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体温高,有的人体温低?

体温低是有害的。有些人体温低。这时,他们应该及时去医院检查。当然,体温的高低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小,体温越高,年龄越大。这是正常现象,但需要注意的是,36度是一个健康的警戒线。另外要明白,一天中的凌晨是体温最低的时段。

男女老少的体温是有差异的。

正常体温36℃~37℃(腋下)。日本自然健康专家石原德岛博士提出了一个更精确的范围:理想的体温是36.5℃~36.8℃。24小时内体温略有波动,凌晨2~6时最低,下午1~6时最高,波动一般不超过1℃。

恒定的体温让我们可以生活在不同的温度下,只是不同人的体温略有不同。儿童体温略高,达到36.8℃~ 37℃;婴儿和老人的体温较低。尤其是早产儿,由于体温调节机制发育不完善,其体温容易受环境影响。女性的平均体温比男性高0.3℃左右,而且会随着月经周期的变化而变化。正常女性基础体温以排卵日为分界点,呈现前低后高的状态,也称“双相体温”。排卵前黄体酮很少,体温一般36.2℃。排卵后体温急剧上升0.3℃~0.6℃,使基础体温上升至36.7℃左右。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发现,贫血女性的体温比血红蛋白正常的女性低0.7℃,产热量少13%。

中医从阳的角度阐述体温:阳是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阳气充足,人体功能状态饱满,阳虚则偏低。阳气不足的人体温会更低,一般在35.5-36℃之间。阳与自然关系密切,也就是常说的天人相应。比如冬天要注意潜阳,否则来年容易生病。

36℃是健康警戒线。

一天中,体温最低的清晨往往是死亡的高峰,哮喘、失眠、抑郁症患者的早醒也容易发生在这个时候。下午体温高,也是身心健康的最佳时间。以下这些体温的奥秘,与健康特别接近。

36℃~ 37℃;免疫力最强。石原认为,正常的体温意味着基础代谢率正常,血液中充满新鲜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可以提高白细胞的功能,有助于抵抗病毒和细菌的入侵,增强免疫力。有数据显示,体温下降1℃,基础代谢下降约12%,免疫力下降约30%。

36℃以下:体内出现危险信号。当体温低于36℃时,身体会颤抖产生热能,并伴有黑眼圈、鼻头发红、面色、手掌、嘴唇发紫等症状。在现代女性中,由于压力增大、缺乏运动、睡眠和饮食不规律等因素,畏寒患者增多。体温过低导致血液循环不畅,白细胞无法正常工作,免疫力下降。哮喘、肺炎、风湿病等疾病自然会找上你。

35℃以下:对老年人最致命。当体温降至35℃时,称为低体温症。患者自觉怕冷,皮肤冰冷,四肢冰凉,不愿起床,行走困难。老年人和营养不良的人最有可能出现。秋冬季体温过低的老年人约占10%。老年人体温低于35℃超过24小时,容易发生心脏骤停。

体温降至32℃时,寒战消失,出现嗜睡;当温度降至28℃时,就会发生心室颤动,最终导致心脏骤停;当温度降至25℃时,病人处于昏迷状态,反射消失,瞳孔大小不等,对光的反应较弱;当温度降到20℃时,心脏就会停止跳动。

手温测量的最佳位置是腹部。

当体温变化时,人们习惯用手摸额头看是否发烧,但实际上,腹部是感受体温的最佳部位。中医认为,腹部是“内脏的宫殿,阴和杨琪和血的来源”。如果腹部冰凉,说明脐下血液循环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