了。因为足太阴经作用于胃,络于咽喉,所以会出现脘腹胀满、咽喉干燥的症状。第五天少阴经上来了,因为脚的少阴经贯穿肾脏、肺里的络脉甚至舌根,所以会出现口干、口渴的症状。第六天,邪气到达厥阴经,足厥阴经循行于阴器,缠绕于肝,所以会出现抑郁、阴囊收缩的症状。
如果阴三经、三阳经、五脏都有病,使荣卫的气血不能流通,五脏之气不能流通,人就会死。
如果不是阴阳两经寒邪感同时引起的疾病,到第七天,太阳的病会衰减,头痛稍有好转;第八天,阳明病会减弱,体热稍减;第九天,少阳病减弱,耳聋也有所缓解,听力可逐渐恢复;
第十天,太阴之病衰,腹胀症状会消退,很想吃东西;第十一天少阴之病减轻,口不渴,舌不燥,可打喷嚏;第十二天,厥阴之病会下降,阴囊会松弛,小腹急迫感也会减轻。此时大恶之气已消退,病已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