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修心,达到成仙的心境是怎样的?
自古以来,凡人和圣人最大的区别就是心境。
根据传说,我们自然不知道得道者能否成仙,但得道者可以圣人,这是真的。
我们不知道神仙的心境是怎样的,但我觉得圣人的心境可能是最接近的。
但是圣人也是凡人做出来的。他们心情变化的过程是怎样的?
也许是开悟,也许是开悟。人们通常所说的修心,是一种循序渐进的开悟。
禅师沈绣的诗非常精彩。他身是菩提树,心如镜台。他应该经常把它擦掉,以免产生灰尘。
人性空明,却因为后天的习惯和欲望而无法清净。
所以修心,就是去除心中的尘埃,还自己本来的面目,把染料留在身后。
如何培养心性?
这里先不说修行者的修行方法,因为如果真的想脱离红尘,达到最高境界,除了修心,当然还要靠禅定、打坐来修行。
说说自己的修行过程,希望能帮助到一些生活中想要修心的人。
当然,每个人的后天习惯和欲望都不一样,是否适合要看个人。
记得小时候,第一次听到这个词的时候,我很开心,到处去学习,但是没办法。
当时为了以后开悟,就开始修心。
但是,那时候他年少轻狂,靠的是自己的武功。他脾气有些暴躁,有强烈的求胜欲。
为了戒掉各种习惯,我最开始就是压抑自己的愤怒和各种娱乐爱好,甚至害怕看电视小说。
每次我想发火的时候,心里都会有一种莫名的感觉,然后就强行压抑自己的愤怒。
刚开始很难压抑愤怒,后来就变得容易了,再后来就变得切割,觉得生气不是一件正确的事情。
久而久之,人的愤怒念头逐渐变得越来越少,偶尔发作,瞬间消失。
其他的情绪波动,就这样,渐渐熄灭了。
那时候我不敢打游戏,因为我渴望胜利,我不敢看电视小说,因为我贪婪,我不敢看新闻,因为我好奇。异性不敢窥视,因为会生出妄想。
这些念头,打坐的时候就像一面镜子,都映在脑海里,让人无法清净。
当时我就在想,这是学习越来越差的原因吗?
人接触的东西越多,欲望就会变得越多,离自然也就越远。
直到有一天,我重新读《道德经》,突然对无心无为的道理有了一些感触。
我又看了一遍《大清经》里,有德无德,有德有德。我突然明白了什么是美德的境界,我就在这个阶段。
于是,心里就没有了以前的“不敢”,从有意到无意,从执着到自然。
我就是这么觉得!
时至今日,我虽然不能体会无为的真正美好,但路是没有尽头的,往前走就够了。
人总是执着于“我”,圣人却抛开了“我”的概念,无私无欲,达到了善如水的境界。
所以,哪里没有道,哪里就有我,哪里就有无我的道。这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