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如何养生?(希望能详细一点)拜托各位大神了。
春季养生与人体五脏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有季节性高发疾病的说法。就像春天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一样,秋天患呼吸道疾病的几率更高。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其实是疾病预防的“决定性”时期。从立春开始,就要提前有针对性地护理五脏,为健康做准备。你为什么不从现在开始制定你的健康计划呢?每年春天,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都会达到一个高峰。原因是多变的气候是罪魁祸首。春天气温起伏大,气压变化大,气候干燥,所以体内血液粘度会增加,血流速度会减慢,血管的收缩时间也会相对延长。有些人,尤其是老年人,因为血管硬化,难以适应环境温度的变化,容易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养心妙招1定期量血压。一旦出现头晕、头痛、耳鸣、视力差、行为异常、反应迟钝、记忆力差、嘴角不自主流口水、一肢麻木、无力或不能动弹、心悸、胸闷、胸痛、眼前发黑、咳嗽、运动时气短、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平时坚持按时服用降压药等常用药物,外出时备好急救药品。按照目前高血压的公众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的“三率”来看,近一半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在发病前甚至不知道自己已患高血压多年。这些都表明中老年人要特别注意血压的监测,每年至少测量2 ~ 3次血压。养心妙招二注意保暖。此时供暖期已过,室内温度可能会比冬天低。室温应保持在65438±05℃至65438±08℃左右。出门注意头脚保暖。根据低温,血液流动可能缓慢,血液粘度增加,可能导致血栓形成;血管收缩和痉挛可增加心肌耗氧量。养心妙招3慢慢起床,起床前休息5分钟,避免心绞痛和中风。根据人体的血管应变能力在早上是最差的,突然的活动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养心小贴士4早上用温开水喝一杯温开水更好。饮水量一般为200至400毫升。喝水过量对胃不好,影响早餐,所以要适量。根据人体经过一夜的睡眠,水分会随着尿液、汗液和呼吸而流失,血液会变得粘稠,血管腔会因血量少而变窄,从而导致急性供血不足,甚至阻塞供应心脏血液的冠状动脉。冠心病和心肌梗死多发生在清晨和上午9点左右。因此,老年人或心血管疾病患者清晨喝一杯水,可以达到补充水分、降低血液粘稠度、扩张和修复血管的目的,从而减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发生。春季养生保健的关键部位肝脏很多人在春季都会感到身体不适,如乏力、眼睛干涩、食欲不振、失眠、多梦、烦躁不安等。这些症状是肝脏问题的外在表现。中医理论认为,肝属五行,春木旺。春天好好保养肝脏,可以带来一年的健康。在西医看来,肝脏是人体重要的消化代谢器官,主管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而中医认为,肝脏的功能主要包括藏血和排泄。肝气不足可导致全身不适,如干眼症、厌食症、疲劳和虚弱;肝气过盛导致烦躁;肝气不畅容易导致夜间睡眠质量下降,白天感觉疲倦困倦,也就是常说的“春困”。养肝妙招1存酸增甜春季饮食的总目的是“存酸增甜”,但这是针对肝火过旺的人。对于肝气不足的人来说,适当吃一些酸性食物会保护肝脏。中医认为,肝脾关系密切,肝属木,脾属土,肝木旺,脾为土伤,酸味入肝,会加重本就偏高的肝气,损害脾的功能。所以,肝火旺的人,春天要多吃甜食。相反,肝气不足的人应该适当吃一些酸性食物,以增加肝气的上升。养肝小贴士2。春天多运动少坐是另一种保护肝脏的有效方法。快步走是最适合行军的运动。人静坐时的需氧量为每分钟250立方厘米,快步行走时,需氧量增加到每分钟1000立方厘米,可以满足肌肉对氧气的需要。按运动养肝,不仅可以减少超重,防止肥胖,消除过多脂肪对肝脏的危害,还可以促进气体交换,加速血液循环,保证肝脏获得更多的氧气和营养。养肝小贴士3按时休息,每天得到充足的休息,是对肝脏最大的宠爱。根据中医经络循行理论,每天晚上11到凌晨3点是肝经运行的时间。这时候睡得安稳,可以为肝脏运作和排毒提供充足的环境。按休息养肝,可以减少体力消耗、糖原和蛋白质的分解以及乳酸的产生,从而减轻肝脏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