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当人们变老时,合群和不合群的人的预期寿命有很大差异。

01

每个人一生都会为这样一件事而纠结,就是合群好还是不合群好?

在一些没踏足社会的年轻人看来,和人相处一定是最好的。不然没有朋友,生活不是很无聊吗?

这种想法在年轻人中很普遍。因为他们没见过人心是什么,现实世界是什么。

但是,人到了一定年纪,其实人的观念会有或大或小的变化。

尤其是有人被算计谋杀之后,那么这个人的思想觉悟会更加深刻。此外,他们的观念会发生180度的转变。

有句话说的很好。不挨打你不知道现实。

表面的社会故事会告诉你,最好合群,否则只能成为孤家寡人,被周围大多数人排挤。

而深层的社会故事,那是没人会告诉你的。因为这一切都需要人去感受,去体验,去体会。

其实合群与不合群,这不仅关系到人的孤独与否,更关系到人的人生与未来。更重要的是,它还与人的寿命有关。

当人们变老时,合群的人和不合群的人之间的预期寿命差异是巨大的。

02

说到合群对人寿命的影响,其实要从中国古代的智慧说起。

中国人最推崇的理论,其实就是儒释道的思想。

儒家告诉世人,人要懂得中庸之道,不要走极端,要按照自己的志向和意图去做事。

道教告诉世人,无论什么时候,人都要遵循自然的规律,不要被世俗的欲望和贪婪所蒙蔽。

佛教徒告诉世人,人要想得到福报,成为佛教徒,一定要心平气和,保持善念,从思想和内心修养自己,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这个所谓的中庸,路过,修心,都是我们修德,修乐的必经之路。

就连《黄帝内经》也有这么一句话:“执御神,顺时导气,定心神。”

如果你想保持精气的饱满和充实,那么你就得随着时间、自然、天地的规律来疏导你内心的气息,这样才能让你的心平静下来。

而如果你想停下来,如果你想心安理得,平静下来,如果你想达到这种心境,那个人最需要做的不是发出声音,而是置身事外,保持安静。

安静是人不爱交际的开始,也是人修身养性的基础。

03

这个世界上很多人总喜欢为了一些不必要的情况去合群,然后让自己在圈子里不幸,成为别人手中的傀儡。

想象一下,你总是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连思考的时间都没有。那你的宁静从何而来,如何提升你的人生境界?

年轻人不安静,这可以理解,因为他们有青春的朝气,躁动不安。

人到了一定年纪,如果不安静,一点冷静都没有,那就只能是太急躁,太冲动了,满腹心事。

这个时候,如果这个人是被外界逼的,我相信这个人离崩溃不远了。而内心崩溃的人,怎么可能活得更久?

修心养性,这是做人的根本。

现在很多人方向都错了,以为合群才是根本,随波逐流才是根本,大起大落才是人生。其实这都是他们的错误想法。

如果你太合群,不按照自己的内心去生活,那么你的内心就会不安,你的思想就会混乱,你就会被别人挟持和束缚。还能和平相处吗?不完全是。

其实不合群才是生活的常态。因为人的命运是被不合群贯穿的。

04

心理学家说过,要想保持一颗平衡的心,不妨和自己好好对话;想要有一个好的心态,不妨接受真实的自己。

我们只是不想接受真实的自己,总喜欢看别人做事,这样才能活得像个木偶。

你觉得木偶的生活真的幸福吗?木偶的寿命真的很长吗?

我们需要知道一个道理,那就是木偶,无论它平时表现得多好,它的生命都掌握在别人手里,连说一句话的机会都没有。

这样我们就要明白,摆脱合群的生活,摆脱被迫的合群,从而做自己,才是长寿之道。

我有句话说的很好,我简单朴素,很少有私欲。

人老了,就要把心和行为回归到最原始的状态。不要想太多,不要让他们的欲望太强,而是保持内心的清净,为了培养自己的道德而活着。

说白了就是四个字,返璞归真。

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的人,终究会一个人回去。所以,人到老年,还是要做一个自由潇洒的人,不要太合群,委屈了自己。这就是长寿的道理。

否则,人们要么今天为圈子担忧,要么明天为群体痛苦。这不是自讨苦吃吗?值得思考。

文/蜀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