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郭德纲的相声越来越无聊了?

简单地说,老郭不想努力工作。毕竟现在的钱太好赚了,没必要在相声上下功夫。

在那些日子里,郭德纲和李京、张文顺这样的人打得很激烈,能够得到一半的席位真是太棒了。哪怕只有一个观众,也要把演出完整的做完,否则连票都赚不到。

那时候郭德纲打得好,有饭吃,但是打得不好就要挨饿,心情不好观众就要咒骂,这些都得忍着。所以当时不仅作品数量多,而且质量也要有保证。就算传统段子被拆了洗了,也会全力以赴去改变。只有观众能听到自己在做什么,才会去买返程票,只有积累了第一批忠实观众,他们未来的发展才有可能。

后来德云社流行起来,粉丝大量涌入剧场,取代了听相声的观众,享受相声成了偶像化的应援会。就这样,整个现场的气氛都变了。从以前来说,不努力就会挨骂。现在,无论你演奏什么,观众都充满了掌声。

花大力气只能挣一块钱,然后事半功倍能挣一万,人自然就进入舒适区,开始享受收割韭菜的乐趣了。

这就是粉丝经济的优势。有人敢说你演技不行,粉丝可以直接骂。例如,在郭德纲早期的现场录制中,一些观众可以大声说“无聊”。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一个女生大声说“真无聊”,然后旁边的男朋友赶紧劝她“小声点”,但是女生还是大声说“无聊”~

如果那个女生穿越到某个商演的时候说了这句话,她一定会被身边一群女人打成“你个营销名黑了我们郭圣仁”“姜昆给了你多少斤鸡蛋来捣乱”“主流唱机界的走狗迫害德云社babababa~”

在我看来,当时的氛围还是不错的,因为有人可以出谋划策,但现在我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这种彩虹屁飞的粉丝相声:

十年前,我听了郭德纲的同类纪录片。我可以在办公室工作的时候听它,我可以提高我的工作效率。里面的剧情一点都没落下,尤其是单口相声系列。还记得我边听《蒸骨三测》边给公司剪宣传片,老板奖励我500红包。那个时候,我还是充满了愧疚。王松庭先生家那么惨,我却消费了他们的苦难,还拿了奖金。我真的很同情我的姐姐月蓉。

当时我们主管提醒我上班不要听耳机分心,我跟她说如果我犯了错,我宁愿被罚两次。直到离职,我都没有因此被罚款过。

睡觉时听郭德纲的相声,我开玩笑的。睡着了想不到那些段落怎么办?怎么才能知道我睡着前意识完全消失时听到的是哪一段?怎么回去找更大的麻烦?催眠入睡应该是那种可以听的东西,不过过了也没关系,比如郭德纲和王文林的单口相声。

现在商演德云社一票难求,睡觉都不想听。各种划水,舞台上组织粉丝,主题是“德云社现在状态最好”。

这种相声本身和公式有什么区别?听地址就知道谁是谁的粉丝了。郭麒麟粉丝叫爸爸,张云雷粉丝叫姐夫。什么是艺术,什么是艺术?老师很会吃还是不吃。脱裤子唱昆曲能让你前仰后合,永远是真理。相声大师教育人,嘴里是观众,眼里是钱,就像早年的那个。

对应的一塌糊涂,被粉丝炸的坑王系列早就破成碎片了。即使什么都不做,专心听讲,我也很快失去了理智,发现剧情到了一个很奇怪的环节。气嘴不抓人,人物刻画单薄,尴尬,对话枯燥,总被台下的几个破段子弄得无聊。更重要的是,他们名义上填坑,但很多坑还不如不填,比如《九案》,他们舔着脸说要加一些行业相声。至于这种零碎分散的版本,他们强行把九个有头有脸的无聊故事凑在一起,只有爱奇艺把它当成了产业。毕竟他们花钱买的。

综上所述,人在拜完神之后就不想努力了,所以你也不用指望他的工作了,要么给神上香,要么闭嘴走人,不然一堆人会大喊“你能行”~

还好现在的录音技术可以回放过去的相声,不然只能和那些偶像化的粉丝一起见证相声到死了~

关于郭德纲的相声,我听到一个相声演员评论得最淋漓尽致:郭德纲越来越像姜昆,他正在经历姜昆曾经走过的路——平台化。郭德纲的相声为什么好?除了基本功,关键是他一直在创作新的相声,自己的新作一直在出现。因为是新的,观众爱看,这也是相声的生命力所在。观众不会喜欢一遍又一遍地听老笑话。

但是你得有生活基础,有时间去创造新的笑话。郭成名后依然走班主之路,带领自己的团队快速走向平台化、商业化、多元化、多元化!从生存和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是正确的。所以现在的郭更多的是一个老板,一个综艺,一个经理人,而不是一个演员。

创作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淡化。就像宋丹丹解释她为什么不去春晚一样,她说她没有那个创意。我的睡眠很成问题。当我睡不着的时候,我就听郭德纲的相声。我厌倦了听那些老笑话。新的呢?我复制自己的,往心里注水,带他们一起睡。刚刚好。

所以题目完全正确。郭德纲的相声越来越无聊了。

有三个主要原因:

第一,脱离痞子。

今天,老郭已经成名,他已经脱离痞子太久了。他经常把“侯大师的长子长孙”作为自己的司机,代替那些嬉笑打闹、攻击自己的同龄人长期坐在评委席上。

现在的底层人和一二十年前的底层人没什么两样。他们很穷,但时代变了。而这些变化,老郭已经不明白了。为什么一到庙堂就难掩相声的没落?并不是因为这是下里巴人的东西。如果你离开了痞子,那就是无根之树,无源之水。

以前听《我是黑社》《西正萌》《我要战斗》,很过瘾。出丑的是老郭,调侃生活的艰辛,* * *唱出了观众的体验,观众还有一种感觉,哟,这家伙比我还惨。说一下,就是喜剧的核心是悲剧。

现在听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讲学校里的趣事,讲到八九十年代,中年人尴尬,年轻人不知所措。新笑话营养不良,真的要打文化牌了。你真的去不了老郭。

然后看看老郭的弟子。由于早年的窘迫,岳云鹏在大师成名的道路上一路走红。另一些人,缺乏生活经验,不得不走上偶像崇拜的道路。其实我觉得相声艺人都成偶像了,玩饭圈,这素材完全可以编个新笑话...

第二,年轻的屠龙者最终会变成龙。

徒弟越来越多,靠他吃饭的人也越来越多。以前说的话现在不敢说,现在敢得罪。郭德纲采取了轻松的姿势,变成了一条“龙”,等着少年们来杀死这条龙。

这是真的,吃一口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郭德纲是一个大热门。

以前对同龄人咬牙切齿,现在对同龄人微笑。高手的形象在,相声却黯然失色。

因为原来铁粉喜欢郭德纲的嘴,没人放过。现在谁会输?你信不信,我当天上热搜,所有的鬼怪都扑向我?

还有一句豪言壮语,老郭自己也说了,什么事都能干得出来,年轻一代还不如人。意思是他是班长,弟子要成名,不能像以前那样用尽全力,要放轻松。

但是,只有少数德云社可以率先。老郭,如果你擦亮你的招牌,观众可能还会看着你的脸称赞你的弟子和孙子。如果你倒下了,观众只能用脚投票,留下一个虚假的繁荣。

第三,放宽艺术自我要求。

当我们比较郭德纲的早期作品时,我们会发现《漫谈》推陈出新,紧扣时事。整个笑话有一个主题,行李的设计很花功夫。

但是现在,都没有了。用德云社的统一语言来说就是“陪你聊一会儿”。

相声能等于聊天吗?

所以现在老郭的表演相当于笑话集,再加上逗观众,格调甚至比脱口秀还低。

上梁不正下梁歪,老师是这样,弟子也是这样,所以不管谁上台,都是来聊天的。

概要:郭德纲变成了他嘲笑的人。爱情总是被风雨吹走,我们还是等后人吧。

一,只是河水已经泛滥了。人不可能就像一个春天,创作无限,体验有限。不可能每天和时间都有精品去磨平人的棱角!

二是观众的视觉和听觉疲劳,没有新鲜感。连山珍海味都腻了,该换换口味了。

第三,郭德纲的相声只是一个逗笑大家的段子,并不是传世佳作。

第四,现在的观众品味很高,欣赏水平比较关键。他不是过去的天桥,也不是卖艺的,更不是二人转的场子,而是迎合大众口味的更优雅更经典的作品。

第五,郭德纲的相声一直被争论和批评很多,这也有一定的影响!

第六,据说这几年郭德纲的相声收获满满,锅盆满满,让我们尽快停止吧!树招风,树欲止,风不静!

我也有同感,不想听。还是离开的四个弟子说的好。

无聊是因为人们看久了,失去了新鲜感。

我们现在看的大部分段子都是德云社改编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观众很容易接受这些改编的段落,但是久而久之,观众看完这些段落就没有新鲜感了。每次去相声,都是包袱观众对演员比较熟悉,久而久之就会觉得无聊。

想留住观众,就得创新,研究一些新段子,就像烤肉好吃,天天吃都受不了;其次,演员可能没那么努力。过去,郭德纲全神贯注于相声,所以他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相声上。这是好事吗?现在,随着名气越来越大,郭德纲的事业范围也越来越大,比如做综艺《大叔的餐厅》,做《欢乐喜剧人》的主持人,拍电影(各种客串)。这些东西把郭德纲的能量分成七七八八份。因为他的钱多,所以他还是那么努力的讲相声,所以这也是郭德纲的相声不那么好看的原因。

油嘴滑舌一阵子还行,说是互动,但没什么可说的就像天天逛市场,到处找钱,连神仙都会烦。况且这些人除了有实力,没有时间积累学习,只要能把钱骗到口袋里就行。人不是机器,需要休息一下,学点心理学。每个人都厌倦了。估计是担心有一天会“回到解放前”,害怕贫穷,所以努力工作。特别是中央正在调整全民审美取向,让保家卫国的科学家和军人不能被社会边缘化,演员不能是中国人最好的“猩猩”。随便找点乐子,有点钱就行了,有钱就麻烦了。扰人实业兴邦,建立工匠精神的社会氛围。只有小学文化能靠嘴皮子赚钱,国家不能不管。

不会变得无聊吧?总是很无聊。

郭德纲相声最初是在无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用无限的夸张来取悦观众。

不无聊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