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肝实质腹泻应以调整水通道为主要方法。
肝实质疾病腹泻的中医药治疗
肝性腹泻(肝实质疾病)要护肝、疏肝、健脾、补肾。在肝炎、肝血吸虫病、肝脾肿大、肝硬化、肝肿瘤、肝腹水的基础上,中医治疗肝实质疾病所致的腹泄应以利湿祛湿为主,以水通道为主。
临床腹泻多因脾大肠传导失和,内阻湿邪,随大便次数增多,质稀稀,泻之如水。
肝源性腹泻不同于普通腹泻,伴有黄疸、肝肿大、腹水、肠咕噜声、饱胀、水肿、腹痛、肝区疼痛、食欲油腻、恶心、呕吐等因素。
肝源性腹泻的特点:大便粘稠不舒服,主要伴有急排或大便不舒服,肝源性腹泻是指排除原发性肠道疾病和感染因素的慢性腹泻。
现代医学认为,肝脏功能异常,其转化、代谢、解毒、升沉浊的功能下降,引起脾胃的胃肠症状。病理多为肠道菌群失调,肠系膜组织水肿丢失,电解质失调,肝毒因素引起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本文重点论述了黄疸、肝肿大、腹水、饱胀、水肿、腹痛等肝病引起的腹泻的辨证论治。或者这一条也可以理解为除了抑郁、愤怒、情绪紧张以外的所有肝性腹泻。
中医认为,肝性腹泻的病理是肝脏传导脾气失去功能,湿瘀停止,导致湿瘀过盛而排出。对于肝病引起的腹泻的保健,茯苓、山药、薏苡仁、葛根可以用开水冲服,也可以用粥煎服。
慢性肝病患者首先表现为脾胃虚弱、中气不足等症状。肝性腹泻的中医调理法则为:清热利湿、理气健脾、祛湿疏肝、温脾升阳、温肾气、消食化积、重则涩精止涩。
打字
1.肝寒湿困脾型。
“湿盛则泻”,四肢重冷,腹胀腹泻,大便稀溏。
治疗应以理气、散寒、祛湿为基础,
处方:木香、砂仁、干姜、香附、苍术。
2.肝气郁结。
腹痛、肠鸣、腹泻、肝郁气滞、情绪障碍、腹泻后疼痛减轻、胸闷、胁肋胀满、
宜抑肝扶脾,顺气燥湿。
处方:白术、白芍、陈皮、木香、柴胡、青皮,白术陈皮要重用。
3.肝脾两虚型。
全身面色苍白气虚,肝气郁结,油腻腹泻,大便稀薄,腹痛腹胀不明显。
张一南《本草崇元》说:“欲补脾用白术,欲运脾用苍术;…"
宜疏肝健脾,益气消积。
处方:党参、茯苓、白术、苍术、砂仁、麦芽(或陈皮、薏苡仁)。
4.肝脾血瘀型。
面色晦暗晦暗,腹部大而紧实,生气刺痛,脂褐腹泻为腹泻,或秘便为黑色。
宜祛瘀通下半身,行气利水。
处方:川芎、柴胡、木香、车前草、元胡、少量当归、白术和大黄。
5.肝毒性和脾发育不良。
表现为腹泻、烧灼感、排便无止境感、腥臭味、腹泻粘稠等。
宜清利湿邪,解毒行气,利水。
处方:茵陈、葛根、黄连、半夏、枳实、车前子。
6.肝肾脾阳虚型。
口中少渴,腹泻后消化不良,腹部温热,四肢冰凉,早晨腹痛腹泻,门口上火腰膝酸软等症状。
治疗宜温补脾肾,疏木温阳。
处方:干姜、党参、白术、补骨脂、黄芪、木香。
中医治疗肝实质疾病腹泻的基础是肝炎、肝血吸虫病、肝脾肿大、肝硬化、肝肿瘤和肝腹水。
在利水祛湿的实践中,以通水经为大法为宜。
重用养肝利水祛湿,利水祛湿为辅。
脾胃肠泻以祛湿利水为主。
本文为原创文化知识欣赏。
如使用不当,概不负责,保留相关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