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康·文博·菲什的翻译与原文
原文:
问俞伯渝:“子有不同意见吗?”
是:“还没有。鲤鱼尝独后,冲朝曰:‘学诗如何?’是:‘还没有。’不学诗歌,没什么好说的。鲤鱼退而学诗。独立再来,鲤鱼冲朝曰:‘学之以礼乎?是:‘还没有。’‘不学礼仪,不能立。鲤鱼退了学礼仪。文斯,都是。"
陈康退了出来,高兴地说:“如果你问一个问题,你会得到三个。可以闻诗礼,可以闻君子。”
翻译:
陈康问于波:“你被老师专门教过吗?”“没有,”于波回答说。有一次他一个人站在院子里,我快步走过院子。他说:‘你学过诗经吗?’我回答‘没有’,他说,‘不学诗,说不好。我要回去研究诗经。
又是一天,他一个人站在院子里,我快步走过院子。他说:“你学过《礼记》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记》,就不知道怎么站起来。我要回去学习《礼记》。我只知道这两件事。"
陈康回去高兴地说:“我问了一件事,却学到了三件事,学诗的意义,学礼的意义,君子不偏袒儿子的道理。”
来源:《论语·纪十六——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
扩展数据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后代编撰而成。它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逻辑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
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其中,“礼”是道德标准,“仁”是最高的道德标准。“礼”是“仁”的形式,“仁”是“礼”的内容。有了“仁”的精神,“礼”才能真正丰富起来。在道德修养方面,他提出了立志、克己、修行、自省、勇于改革等方法。
“学而知之”是孔子教学思想的主导思想。他在提倡不耻下问、虚心好学的同时,强调学与思的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同时要“学以致用”,将所学应用于社会实践。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法庭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