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1:00-3:00)小肠旺盛,是吸收午餐营养的时候了。

一天有十二个小时,人体有十二条经络,每个小时对应一条经络。气血每天流动一周,从盛于阴的肺经开始,到盛于丑的肝经结束,周而复始。这一规律被古人称为“子午流注”,用以指导治疗和养生。

一天中较晚的时间(从下午1点到3点)对应于一年中夏季的最后一个月(小暑和大暑)。一天结束时,又叫日晷、日晷,因为这时,太阳开始西沉。

一天下来,小肠里的气血处于顶峰。小肠在上侧与胃相连,下侧与大肠相连。主要任务是在胃排空后分离浑浊的水谷。清澈的体液被小肠壁吸收,然后输送到全身。最后多余的水分渗入膀胱,浑浊的渣滓进入大肠。

从健康的角度来说,我们最好中午就吃完午饭,然后在小肠最旺盛的时候吸收营养。如果我们吃午饭吃得太晚,等到分解的午饭到达小肠就差不多没时间了,消化吸收不充分容易在体内形成痰湿。

虽然不合时宜的阳气仍然充足,但虚弱的阴气正在逐渐显现,天地和人体之气由向外伸展变为向内折叠,所以这一时期宜休息,不宜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