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至日,阴极、阳气的到来!冬天应该如何养生?

今天的冬季至日,在一年中,冬季的至日是“阴极至日”,意思是冬季的至日是一年中阴寒之气达到顶峰的日子,但冬季的至日更被说成是“阳气始长”。“苏文。《精脉论》云:“冬至日四十五日,阳略高,阴略低。”这意味着从冬季至日到春季开始的45天里,阳气逐渐增长,阴气逐渐关闭。

自然界的万物,包括人,都要顺应天地阴阳的盛衰,顺应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天道。

传统医学认为,冬季是一个适合养生的季节,此时万物封闭,心灵深藏于内,冬季养生的方式应该是“冬藏”。

那么,具体来说,冬天应该如何养生呢?

冬季至日过后,天气会越来越冷,也就是“九寒天”的到来,所以冬季至日养生首先要注意保暖防寒。白天出门注意保暖,尤其是头脚不能着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尽量减少外出,因为寒冷刺激可使人的交感神经极度兴奋,导致心肌收缩力增强,血压不稳定,容易诱发疾病。另外,三叉神经痛、面瘫的人要注意面部保暖。冷空气对面部的刺激可诱发面瘫或面肌痉挛。

冬天,阴渐强,阳渐弱。至日过后,阴逐渐减弱,阳逐渐增强。所以冬天要注意“藏阳”。一要禁欲,保精;二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做好精神调理;第三,要加强体育锻炼。当然,运动时不要出汗,用干毛巾擦干,以免受凉。

饮食上,可以适当滋阴补阳。冬天要以温性食物为主,少吃冷饮和冷食。可以吃一些壮阳的食物,如羊肉、韭菜、黑豆、黑木耳、甲鱼、鲫鱼等。银耳、梨、甲鱼、鸭肉、牛奶等滋阴的食物,有滋阴生津、润燥的功效,也可根据自身体质适当食用。

饮食上,避免暴饮暴食,少吃高脂肪食物。可以适当吃一些健脾和胃的食物,如山药、白扁豆、薏苡仁、大枣、茯苓、莲子等。脾胃互为表里,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升胃降,燥湿相合,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和运化,是气血生化之源,是后天之本。如果脾胃虚弱,不能接受水谷,运化精微,水谷停滞,浊浊交下,导致腹泻。主要表现为排便时腹泻,食欲不振,腹胀,面色萎黄,四肢乏力,舌淡苔白。

当然,中医讲究“虚则补之,实为虚”,虚则补之。如果是正常的,没必要刻意去弥补。盲目进补很可能适得其反。比如阴虚外感过盛的人,不宜吃羊肉;体质弱、有关节炎的人不宜吃狗肉。

一般来说,春季养肝,夏季养心,秋季养肺,冬季养肾,都可以从冬季养阴、藏阳、健脾胃入手,以顺应天地四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