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南北的《关外堂》是什么?

唐云升,“南七、马贝、关外唐”——在中国京剧元老的三大流派中,他算是东北派的代表。由于擅长扮演关公,他也被称为“关外红学生”。

九岁踏入梨园门

唐不姓唐,这是一个艺名。他的真名叫史斌魁。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农历十一月初十。史斌魁出生在福州繁华商业区河东街的一个大家庭。他的祖先属于满清外八旗之一的正红旗,祖籍沈阳。他爷爷年轻时被派到福建当警察,退伍后定居福州。父亲石是秀才,母亲郎慧兰是大家闺秀。这扇门外是一个打着“沈阳诗雨”牌子的大户人家,靠官俸生活,富裕舒适。小斌·奎六岁进私塾时就显示了他的才华。

京剧表演艺术家唐

人注定要不幸。那一年,他四十出头的父亲石突然病了。无法救治,不幸离世。石头家失去了支柱,借钱搬出了老房子,从此家破人亡。1911辛亥革命爆发,石家被清廷剥夺俸禄,日子更加难过。也就是在这一年,上海河北梆子演员唐景云带领的剧团来到福州演出。据介绍,唐景云夫妇等七八人住在时嘉的木屋里。

唐是的生母郎慧兰。

唐景云等人住进了石屋,他们爱上了聪明可爱的小斌隗。唐景云当时三十多岁,毕业于河北省宝坻县“永胜和声”班,专修文武花旦。他们每天都在斯通家的客厅里练习,这深深吸引了只有七八岁的小斌。在茶园(也就是剧场)的戏班活动,也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戏剧的种子。一年后,唐家班要回上海。临行前,唐景云问小斌奎:“你愿意和我们一起学戏剧吗?”宾魁欣然答道:“我愿意!”最后,唐景云以“孩子可造,前程似锦”为由,说服了宾魁的母亲和爷爷。唐与石签订了“八年学徒,期满可回家”的字据。就这样,九岁的奎告别了亲人和家乡,跟着唐家班来到了上海,开始了世界性的梨园生涯。

九岁的小斌奎五官端正,声音清脆悦耳,深受唐景云夫妇的喜爱。他们教他练,请老师朋友请了一个著名的导师来教宾魁的老京剧。他勤劳智慧,很快就学会了刘(洪生)派的《三斩一触》戏,即《斩黄袍》、《斩马谡》、《辕门斩子》、《触碑》,以及王(晓农)派的《张松图》、《马前泼水》、《打渔杀家》等传统老戏。同行还称赞小斌有愧。唐夫妇决定让小斌·奎在舞台上试一试,他们特地为他做了一套小小的童装。小斌奎试穿了一下,果然,她看上去很性感!

1913年,十一岁的石斌魁首次登上上海天蟾舞台,在《辕门斩子》中饰演杨。这孩子一出场就很稳,立刻引起了观众的兴趣。几个动作之后,他开始唱西皮导“忽闻老母出帐(啊,呃)”,一串银铃般的童声“敲”在观众耳膜上,顿时赢得满堂喝彩。小斌奎的“挑幕剧”获得了成功,为期三天的演出充满了欢呼声。

唐景云大师喜出望外,于是将石斌魁改名为“唐云升”,意为“声如箫、风笛悠扬、韵味十足”。从那以后,这个名字在中国传统戏剧领域越来越流行。

1916年,14岁的唐随老师北上,学艺,在鲁、冀、东北演出。那年夏天,他们去哈尔滨演出,遇到了著名的河北梆子演员Xi·彩凤和评剧演员岳明珠。这两位久负盛名的艺人,欣然与唐这个扎着辫子的14岁少年同台演出,既体现了老一辈艺人对新人的关怀,也说明了唐在当时确实有些实力。

哈尔滨是一座具有强烈国际特色的城市。很多人对京剧很好奇,听说一个扎辫子的帅哥会演一个留胡子的老头,胃口自然就吊起来了。“清风戏园”上座率飙升,人头攒动。当年6月20日在哈尔滨出版的《远东报》评论说:“我们口岸的乐瞳茶园生意萧条...所以我们特意邀请了一些有兴趣的新昆明名人,所以花园稍微有所改善。清风戏园不招新角色,所以提高了纯演员的工资,如唐、采风、岳明珠,这样所有的女演员和其他人都有意为他们的戏剧找工作,以提振他们的精神。所以两园比较还是属于青峰的。”可见十四岁的唐已经算是“纯角”大出风头了。

1919年,唐随老师迁居上海。此时,京郊的尚霄云和(“老三好学生”、谭派创始人之子)已经签约,当即邀请唐继续演出。当时,天蟾戏台聚集了全国各行各业的知名人士,而最顶尖的戏子就是当年的老学生、武术家肖达子(本名李桂春)。著名武术家杨瑞庭,有“南方梅兰芳”之称的名旦赵,都对不满17岁的唐的才华赞赏有加,愿意与他同台献艺。唐的《李陵碑》、《辕门斩子》、《红阳洞》、《空城计》、《祭西川》,与肖达子、杨瑞亭合作演出的《新十八章》、《目连救母》等,都很受欢迎。当时,作为唐皇冠出版的《戏剧报》的标题是“特邀最优秀、最著名的工人和学生”。唐等人连续走红了两个月,合同到期后,他们帮忙演出了五天。一方面,唐给上海观众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为日后再次上海滩打下了基础。另一方面,他结识了许多著名的前辈,获得了很大的艺术经验,使他的技巧更加成熟。

自6月1919起,唐景云夫妇带领唐赴大连、吉林演出《白宫》、《三江过虎城》、《牧虎关》等亮点剧目。8月,经哈尔滨到达海参崴(今俄罗斯海参崴)。唐云升出演南园园(永贤茶园),合作伙伴都是“大腕”。如男云卿、“九岁男孩”赵、老生高三魁等。唐不仅演出了柳派、王派歌手的集锦,还演出了吴老笙的《定军山》、《平阳关》等剧目,并与赵合编了《金鞭》。赵饰演胡艳青,唐饰演孟强。在《法门寺拾得玉镯》中,唐拨动了刘媒人的心弦,引起了轰动。媒人用两尺多长的烟袋点了一根烟,唱着“到孙家去修修吧”,绕着场跑。与此同时,烟管的杆在他右手中指上平稳地转动了几分钟。刘红娘的幽默、风趣、欢乐、自信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每次在这里演奏,掌声雷动。其实,这位媒人刘的《把玩烟袋》是唐景云大师传下来的,经过他的打磨,苦心经营而成。这也成为唐的一大绝技,屡演不绝。唐等人的表演被海参崴的观众视为新奇,并一直保持着连续演出的势头。因为剧院老板的一再挽留,他们在这个寒冷的小镇徘徊了一年。

唐·云升在《十二钱镖》中扮演于建平。

在唐离开家乡学习艺术表演的那些年里。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念我的家乡和亲人。那些年,他也抽时间回家住几天,看望爷爷和妈妈,但还是无法体会思念的心情。那一年,是时候兑现唐和石签署的“八年学徒期满可以回家”的字据了。唐的爷爷找到唐景云,想带孙子回福州。在唐景云夫妇的劝说下,尤其是唐“立志做一名京剧艺术家,立志四海为家”的真情告白,爷爷不得不接受。在爷爷奶奶和孙子孙女离开的那天晚上,唐选了一首《四郎探母》里的歌:“...我就像一群飞离南方的大雁,...我想出去看看我妈妈,但是我很远。想着我妈就肝肠寸断……”为老人送行,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家乡的怀念。唐景韵也在老人面前正式接受了唐为自己的干儿子。可惜没多久,唐景云就死在了大连。已经长大成人的唐和他的养母* * *掌管着剧团。他带领一个代表团靠卖艺谋生。

带领剧团唱响南北

1920初冬的一个晚上,唐正在吉林丹桂茶园的舞台上表演。当他唱到《灞桥摘袍》到最后一句“灞桥拿刀摘大红袍”时,声音突然变得沙哑,摆脱不了高亢的嗓音。唐入“仓倾”,又称“声倾”。在梨园里,演员的声音被比喻成装满大米的粮仓。变声期声音嘶哑,说明米仓倒了,人要饿肚子了。在这段时间里,他不能很焦虑。养母和戏班里十几个人全靠他维持生计。他们的声音什么时候能恢复?于是,固执己见、视艺术为生命的唐决心苦练,在剧团同事和茶园主的鼓励下喊出了自己的声音。他每天早上一路小跑直奔北山。到了山脚下,穿上三寸厚的靴子,腿上绑上沙袋,沿着崎岖的山路爬上山顶。然后他蹲在山顶上开始喊。他张大嘴巴对着冰吹气,直到空气把冰从洞里吹出来。刚开始完全喊不出来,后来渐渐有点声音了。就这样,他每天坚持练声练功,回到剧场宿舍喝点开水吃点窝窝头,然后练形体和武术。在此期间,他学习了武侠剧《杀四门》、《铁龙山》、《骑百马劫魏莹》、《长坂坡》、《八锤》,以及文武双全的话剧《关胜》。两年后,唐的声音恢复了,他不仅是一个优秀的老牌演员,更是一个集老牌与武侠于一身,成为一个小声音并能相声和的全能演员。一个文艺戏曲演员,如果没有超出常人的毅力和悟性,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完成一个近乎脱胎换骨的蜕变,几乎是不可想象的。这也要算作死亡和来世吧!

年轻时的唐·云升

“倒仓”期间,唐·云升在吉林北山结识了黄愚阁住持吴彻和尚。吴彻曾经是河北梆子的演员,中途出家,皈依佛门。懂腹,博学,大方,健谈;唐·聪明好学。两人相见恨晚,彼此很合得来,就这样忘记了当年的交替。每当唐有空的时候,他就去玉皇阁的朵云堂拜访吴彻。每次见面,吴澈都和他聊天、下棋、谈禅、谈诗、谈画、谈今昔、评小说、析剧本,探讨名家根据自身条件创造自己艺术风格的成功秘诀。

唐的艺术生涯主要是在上海度过的,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以王小农、潘、夏月润、冯为代表的京剧改革家活跃在上海的新舞台上,上演了大量改良京剧和新风尚剧。而他在起步阶段的“开篇留白”剧,就有王小农的代表作,如《献图》、《哭求祠堂》、《马前洒水》等。维新派提出的“攻旧戏弊,提高戏文地位”、“天天教戏文外读浅书,灌输常识,激发爱国热情,保证人格不被名家贬低”、“编新戏,利风化”、“移风易俗”、“开民智”、“唤回祖国之魂”等主张,在初入艺坛的唐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然而,在唐稚嫩的心灵中,“民主”、“爱国”、“提高艺术家的素质和地位”等观念只是一些模糊的概念。在这些新的戏剧思潮的冲击下,唐意识到不仅要把别人传授的传统戏剧表演好,而且要形成自己的表演特色,创作出自己的特色戏剧,把自己进步的思想和理念融入到艺术实践中,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多有益的贡献。在高僧吴澈的指导和帮助下,唐开始创作《励志》剧本。后来,唐京剧的代表作如《赶山儿》、《郑伯可段》、《鲁台恨》、《陈》、《觉龙陵》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

《逆位》的难度不仅没能打败唐,还让他在艺术上有了质的飞跃,这离不开武彻和尚的关心和指导。经过两年的密切接触,他们的友谊是密切的。唐每次来吉林演出,都要再去玉皇阁,和这位知音兼良师益友进行一次夜话。老了的吴澈每天都去舞台边上看唐的表演。唐排练新戏时,吴澈常常坐在一旁热情地提出建议。他们亲切的交流一直持续到1945。两人的真挚友情被戏曲界传为佳话。同时也让唐明白了,没有文化戏是唱不好的。所以,这几天,他如饥似渴地买书,看书,请老公讲书。他津津有味地读着《隋唐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东周史》、《三国演义》等小说,并许下了一个很大的愿望,要把书中的故事和人物呈现在舞台上。这为他日后成为一名多才多艺的演员和一名出色的编剧奠定了基础。

唐·云升在《十二真人真事》中扮演银娇。

三年后,他的声音变得宽广、明亮、清脆,后脑勺有着强烈的* * *声,像铜嗓、铁嗓子,变成了一种真正震天动地的功夫声,震得坤干;再加上一身扎实的龙倚、箭衣和彩旗功夫,唐“脱胎换骨”开始了新的历程。1922年初,20岁的唐重返格尔岭美景茶园演出,大获成功。除了老学生和武生的传统剧,他开始糊他和武彻和尚合编的《国剧》。其中,《驾驶战士》尤其受欢迎。春秋时期,宋闵公讽刺南宫长丸将军,他酒后发怒,杀死了龚敏。唐饰演的南宫长丸集旧生技、武术家技、画脸谱于一炉,文武并重。他唱、做、读、演都很好,让观众耳目一新,赞不绝口。后来这部剧成了唐派的看家戏。

同年春,唐家班转战哈尔滨新舞台。唐英俊漂亮,观众称赞他为“粉哪吒”,大受欢迎。3月,河北梆子名角小(魏连生饰)在新舞台表演时被流氓姚锡九杀害,激起公愤。4月,唐挺身而出,与同在哈尔滨演出的河北梆子演员彩凤、评剧演员岳明珠、金联名上书东北特区行政长官公署,控诉姚锡九的罪行。一时间,谴责浪潮席卷全国。在舆论的压力下,当局不得不把姚希久关起来。这是年轻的唐·云升在为正义而斗争中的第一次胜利。

1923年,有“活关公”之称的老演员王洪绶受邀登上《天仙》第一期,尚何裕、杨瑞婷与他合作,在哈尔滨引起轰动。面对各个剧场的激烈竞争,新的舞台主人苦思冥想,制定了“以小治老”的策略。老大起用了21岁的“粉哪吒”唐,让他和年仅12岁的小(曹一斌饰)一起对付已经73岁的三麻子。结果观众好评如潮。继童、、曹一斌、石跃鸣唱红之后,黑龙江省掀起了一股“通灵热”。此后,13岁的武术家李万春和14岁的女武术家王绍禄脱颖而出,开创了童灵在东北京剧舞台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局面。

1925年4月,唐家班来到天津。那时候,在北京唱红的著名歌手,如果要去外地演出赚钱,得先去天津。只有从天津开始,才能在其他地方流行起来。另一方面,全国各行各业的名人都想在北京获得荣誉,只有在天津唱红,才有望在北京立足。正是为了将来能进入京沪,唐才来到这里拼尽全力,甚至要在著名的京剧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在天津广和楼,他与张品卿合作演出了《五星对联》、《刀枪三关》、《七擒孟获》、《马贩子》、《红骷髅》、《三江渡虎城》、《纪》中的小霸王之怒、《莲台戏》三至十本,反响良好。5月21日,汤应邀与尚小云、颜在大剧院同台演出。他被安排演出由杨()主演的武侠剧《打冀州》。他饰演的马超帅气又有实力,观众反应“满座”。5月26日,梅兰芳、王凤青在皇宫影院演出了《黛玉葬花》、《莲花灯》等剧目,唐得到了一次天赐的观摩学习机会。

这期间,上海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听到上海工人和学生被外国列强杀害的消息,唐被工人和学生的爱国精神深深感动,与挚友四处奔走。我们敦促东天仙茶园的经理和梨园的同事,如、邓、仙牡丹等,为罢工者义演募捐。

下半年,为了让养母过上相对稳定的生活,唐在天津租了一套房子,把她安顿了下来。唐虽然没有上过几年学,也没有上过正规的理科和美术课,但由于他勤奋好学,善于在各种条件下不断学习技艺和文化,所以他的艺术生涯的速度是常人无法企及的。在这次津沪活动中,他一边认真观摩各派名家的表演,一边学习的《铁龙》、尚的《阳光房》、的《演颜颂》以及《岳飞传》、《目连救母》、《十八拉》等所有剧目。

1927期间,唐家班在一路巡演青岛、烟台、天津后,于冬季回到哈尔滨新舞台。《驾驶勇士》一炮而红,《敢死队八百骑劫魏莹》也越来越受欢迎。再加上小霸王在吉安的震怒和割子,持续了半年多。

1928年夏,养母当家,唐与成亲。三个月后,他与郭述军结婚,他认识并深爱着她。回到天津后,他开始与梁一鸣和孟丽君在天津劝业场四楼新建的天华景剧院演出。演出结束后,他专心致志地写剧本。不久,弟弟史斌贤奉母亲之命前来寻找哥哥。当唐得知他的祖父去世了,他痛哭流涕。他决定把弟弟留在身边,帮剧团做家务。

1929年,唐与雷锡福、罗连祥、梁亦武、孟丽君合作,在天华经剧场演出了《驱甲勇士》、《借赵云》、《接关胜》、《接秦明》、《向阳楼》、《铁龙山》。

20世纪2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占领和掠夺,抵制日货、东北华北罢工阶级等抗日爱国斗争日益高涨。在巡回演出期间,唐目睹了日本人在中国各地的种种行径,对民族灾难深感忧虑。为了表达内心的抗日爱国之情,他决定以古代“后羿射日”的故事为蓝本,写一部连续剧,剧名为《扫日害》。古时候,第十天天上写戏,苗枯焦,民不聊生;弓箭手后羿英勇击落九天,为民除害,辅佐帝尧统治天下,百姓安居乐业的故事。剧本写好后,唐亲自执导,并为主角后羿做装饰,于9月1929日在天华景剧场首演,演出30余场,场场爆满。剧中巧妙地运用口语比喻时事,妙趣横生,舞台气氛异常活跃。在《射日》中,主角愤怒地高喊:“不除太阳,国家不得安宁!”我喊出了全中国人民的心声。后羿每次拍下一个太阳,台下的观众都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唐的抗日爱国情怀随处可见。比如演传统戏剧《墓中王子》时,加了“抵制日货,退回青岛,坚决反对二十一条!”在国家和民族深陷危机的历史关头,唐通过创作和演出活动,自觉自动地表达了人民的心声,发出了正义的呼声,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在此期间,他还上演了《张出嫁》,改编了《三邀》等剧目。

容纳百川,塑造舞台,活脱关公。

1930夏天,唐家班受周(麒麟童)剧团邀请,在青岛同台演出。唐把这次合作演出看作是向周先生学习的难得机会。他们两个挂了顶牌,唱了各自的拿手好戏,比如周的反五关与鸿门宴,唐的恨芦台与赶大侠。同时还合作主演了《韩刘邦》《扫除孙害》《八仙悟道》等一系列剧。就艺术和文化修养而言,唐非常欣赏周。周也很欣赏唐的才华。周先生曾对说:“兄有台上引百川入东海之能,亦擅丹青。真是天才!”几个月后,唐去济南娱乐公园的菊花剧场演出。由于剧院再次邀请周,两位老朋友重聚并合作了一段时间。周的床戏是“萧何月下追韩信”;在同一场演出中,唐大胆推出了新编历史剧《好鹤失政》。《好》演的是春秋时期卫懿公爱鹤,导致北帝入侵,龚毅逃亡,忠臣弘治救不了,龚毅死的故事。《好鹤失政》充分展示了唐在艺术处理、技巧运用、演唱风格等方面的才华和魅力。上半场,他表演了一出不顾生死劝谏的戏码,唐设计了一场精彩的演唱表演。下半场上演了追龚毅的戏码,他用了靴子、胡须、摔落等一系列高难度技巧和优美的人物舞蹈动作。看完演出后,周激动地对唐说:“我亲爱的兄弟,你这出戏演得好,小伙子将来成不了气候!”著名剧作家翁欧鸿在一篇回忆演出的文章中说:“我们两个都在追打,唱着唱着就没有了雅兴。一度有“周追唐追”的故事。看了演出的泉城观众对《萧》和《郝》两部戏赞不绝口,认为两部戏效果相似,各有千秋。

1932年春,唐一行60余人到北平(今北京)广德楼演出。第一天,我和一个开车的大侠发生了关系,接着是好鹤败政、小霸王裹姬、陈、鞠龙龄和几个关羽的戏。第一次演出前,唐特意告诉大家:“我们是外江派,不管是京派、海派还是其他什么流派,我们学什么就演什么,唱什么就唱什么。”结果,演出成功了。一段时间后,被誉为“戏曲大师”、“武术大师”的杨小楼和他的得意门生李万春分别在广德楼旁的华乐园和清乐园表演了自己的拿手好戏。面对严峻的挑战,唐以为初入京师,就要和大名鼎鼎的同场竞技,争夺有限的观众。一旦他玩“黑”,那将是他出路上的重大挫折。如果他能在一代宗师面前站稳脚跟,未来就好办了。根据情况,他果断调剧,开始参赛。

唐·云升塑造的关羽艺术形象

每逢星期日,在中国乐园表演谈古,在清源乐园表演铁龙,唐在广德楼表演九法中原。三部剧虽然名字不同,但都饰演同一个主角姜维,都是吴京和吴生相拥的长剧。三位著名的艺术家竞相展示他们的技艺,引起了北京戏曲迷的极大兴趣。他们轮流观看,看谁长谁短,孰高孰低。结果三家影院同时爆满。唐在北京一炮而红。

1932年夏,奉天(今沈阳)* * *益舞台老板何玉满进京邀唐。因为日本人把东北变成了伪满洲国,在各个要塞设立关卡,严查“过境”的中国人。唐剧团一行在营口码头登陆时,由于日军发现了唐的剧本《扫日之恶》,并看到里面写有“日之恶不除,则国之不得安宁”的字样,立即将十余名演员、随从及行囊打倒,并捆绑起来。因为唐是从天津坐火车去奉天的,所以幸免于难。经讯问,敌人发现剧作家不在其中,便将戏班成员带到派出所,并向有关方面报告,要求尽快在奉天逮捕唐等。

听到营口码头出事,要来奉天抓人的消息,唐说,日本人说我抗日,我没有受委屈。我写的《扫太阳》,就是针对他的。只要我营口的兄弟们平安无事,我唐就什么都不怕。我坚持说我在演一个古老的童话,看他能把我怎么样。面对监禁和斩首的威胁。唐令人肃然起敬的气节和崇高的民族气节,让* * *易舞台的主人何玉曼由衷地敬佩,也让他为唐的命运担忧。经过一番劝说,唐躲进了北市区天成大酒店当老板,他答应马上派人去营口疏通关节。1932年底,经过何玉曼的斡旋,唐戏班成员终于被保释,但日伪当局勒令他们全部离境。唐戏班成员乘船返津,戏班散了,唐留在沈阳。在营口风波逐渐平息后,唐配合* * *义演团队公开演出了他的新剧《打狗》和《一条船上的两个儿子》。这两部戏剧是唐·在沈阳躲避日伪统治时创作的慷慨悲壮的爱国主义戏剧。话剧《斗狗》(演出时改名为《斗狗》)讲的是春秋时期晋灵公的宠物獒犬肆意伤人的故事,上卿赵盾直言相谏。宫铃不听,放狗伤人,盾与恶狗搏斗,赵朔和赵传为救父亲杀了国王。该剧首演时,唐·饰演。在“跳狗”的场景中,他左手抓着皮带,右手牵着玉圭,穿上三寸半厚底长靴,在锣鼓声“五锤”声中迈着小碎步走了半圈,跪在宫铃面前。突然,獒犬向他扑来,他一条腿往后退了退,倒在“屁股座”上追狗。他当场连走三个“大卷”,蟒蛇、皮带、纱帽翅、嘴、水袖、玉桂都随他转来转去,没有一丝混乱。这场长时间的载歌载舞与獒斗的表演,俊美绝伦,技艺超群,因此演出受到热烈欢迎。此后,唐在外地演出时,经常与该剧发生性关系,从而成为他的代表作之一。《一船两子》写于春秋时期,魏的父亲娶了他儿子的妻子宣姜为妻,他后来的儿子朔、寿也娶了他。十六年后,子朔决定杀死,寿文听说了这件事。他在船上把箕子灌醉,然后代表他的兄弟去送死。醒来后急于追赶,也被朔杀死。该剧于1933在沈阳* * *易舞台上演后引起强烈反响,被称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式中国古典悲剧”。

唐在沈* * *驿舞台上红极一时。他离开* *易后,何郁曼经常邀请他去* *易玩几天。后来何雨曼干脆把唐列为* * *舞台的股东之一。不久,唐以为基地,在沈阳* * *驿登台,走遍东北各地演出。

在沈阳* * *驿舞台演出一段时间后,为躲避日伪当局的盘查,唐将《扫太阳》改名为《姚舜禹唐鉴》,带到各地继续演出,甚至直接带到伪满首都“新京”(长春)演出。同时,继续加工、锤炼、演出《好鹤失政》、《斗狗》、《赶大侠》、《刀劈三关》、《二子泛舟一条船》、《郑伯科段》、《鲁泰恨》、《陈》、《觉龙令》等爱国激情戏。并着手创作了《困土山》、《斩华雄》、《斩阎良》、《赐袍于马》、《过五关》、《古城会》、《汉金口》、《华容道》、《湛长沙》、《刮骨疗毒》、《行走麦城》等一系列关公剧。

唐·云升被观众称为活着的关公。

“采花之精华,酿自己的甜蜜。”这是有“活曹操”之称的京剧艺术家黄润福入沪梨园时题赠唐的对联。在5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这副对联不仅是唐的座右铭,也是他开拓精神的真实写照。唐派艺术的甜,正是建立在前人和同时代人创造的“花之精华”之上的。唐的戏集各家之长,发挥自身优势,形成自己的风格。他对关羽戏剧的加工改编,首先是从加强故事的合理性,提高剧本的思想性和文学性。例如,在处理古城会时。他在《三国演义》原著的基础上,删除了“刘备荀彧”一节。因为这个情节的设定完全不合理,所以两个妯娌反而出面劝张飞。他还对该剧的歌词做了必要的改动。比如关羽第一次在城门口遇到张飞的时候,【西皮二六】最后一句话就由“兄弟反目成仇”改成了“刘胜于他不同姓氏的同胞,不要用刀枪!”两相比较,自然后者更符合主角关羽此时此刻的心情。汤改编的《咏月下丢心》充分体现了他的大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