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
美存在于自然、社会、艺术、科学等客观事物中,存在于客观活动中。浩瀚的大海,巍峨的高山,无边的草原,寒气中盛开的红梅,粉妆玉砌的雪景,流淌千里的河流,都蕴含着良苦用心,这是大自然的美;刘胡兰的慷慨赴死,“八一”南昌起义的英雄气概,天安门广场上三军受阅的威严,人民子弟兵抗洪抢险的非凡表现,雷锋和日月广漆的事迹,李四光的地质之光,都是社会之美;贝多芬的交响曲、达芬奇的绘画和曹雪芹的红楼梦被公认为世界上最美的艺术。所有的科学发明都是美丽的。在我们学生的生活中,美也无处不在:“你好”、“谢谢”、“再见”、“请”等语言美;站如松柏,坐如钟,行如风,待人接物有礼貌,环境干净整洁绿色之美;诚实、热情、守法、开拓、助人的精神美,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去实践。为了让学生掌握线条、造型、色彩和表现方法的知识和技能,必须训练他们的视觉器官,提高他们的视知觉。为了让学生学会读谱,理解节奏和旋律,提高发音、咬字等声音美的表达能力,必须训练听力;引导学生接触英国模范人物的事迹,欣赏名山大川的奇异风光,参观科技成果展,可以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人类生产劳动的伟大。革命斗争的壮丽和科学发明的喜悦。对于中学生来说,心理正在走向成熟,培养对美的感受力尤为重要。只有感受到美,才谈得上欣赏美和创造美。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美育的另一个功能是培养学生正确鉴赏美丑的能力,使学生正确认识和判断事物的美丑,不断提高审美水平。这种对事物美丑的辨别也不是与生俱来的,只能在日常教育活动的实践中逐步培养和发展。人们常说,“爱美是人的天性”,“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事实表明,有爱美之心不等于有审美素养。世界是复杂的,中小学生往往分不清真假、善恶、美丑。有的盲目崇尚“哥们义气”,有的盲目模仿影视中的暴力动作,有的盲目追求“人气”。由于缺乏对美的正确辨别和欣赏,难免美丑颠倒,是非混淆。而且,由于人的生理基础、心理素质、文化教养、生活环境、生活经历不同,不仅有不同审美趣味的差异,还有健康与病态、进步与落后的差异。这一切都说明,中小学生真的很有必要通过美育来培养他们正确辨别美丑的能力。只有这样,人们才能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审美标准和审美理想,才能满怀激情地追求自己应该追求的美。
3.培养学生对美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是美育的另一个重要功能。人们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同样,人们感受美,欣赏美,是为了创造美,创造美好生活。通过审美实践和审美教育培养的创造美的能力,不仅包括音乐、美术、文学等艺术创造的能力,还包括科学技术、生产劳动、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的创造美的能力。
美育在提高人们创造现实美的能力中不可忽视。从原始的陶器和石器到现代的宇宙飞船和人造卫星,从原始的刀耕火种到现代的机械化生产,作为人类创造性生产的积极成果,这些无一例外都包含着美的因素。因为司空见惯,习以为常,所以容易被忽视。要积极引导学生从各种现实生活中接受美的教育,按照美的规律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创造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美好生活。
二,美育与德育,智育和体育的关系
既然美育具有培养人的感性、欣赏性和创造性的功能,那么在对人的全面教育活动中就离不开美育。美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不可或缺的环节。它与德、智、体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1,以美引善。美育在德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德育主要是对人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解决世界观、人生观问题,体现“善”的要求。
一个全面发展的* * *新型工业家,首先应该具有高度的思想觉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道德教育主要是让人明白善恶原则的界限。它强调理性,要求人们用一系列道德规范来要求和约束自己。美育主要靠美的形象来打动人,把思想道德教育放在美育中,使人在潜移默化的模仿榜样的方式中实现道德教育,使人乐善好施。
2.用美引入真相。智育主要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规律的能力,解决“真理”问题的教育。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都有自己内在的科学体系,科学就是美。人们可以欣赏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同时获得各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
比如,数学是一个“美的王国”。它不仅表现出数、形、比例之美,而且表现出它的精确美、抽象美、逻辑美、简约美、象征美、和谐美、对称美、秩序美和统一美。公式、定律、定理都以简洁优美的形式展现了已知与未知、量与变、量与质、空间与时间的关系,让人感受到逻辑美的力量。
再比如物理学,它使当今世界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把古代嫦娥奔月的梦想变成了阿波罗登月的现实。物理学中的声、光、电、磁不仅有现象之美,更重要的是物理规律之美。伽利略发现惯性定律统一了匀速运动和静止状态。学习牛顿力学时能感受到的理论之美、公式之美、数学之美、逻辑之美、实验之美。
化学和生物学...都有其固有的美。更不用说文学、音乐、艺术、戏剧中的美和乐趣了。一旦你认为学习知识是一种美好的享受,你的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3.以美健身。通过体育锻炼,人们可以保持健康,具有良好的速度、耐力、力量和技能,发达的肌肉和匀称健康的身体。通过美育,可以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无疑会促进人们对健美的认识,不断提高身体的健美质量。
体育活动和竞赛是当今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学校教育中经常性的活动。如果能引导学生自己去感受和欣赏体育活动中的美,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在体育训练和比赛中的积极性,不断创造体育之美。
总之,“良好的审美活动能使人充满情感,积极向上,对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和智力发展大有裨益。”科学而深入地研究、阐释和宣传德、智、体、美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而有意义的课题。它们是互补的,不可替代的。马克思说,人类按照美的规律改造世界。可见,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人们总是把自己的意志、道德和审美理想,以及对事物运动规律的认识统一起来。因此,要实现人类的最高理想——* * *产品主义,培养自觉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人,就必须发展美育和美育。
南朝游僧的《鸿鸣记》中有这样一个“对牛弹琴”的故事:古时候,有一位名叫宫的音乐家,以弹得一手好琴而闻名。一天,他看到一头牛在吃草,所以他想为这头牛演奏一些音乐。于是他拨了拨琴弦,先弹了一个清角练习。尽管他弹得如此熟练和优美,但牛只是低头吃草,毫不理会。后来,他弹了一首简单的曲子,拨弄着蚊子和小牛。牛竖起耳朵,停止吃草,摇着尾巴,专心听着。
罗丹的话和“对牛弹琴”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美学道理:不同的人、不同的事物认识美和感受美的能力是不同的,所以美育必须培养和提高学生认识美的能力。让他们正确分辨美丑。有些学生喜欢奇装异服,因为他们认为奇装异服是一种美。如果你禁止他们,他们会觉得委屈,不会接受。而如果你培养和提高他(她)对美的理解能力,让他(她)认识到奇装异服不是一种美,而是一种丑,他(她)就不会刻意去追求了。有些人不想学习雷锋精神,主要是这些人认为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是一种“愚人”行为,已经过时;如果能引导他们正确认识雷锋精神对我们社会的意义,认识到它是一种高尚的人格美,这些人就会努力学习雷锋精神。
三、高级境界——乐美
音乐美的基础是人的一切审美心理活动。人一旦达到愉悦和美的境界,就能感受到生理和心理上的快乐和满足,调动和调节一切以情感为核心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把对世界的认识和创造与对美的追求和体验统一起来,使人进入不断完善自我的完美境界。
达到愉悦美的境界的人,会有意识地发展自己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使自己对美的追求自觉、系统、深刻。只有美和艺术的知识才能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才能从美好的事物中获得灵感。
为了把学生带入愉悦和美好的境界,我们必须引导他们走一条自愿的、持之以恒的实践道路。审美实践包括欣赏和创造两个方面。
美无处不在。它存在于校园、宿舍、街道、商店、公园,几乎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被视为审美对象。但美不是物理的、具体的存在。美是在具体的审美活动中获得的,快乐体验只能在审美活动中获得。审美对象的欣赏是一种重要的审美活动。欣赏活动充满了情感、想象和个人的感受与理解。每一次欣赏活动都充满了情感、想象和个人的感悟,每一次欣赏活动都使主体进入一种个人审美快乐的境界。因此,在审美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安排大量的欣赏活动,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审美活动中,并从中获得美的愉悦和享受。
审美创造是更高层次的审美活动,是对美的过程的深度体验。在审美创造过程中,人们可以获得独特的审美愉悦和享受。
综上所述,实施美育,首先要让学生认识美,掌握美学的基本知识;其次,要引导学生美,注重教学的形象化、直观化,鼓励学生参与审美活动;最后,要努力使学生达到音乐美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