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推手问题
《老子》曰:“抱之木,生于终;九层台,累土起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说明无论学习什么知识或技能,都要从零开始,循序渐进,先打好基础再求进一步发展。学习太极拳也不例外。但也有人喜欢走“捷径”,不是从单手推拉学,而是直接从四个正推手学。结果练了很多年,还是分不清“拍”“抚”“挤”“压”的区别。要么是“四手不全”,要么是“四手不正”。本来,学会正确推手后,首先要从“听力”和“变力”入手。关键是带路发力,懂得贴、粘、接、跟,不犯错误,反抗、放气(原文是“平”)扔掉,熟悉软斜闪,再努力释放力量。
现在有些年轻人一学会推手就热衷于推手。和别人推手时,身体僵硬,经络不通,全靠蛮力用力推拉,最容易造成误伤,更别说提高太极拳推手的技术水平了。因为太极传推手纯粹是一门技术,如果他能单凭力量取人,怎么会有“能征服多人的造型”和“使四两力气”的巧合呢?
所以太极拳的前辈在推手的教学上一直强调循序渐进,反对吞枣。他们常把学推手比作学书法的孩子,认为要从描红印开始,由简入繁,由易到难,从零开始,逐步临摹碑帖、写书;而且学好楷书之后,再学行书和草书。这样基础就打牢了,以后滑的越来越深。从熟悉推手和笔画,逐渐进入“懂力”阶段,进一步达到“神”的阶段,得心应手,得心应手。所谓“三年小有成就,十年大有作为”,完全可以实现。
相反,即使你推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手,你还是一双“硬手”,始终摆脱不了僵化,还是被分成四只手,反复犯“双”的毛病。因此,学会循序渐进地推手是初学者必须注意的关键问题。
推手会有意外伤害吗?
有些人很想参加推手,但是觉得推来推去很容易受伤,所以不敢参加。
其实推手发生意外伤害的可能性比摔跤、足球等竞技运动要小得多,而且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但在任何体育比赛中,要避免意外伤害,首先要从思想上端正对体育锻炼和比赛的态度,太极拳推手也不例外。如果你没有良好的拳德和拳风,不顾场合逞能,甚至故意伤人,其实也不算“误伤”。
所以首先要有团结友爱之心,把练习或者比赛的对手当成互相帮助互相提高的朋友,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避免误伤。
特别是对于旧时关于比武的故事和传说,应该历史地批判地分析和对待,而不应该生搬硬套到今天的体育比赛中。其次,要遵守推手的规则,中国各地的民间一直都有一些约定俗成的口头规则,比如踢、打、撞膝、肘击、抓、反关节,还有摔跤中的一些摔法。凡属县、市以上体委或武术协会正式举办的推手比赛,一般应按照国家体委批准的《太极拳推手暂行竞赛规则》来办。
在现代太极拳中,保健医疗运动的方向一直在不断发展。所以推手练习或者比赛一般都是很讲究“安全第一”的。第三,要注意不要在推手中犯“双重”问题。首先要学会掌握防守软化技术,其次要学会进攻分配技术。而且陪练要和比赛明确区分,陪练一般要给熟悉的同学或者拳友,事先要有口头约定。否则容易散发,哪怕轻微伤人,也会伤感情,甚至引发纠纷。同时也要学会一些自我保护的措施,不断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谁能真正做到以上几点,那么太极拳推手一般不容易出现意外伤害。
太极推手(赵显平)要点一、上半身放松,下半身稳定,步法灵活。
首先,条件是你要正规流畅,手一推就自然放松下沉。通过气的放松,身体重心下移,重心变低,使下肢更稳定,上半身更放松。其次,步法的灵活是通过腿部虚实的变化和重心的内在变化来实现的。第三,推板的弧线和力度要与呼吸紧密配合。这种紧密配合是通过长期实践自然形成的,不能强求。一般来说,推手时,按为叫,挤为叫,划为吸,友为吸,转为吸,划为自然小呼吸。这个小呼吸是为了放松身体,稳定下肢。如果你被挤压或压迫,你就不能再呼吸了。求自然就是求沉沦的类型。大招呼吸,闪为叫,靠为叫,按为叫,抚为吸,靠为吸,抚为小呼吸,转身会是准时的小呼吸,其他动作都是动作结束时的小呼吸。通过平静的呼吸,全身放松,从而上半身放松,下半身稳定,步法灵活。这就是全部力量,即上身放松,下肢稳定,步态灵动,呼吸不强心平气和,心平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