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哮喘的穴位

我给你介绍一下冬春哮喘的穴位疗法。五个穴位中有四个和央视介绍的一样,但没必要完全按照央视说的去做。只要按照我介绍的穴位来,应该没有问题,需要一段时间。点穴每次三分钟,温灸15-20分钟,拔罐10-15分钟。祝你早日康复!!!冬春季节(早春)容易复发的哮喘患者,要特别注意温阳,因为此时发病主要是受风寒两邪的干扰,所以除了按压合谷和舒菲外,两侧的关元、足三里穴也要温阳,足三里穴要提高免疫力。每天每个穴位要温65,438+05分钟,艾灸后喝一杯白开水。最好在按完以上四个穴位后,再按两侧太溪穴3分钟,养阴。

一禾“合”之时,亦聚之,“禾”肉之会为禾,故名禾谷。

位置:手虎口第一、二掌骨之间,约第二掌骨中点。

适应症:哮喘、牙痛、面肌痉挛、头痛、鼻病、耳聋、口眼歪斜等。

二肺俞此穴靠近肺,是肺脉通气之地,故名舒菲。

位置: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侧开口处(1.5寸)。

主治:肺炎、支气管哮喘、咳嗽、咯血、盗汗、背寒疼痛等。

三官院的“关”指的是住处和居所;“元”是指漆瑗,是漆瑗藏身之地,故名“关元”。

位置:位于脐下3寸(四横指),是小肠的“中招”穴。

主治:哮喘、阳痿、月经不调、痛经、腹痛、遗尿、胃下垂等。

第四足三里的“里”字,指的是聚集、达到的意思;“三”指小腿鼻点以下三寸,故名足三里。

位置:位于小腿鼻点正下方3寸(四横指),距胫骨约1横指。

适应症:哮喘、肠胃炎、腹痛、腹胀、消化不良、呕吐、便秘、痢疾、胃下垂、高血压、失眠、头晕、下肢瘫痪。

吴太喜“泰”的意思是伟大,丰富和严重。肾水来自一处泉水,流经一处天然山谷,再流入大海,故名太溪。

位置:位于内踝尖与跟腱中点的凹陷处。

主治:阳痿、咽喉肿痛、牙痛、失眠、耳鸣、耳聋、乳腺炎、哮喘、遗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