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不一定安全。
警惕孩子吃中草药。
很多家长认为中草药比较好。他们发现孩子有点毛的时候,经常会买一些中草药给孩子吃。其实药有三毒,中草药化学成分复杂,安全性只是相对于西药而言。尤其是婴幼儿,身体各方面都没有发育成熟,随便吃中草药也会危害身体健康。
婴幼儿器官娇嫩,慎用大苦、大辛辣、大寒、大热等暴烈性药物。小儿元气旺盛,宜吃宜喝,不宜滥用滋补品,否则会使人体阴阳失衡,伤及脏腑气机。即使有虚证,也必须慎用补品。夏枯草、菊花、鱼腥草、淡竹叶、芦根、生地等中药中含有鞣质、生物碱、挥发油、苷类和无机盐,可能会增加婴儿肝脏的负担,损害肝功能,所以一定要慎用这些。
“六神丸”是很多家庭的常备药。可用于治疗喉咙痛等。对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等也有一定疗效。不过给孩子吃还是要慎重。因为六神丸的主要成分之一雄黄含有硫化砷,对肝肾有很强的毒性作用。孩子正处于发育期,心、肝、肾等器官的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全。如果长期大剂量服用六神丸,很容易造成这些器官的功能损伤。
中药应在饭后30-60分钟服用,以免损伤胃黏膜。喝中药前后1小时内最好不要喝茶、咖啡、牛奶、豆浆,以免中药成分与鞣质、咖啡因、蛋白质发生化学反应,影响疗效。吃药的时候尽量不要在药里加糖,以免影响药效。喝中药的时候,家长要先尝一尝。过热容易灼伤孩子的咽喉、食道、胃黏膜等。太冷会引起胃部不适,影响药效。当孩子服用汤剂时,鼓励他们尽可能自己喝,或者用勺子沿着孩子的口腔慢慢喂入药液。服药后尽量让孩子休息,有利于药物的吸收,避免因活动过度而呕吐。
如何知道「中成药」和「药」中是否含有降糖西药?
在国家公布的药品品种中,消渴丸、消糖灵胶囊(消渴平胶囊)、汤唯胶囊等。为中西药复方制剂,并添加了西药降糖药物格列本脲。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大多不含西药降糖药,不允许在产品中添加西药降糖药。
近年来,一些不法厂商为了牟取利益,制造“产品疗效明显,降血糖速度快”的形象,未经批准就添加降血糖化学物质。由于剂量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如果患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连续大量服用,可能会使患者病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产生不可预知的不良反应,甚至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很多假药都伪造了与真药几乎一模一样的批准文号和说明书,所以普通患者和家属在外观上很难区分。评价可以根据使用后的反应,来推测是否含有西药成分。
无严重呕吐或空腹的糖尿病患者,服用一些“中成药”或“药”后出现低血糖反应(心慌、出汗、头晕、血糖低于正常),基本可以断定含有西药降糖药物。如果不是初诊血糖略高的患者,单独服用后血糖下降值非常明显,高度怀疑是否含有降糖西药。
这是因为:
1.长期的临床实践证实,中草药确实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但其降血糖强度无法与西药相比,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明显的血糖下降。所以,服用所谓的纯中药降糖制剂,肯定不可能有低血糖反应;保健品之所以叫保健品,很正常,因为只有保健作用,没有治疗作用。
2.非法厂家掺西药的目的是为了牟利,所以掺的西药便宜降糖,比如格列本脲等磺脲类药物,容易发生低血糖。廉价的苯乙双胍或其他双胍类药物胃肠道明显,近一半患者不耐受;而阿卡波糖、罗格列酮等低血糖反应较少的药物,每天需要十元到几十元才能见效。
如果患者对服用的成药或保健品有疑问,应向监管部门报告,进行实验鉴定。
了解合理用药的概念
家庭药物自我治疗在一些西方国家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自我治疗的前提是要有药理学的基础知识,对所遭受和使用的药物有正确的认识,遇到问题及时与医生沟通。可见,了解一些药理学的基本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什么是合理用药?
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对合理用药的定义是:患者能够获得适合其临床需要的药物,以及正确的用药方法(给药途径、剂量、给药间隔和疗程)。这些药物必须具有可靠的质量和可获得性。
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对合理用药的生物医学标准是: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具体内容包括:药物正确;药物治疗的适当适应症;疗效、安全性、用途和价格适合患者;适当的剂量、方法和疗程;用药适合患者,无禁忌症,不良反应少;分配是否正确,包括提供药品信息;患者依从性良好。
合理用药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包括正确的诊断、正确的用药、正确的处方、恰当的调配、患者对医嘱的依从以及对治疗效果负责任的随访。
不合理用药后果严重。
不合理用药包括在不需要药物治疗时服药,如长期服用复合维生素制剂无维生素缺乏症状,长期服用大剂量补钙剂无缺钙症状,长期服用滋补强壮药物无营养不良症状;需要就医时用错药,如:过度使用抗生素和止泻药,对不明原因腹泻患儿滥用注射液和激素;使用疗效不确定或未经证实的药物;使用安全性不确定的药物,如:儿童或工作人员滥用合成代谢类固醇促进生长或增进食欲,儿童患者未经考虑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使用不易获得、安全、无效的药物;用药时,给药方法不正确。
药物使用不当包括:过度依赖注射途径;抗生素剂量不足、疗程不足导致的病原菌耐药性;大处方、多药联合;剂量和疗程不当。
不合理用药不仅会延误和失败治疗,还会加重不良反应,导致药源性疾病。而且使治疗机构和医生声誉依赖于它们,并使不必要的病人投诉增加。不合理用药还会浪费社会资源,增加患者经济负担,误导医药行业发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5%的住院病人是由于用药不当而入院的;全球非意外死亡中,1/7死于不合理用药;在药品的支出中,只有效用于患者,由于各种原因浪费高达70%。世卫组织认为,药品费用过高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药物使用不当。
据我国20世纪90年代的一项统计,在6.5438+0.8亿聋哑儿童中,约有6.5438+0万是由于用药不当造成的,并且以每年2 ~ 4万人的速度递增。多为滥用耳毒性药物所致,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等氨基糖苷类药物。
导致不合理用药的因素是患者文化程度、心理状况、护理程度的差异。此外还有不良医疗广告、不良用药习惯、处方药、经济利益等不正常的社会关系。
了解药理学相关概念。
剂量:不同剂量的药物会有不同的效果。所谓剂量就是“剂量”,也就是每次的用量。
常用剂量:治疗效果最好的剂量称为治疗剂量,即“常用剂量”,即治疗疾病通常需要的剂量,也符合大多数人的剂量。
最大剂量或最大剂量:在通常剂量的基础上增加剂量,直至即将出现中度反应。这个剂量称为“最大治疗剂量”或“最大剂量”。最大剂量大于治疗剂量,但小于最小毒性剂量,最小毒性剂量也是医生用药的最大剂量。
中毒剂量:超过限量时会引起中毒的剂量。简而言之,毒性剂量就是在人体内引起毒性反应的剂量。
致死剂量:如果在中毒剂量的基础上增加剂量,会造成死亡。这个剂量称为“致死剂量”。致死剂量和中毒剂量不属于剂量范围。
安全范围:最小有效剂量与最大剂量之间的距离称为药物的安全范围,也称为“治疗窗”。药物的安全范围越大,越安全,反之,容易引起中毒。
药物的效价强度:指药物达到某种效果所需的剂量。同一类中每种药物达到相同程度所需的剂量越小,其在同一类药物中的药效强度就越大。
药物的作用是双重的:既有治疗作用,也有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良反应。几乎所有的药物都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只是反应的程度和频率不同。
治疗效果:凡是能够达到目的的效果,都称为药物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意外或意料之外的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后效反应、副反应和身体依赖性。
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致畸、突变、致癌等。
特别谈谈副作用
很多患者对药物的副作用非常忌讳,甚至一提到副作用就不敢用药。那么有什么副作用呢?
副作用是指使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良反应。副作用一般比较轻微,是可逆的功能变化。产生副作用的原因有:药物选择性低,作用范围广。当其中一种作用用于治疗时,其他作用就变成了副作用。比如麻黄素在治疗过程中对中枢神经有兴奋作用,可使患者失眠。
了解其他药物反应
毒性反应(Toxie ettcct):指过量的剂量或用药过程。这通常发生在超过极限的时候。有时,由于患者的基因缺陷、病理状态或药物组合等原因,敏感性可能会增加,导致治疗剂量出现毒性反应。急性毒性:因服用剂量过大而引起的毒性。慢性毒性:因长期使用而逐渐发生的毒性。
过敏又称过敏反应,是致敏患者对某种药物的异常特殊反应。它只发生在少数患者身上,与已知药物作用的性质和剂量无关。过敏反应的表现各不相同,难以预料,一般不会第一次出现。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容易发生交叉过敏反应。比如青霉素可能引起过敏性休克,氯霉素可能引起。
副反应:这是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也称治疗矛盾。比如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时,由于许多敏感菌株被抑制,肠道菌群平衡失调,使一些不敏感的细菌,如耐药葡萄球菌和白色。
念珠菌等真菌大量繁殖,引起葡萄球菌伪膜或念珠菌病等继发感染,称为双重感染。
后效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但生物效应仍存在。比如长期服用巴比妥类药物后,第二天早上仍有嗜睡、头晕、乏力等宿醉效应;少数药物,如高剂量夫西地胺和链霉素,偶尔会引起永久性的。
长期耳聋等。,发生耳聋时,血药浓度已无法测量,但遗留效应存在。
致畸是指致癌、致畸和突变。
致癌作用:由药物诱发或引起的癌症称为药物致癌作用。
致畸:药物引起的胎儿畸形。目前认为,胚胎在发育的前三个月发育分化最快,最易受药物影响,所以妊娠前三个月应慎用药物。
诱变:某些药物可引起遗传因子突变或染色体异常,引起细胞和组织的异常生长,称为诱变。
提示:专家介绍
刘立平,解放军第302医院药剂科副主任,主任药师,中国药学会高级会员,胡方军总后勤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军队药品审评专家库成员,全军药品监督员。主要工作方向为临床合理用药、药掌信息管理和医院药学工作。
温馨提示:以上的用药常识,我想大家都知道,所以你以后要小心,尤其是小孩子,一定不能乱吃中草药,否则身体会受到威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