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可可西里,被野牦牛袭击,除了藏羚羊,还能看到什么?
“可可西里”是蒙古语,意思是“漂亮的姑娘”。那是一个众所周知却又极其神秘诡异的地方。亿万年前的地质运动将一个全新的高地抬升到世界之巅,这就是被称为地球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由于地处高寒地带,气候恶劣,淡水缺乏,植被稀疏,常被称为人类生活的禁区。但对她的原住民——野生动物来说,这是他们的家,天堂,乐土。
可可西里在哪里?
多年来,世人只知道她的名字、传说和一个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却很少有人知道她在哪里。可可西里隶属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与西藏羌塘、新疆阿尔金山相连,是中国最大的无人区之一。1999年9月,更名为“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全国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最高点6860米。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建立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2017年7月7日,可可西里获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1处世界遗产地。
可可西里怎么走?
自1992年7月索娜姆大捷组织全国首支武装反盗猎队伍以来,可可西里的生态状况逐步得到改善,各级相关部门也逐步出台了保护可可西里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自2015起,可可西里管理处森林公安局发布《关于禁止可可西里地区非法穿越活动的公告》,禁止一切非法穿越活动。换句话说,不是所有人都能去可可西里的,绝对禁止非法进入和穿越。在可可西里的任何活动都需要相关部门的批准。对于神秘的可可西里,其实我们会在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上不同程度的经过可可西里缓冲区和一些核心区。在路上,我们可以欣赏可可西里美丽的风景和野生动物。需要注意的是,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不能离开高速公路,不能与野生动物有任何接触。如果让你进入可可西里腹地进行科学考察和生态体验,你一定不能错过这个非常难得的机会。如果没有办法拿到批文,我给你看看真正的可可西里是什么样子。
有所察觉
为此,我查阅了很多关于可可西里的资料。在关于这片土地的故事片、纪录片、文章和照片中,有一部叫《平衡》的电影深深震撼了我。没有抒情的旁白,没有精美的画面,没有精致的特效,没有电影明星的加盟。只有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事情的记录,无畏的战士,无辜的生灵,猖狂的土匪。让我停止这片土地,点燃防御的火焰。
可可西里生态稳定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约有150种垫状植物,其中可可西里有50种。可可西里共有种子植物265,438+04种,其中84种为青藏高原特有。可以说,可可西里是地球上植物家族最后的伊甸园。除了生长在这里的植物家族,她并不是高原动物最后的栖息地。在这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中,有许多以高原精灵藏羚羊为代表的野生动物。30种哺乳动物、54种鸟类和6种鱼类在雪山和草原的保护下茁壮成长。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中,可可西里选择了藏羚羊,藏羚羊是可可西里最具代表性的物种,具有独特的生理习性和结构。每一只藏羚羊,都凝聚着可可西里这片严酷的土地筛选、锤炼、凝结出来的生存密码。
珍贵的不仅仅是这里的动植物。可可西里具有典型而完整的高寒生态系统,包括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沼泽草甸、高寒稀疏植被、高寒荒漠、高寒荒漠等植被类型。在永久冻土和岛屿永久冻土中发育的广阔沼泽,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湿地。鸟儿在翱翔,马蹄在奔驰,成千上万的生物在可可西里这片古老而狂野的土地上,谱写了地球上最惊心动魄的生命乐章。也正因为如此,可可西里赢得了青藏高原珍稀野生动物基因库的美誉。这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重要领域。
到达玉树
2016.12.6,我从北京飞到玉树。我记不清多少次飞了2500多公里。从2015开始,我就深深扎根在这个地方。很多朋友给我起了个外号叫“玉树小王子”。虽然搞笑,但确实印证了我对这个第二故乡的深厚感情。当你第一次呼吸到来自高原稀薄却纯净的空气,当你第一次被赠予洁白的哈达,当你第一次听到优美的康巴歌曲,当你第一次品尝到醉人的青稞酒,当你第一次看到热情的康巴舞蹈,你一定会以全新的面貌爱上这个高原小镇玉树。
除了地震,玉树还有很多值得了解的地方,是青海省第一个,全国第二个民族自治州。玉树是中国第51世界遗产可可西里的所在地。玉树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所在地。玉树是康巴文化的发源地;玉树是昆仑山东部最高峰玉珠峰的所在地。此外,众多的山脉和河流,美丽的风景和人民,悠久的历史和文化都使玉树成为世界上最有潜力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熟悉的街道,熟悉的城市,因为经停西宁,飞行了整整一天。简单穿衣后,参加了“可可西里科研”工作会议。第一次亲身听经历过的专家讲述可可西里。与查阅资料相比,这样的信息更加立体和全面。在详细讲解了可可西里的现状,各小组分工明确,知道了注意事项后,进入可可西里的第一项工作就完成了,大家怀着无比的热情和难以抑制的兴奋回到了酒店。那种久久不能平静的激动,竟然让我在这个熟悉的高原小镇第一次失眠。
英雄广场
2016.12.7,清晨,在太阳爬上玉树顶峰之前,这里的人们早早就来到了格萨尔王广场。队伍包括玉树旅游局工作人员、中科院专家、横断山科学家、可可西里巡护员、纪录片摄制组、高原急救医生、后勤保障队等。,也已经组装好了。车队中的领航车、领航车、客车、保障车、医疗救援车也整装待发,一场庄严而简单的仪式正在进行。庄严宣誓后,在玉树州人民和广大环保人士的关注中,本次科考之旅从玉树出发,途经治多县、曲麻莱县、不冻泉、昆仑山翡翠珠峰、索南达杰保护站、新生湖、库赛湖、卓乃湖藏羚羊聚集湖、太阳湖,最终到达布卡达坂峰,行程1000多公里。
有一个关于可可西里的故事,也许最广为人知的是索娜姆大捷保卫可可西里,保护藏羚羊的故事。藏羚羊进化成无与伦比的皮毛可能需要几百万年,这是终极皮毛,藏羚羊生存的宝藏,但也成为了它们的死亡之衣。在盗猎者的枪口下,纵然几百万年的自然演绎,进化结晶,环环相扣的生存法则,坚定无比,却被冰冷的子弹刺穿,在弹孔里留下贪婪的味道,枪口正走向血腥的黄昏。眼里只有自私利润的人奔向繁荣,留下了这一池消失的人性。可可西里每一只藏羚羊和其他野生动物的命运,都与人类赖以生存的这个蓝色星球的命运息息相关,也与人类自身的命运息息相关,但那些被利益驱使的偷猎者却并不在意。
在索娜姆大姐的家乡——青海玉树治多县,有一个广场叫英雄广场。在这里,治多县领导亲自讲述了索娜姆大街的故事。这不仅是一个英雄的故事,更是可可西里千千万万人的缩影。站在这里,只有敬畏。英雄广场雕塑后面的长廊详细介绍了索娜姆大姐的生平事迹。
他的牺牲震惊了当时的社会各界,而就这样,可可西里的保护和反盗猎行动得到了更多人力、物力、财力的帮助。今天的可可西里更加祥和安宁。不再有偷猎者的嗜血杀戮,不再有偷猎者谋取暴利的疯狂挖掘,不再有弥漫的硝烟和倒在血泊中的英雄。
索南达街保护站
2016.12.9,冬天的凌晨,曲麻莱县城冷得让人瑟瑟发抖。休息一天后,队员们早早起床收拾行李。可可西里是无人区,即使在相应的保护站,仍然物资匮乏。为了不给巡逻队增加额外负担,接下来几天的所有补给都要在这里准备。提前采购的蔬菜、肉类、饮用水等生活必需品,以及氧气、急救药品、车辆应急工具,装满了三辆后勤保障车。深入可可西里,衣食住行都得靠自己,帐篷睡袋也是满满一车。
在去第一站——玉珠峰、昆仑山的路上,我们经过了索娜姆大捷英雄纪念碑。队员们在英雄遗像前鞠躬,献上象征吉祥、和平、神圣的哈达。韩梅老师是队医,是英雄索娜姆大姐的同学,每次她来这里都会忍不住哭。索娜姆达杰曾12次进入可可西里无人区,进行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保护藏羚羊,被誉为可可西里野生动物保护第一人。
1994 65438+10月18,40岁的索娜姆大姐和4名队员在护送歹徒前往太阳湖途中,遭到歹徒袭击。当人们在可可西里的无人区找到他时,他还在不停地换子弹。索娜姆大姐牺牲后,1997年8月,由民间环保人士出资修建了索娜姆大姐烈士纪念碑。纪念碑矗立在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昆仑山口的青藏公路旁。纪念碑高5.8米,正面嵌有烈士遗像,背面用藏汉两种文字记述了烈士索娜姆达杰的生平事迹。10多年来,由于冻土层变化和地震,碑体向南倾斜约25度,下沉约20厘米,护栏面大理石贴面多处脱落。新纪念碑于2013年8月竣工,更大更宏伟。过往车辆或停下来致敬,或按响喇叭,用自己的方式向英雄致敬。
这里往东10公里就是昆仑山东部的最高峰——玉珠峰。昆仑山之南的广大区域就是著名的可可西里。到达翡翠珠峰脚下,感受到了人的渺小,雄伟的昆仑山一直是书里有神奇故事的地方,如今矗立在眼前,让人感叹!叹的是6178米的雄伟身影,叹的是白雪旗云的大美,叹的是经年累月堆积的壮观冰川,叹的是明显上升的雪线和这条冰川融化留下的痕迹。从昆仑山珠穆朗玛峰脚下回望可可西里,是一片广袤的土地,一片褐色的土地,透露着神秘的土地,一片充满未知的土地。
在可可西里东缘,昆仑山口南2952公里处,青藏公路最初只是一个没有地名的地方。它正好位于青藏公路的未冻泉和五道梁之间,靠近楚玛河。现在,一个新的地名已经清晰地标示在地图上:索娜姆大街站。
远远望去,一辆类似红白相间的轻型钢结构拖车,如童话一般,矗立在丘马尔河边的荒地上。它就像高原上的一个哨所,向世界宣布保卫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誓言。屋顶上,一排汉字“索娜姆大捷保护站”像烈士生前一样矗立在无边的旷野上,深情而警惕地守望着,不给任何侥幸分子任何可乘之机。几年来,在各方面的努力和帮助下,索娜姆大捷保护站已从简单的轻钢结构活动房逐步扩建为设备较为齐全的砖房,能够满足巡逻队员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那天晚上,我们队员一起干活,一起吃饭,保护站的床位不够,就用一些席子做了个铺位。和队友同吃同住,虽然条件略显艰苦,但能更好的融入其中,体验这种不一样的生活。
可可西里的星空是明亮的。我一直痴迷于拍摄星空。我拒绝错过这样一个特别的夜晚,但我也被告知不要离开保护站的大门,因为这里经常有大型野生动物。太阳能电池板用于保护站发电已经成为一个很好的前景。夜更深时,远处狼嗥,近处蹄腿飞去。撞楼,这一夜不仅收获了可可西里的一片星空,也让我对这里越来越着迷。
第一次遇见藏羚羊
2016.12.10,队员们起得很早,每个人都精神饱满,虽然索娜姆大捷保护站海拔近4500米,青藏铁路上的火车穿过冉冉的朝阳。车队从保护站旁边的一个岔路口踏上了可可西里真正的路。刚到可可西里的时候,对它有一种固有的印象,然后才一扫而光。虽然是冬天,草甸已经黄了,但这苍山大园连着高耸的雪山,挨着紫蓝色的碧绿湖泊,到处都是我从未见过的美景。
可可西里,一个美丽的姑娘,像母亲一样,胸怀宽广,默默哺育着怀里的每一个生灵。我呢,觉得他是个男的,像个光着肩膀,头发乱蓬蓬的康巴人。他清高冷酷,眼神坚定。一只手臂撑起了这里的世界。每一个带着高原气息悄悄走过的精灵,都在他坚实的心灵里,遮风挡雨。
由于独特的地理气候,这里成为了除极地之外地球上最大的无人区。随着岁月的变迁和地质的变迁,成百上千个幽静的湖泊像破碎的玉珠散落在她无垠的肌肤上。除了风声和雨雪飘落的破碎声,野牦牛、野驴、白唇鹿、藏羚羊等高原精灵是她的常年伴侣。自2009年9月以来,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卓乃湖藏羚羊聚集湖不断漫溢,向东南方向奔流近300公里,形成一条宽30米至50米、深20米至30米的河流,使卓乃湖藏羚羊聚集与库赛湖、海顶诺尔湖串联起来。溢出的湖水淹没了近百个小湖,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面积约200平方公里的新生湖泊。
在去新湖的路上,我第一次看到飞奔的藏羚羊,精灵般的身影,优美的飞翔姿势,从身后长长的尘土中走出来。那是一次自由的出场,一次自然的出场。如果你和我一样见证了这一切,你会相信,它能在这片土地上生存几千万年,是因为它属于这里。我拿起相机,150-600mm的镜头在矫健的藏羚羊面前显得特别沉重,仿佛空气在那一瞬间凝结了,只剩下它小跑的身影,我无声的呼吸和闪烁的快门声。终于,我捕捉到了它醉人的姿态。
可可西里的天气复杂多变。没想到,我们遇到了沙尘天气,风沙中没有出路。为了安全,我们求助于五道梁保护站进行维修。五道梁保护站和索南达街保护站的布局几乎一样。据保护站工作人员介绍,后来统一了。
突发沙尘暴
2016.12.11,五道梁又有一条通往卓乃湖藏羚羊聚合的路,与其说是路,不如说是巡线在山梁上留下的车辙痕迹。看起来马平川的可可西里实际上是一个危险的地方。这时候冬天还好,没有沙化的地方是一片冻土,夏天汽车留下的痕迹依然清晰可见。大部分河流在旱季已经结冰或露出河床,只有少数盐湖波光粼粼。在可可西里开车,没有经验丰富的巡警指引,很容易迷路。最安全的方法是顺着车辙印走。
越往可可西里腹地走,越能遇到成群结队的野生动物。藏羚羊无疑是这里的主人。从最初的三两个,四五个,到现在有十几二十个大队伍跑在我们前面。通常在这个时候,藏羚羊队往往由一只公羊带领,这是它们繁衍后代的信号之一。
每年的6月5438+065438+10月,是藏羚羊的交配季节。这时可以看到雄性藏羚羊在追逐雌性藏羚羊。次年4月,怀孕的藏羚羊从三江源、羌塘、阿尔金山的各个角落聚集到位于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腹地的卓乃湖藏羚羊聚集区。这是一次充满希望的迁徙,一次珍爱生命的迁徙,一次对这片沃土的致敬。当时的卓乃湖藏羚羊聚集地成为藏羚羊的大产房,这里气候温和,水草丰富。
弱小的生命似乎从一开始就有顽强的力量。迁徙路途遥远,尤其是穿越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的时候。警觉,他们对火车的轰鸣声特别敏感,对过往车辆充满恐惧。如今,每当藏羚羊穿越公路时,都会有志愿者组织的“生命红绿灯”,过往车辆也越来越积极地配合这一行动,让藏羚羊安全迁徙回卓乃湖藏羚羊聚集地。
当我们即将到达卓乃湖藏羚羊聚集地时,我们遇到了旅行中最糟糕的恶劣天气。一阵令人心寒的沙尘暴吹向卓乃湖藏羚羊聚集的方向,这是此行第二次遭遇沙尘天气。人们几乎无法站在车外,黄沙正一步步向他们逼近。不一会儿,车队就被吞没在沙尘暴中,能见度几乎为零。车身外呼啸的风卷起尘土拍打着车窗,瞬间的风力让静止的越野车摇晃着车身。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焦急地等待着领航车的指引,眼看就要到目的地了,谁也不想放弃,不想再回头。
向窗外望去,心里忐忑不安,看着窗外飞沙走石沿着窗玻璃下缘堆起一层小小的“沙丘”。最后,对讲机里传来了指令。根据专家的判断,这次沙尘暴与卓乃湖藏羚羊聚集区的决口有直接联系,所以我决定放慢速度继续前进,为尽快查明这次沙尘暴的原因做好准备。这一次,话音刚落,我就看到领航车的车门在大风中难以打开,喊我们都下车。我们看到,在大家不知所措的时候,这次科考之旅的大旗已经迎风展开了。每个人都明白,在这场罕见的沙尘暴中留下一张珍贵的照片是必要的。
天色渐暗,原本在沙尘暴中受阻的车队又将面临困境。在直线行驶了很长一段时间后,领航车突然90度转弯,向山坡方向驶去,车队紧随其后。沙尘暴逐渐变小,天空逐渐明朗,我们在日落前成功突破了沙尘暴的包围圈。卓乃湖藏羚羊聚集保护站地势较高,从这里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卓乃湖藏羚羊聚集,而正是在卓乃湖藏羚羊聚集区形成了持续的沙尘暴。
银色的月光照亮了可可西里,风停了,劳累了一天的队员们卸下了物资,准备晚餐。专家们正在分析沙尘暴的具体原因和第二天检查的方向和路线。条件有限,物资匮乏。没有人关心食物和味道,也没有人关心我们住的地方是否舒适。对于第一次来可可西里的我们来说,这已经很不错了,但是面对常年扎根于此的巡逻队,我们没有资格挑剔。
脆弱的生态
2016.12.12.在全民网购的日子里,我们在可可西里,一个没有互联网的地方,只有这脆弱的生态和许多珍稀的野生动物。一大早,考察队收拾行装,出发前往卓乃湖藏羚羊聚集地。冬天,卓乃湖藏羚羊聚集区的表面已经覆盖了一层厚厚的冰。从保护站的远处看,卓乃湖藏羚羊聚集区像一面银色的镜子,闪闪发光。
离保护站不远处,车队停了下来。这里原本是卓乃湖藏羚羊聚集区的湖边,现在因为卓乃湖藏羚羊聚集区的大堤决口,变成了光秃秃的沙地,这也是卓乃湖藏羚羊聚集区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继续前行到卓乃湖藏羚羊聚集地,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原本被湖水覆盖的土地暴露在空气中风化后的痕迹。
2011年8月中下旬和9月初,可可西里腹地的卓乃湖藏羚羊聚集区水位迅速上涨,以至于在湖东岸决口,溢出的洪水冲出高原上一条又深又宽的泄洪沟,流入库赛湖。由此,卓乃湖藏羚羊聚集区面积由280平方公里缩小到168平方公里。当年9月20日至30日期间,库赛湖水溢出,在东部与海丁诺尔湖相连。在海丁诺勒湖的东侧,还有一个小湖叫“盐湖”,后来海丁诺勒湖泛滥,涌入盐湖。扩建后的盐湖岸边距离青藏公路不到8公里,也就是现在的新湖。
远处扬起的烟尘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此时卓乃虎藏羚羊聚集不具备形成沙尘暴的条件。原来是几只雄藏羚羊在飞。为了捕捉到这美妙的画面,镜头不得不跟着它们,我不得不佩服藏羚羊的速度,几乎让人头晕目眩。600mm镜头,像机关枪快门一样留下他们的身影。
从高处看卓乃湖藏羚羊聚集,临近下午2点10分,卓乃湖藏羚羊聚集湖开始吹起沙尘,随后向东散去。随着时间的推移,灰尘会越来越大,直到形成不同规模的沙尘暴,席卷到卓乃湖藏羚羊聚集地以东。试点小组立即决定尽快下山,调查卓乃湖藏羚羊聚集区的决口情况。
下山后,在卓乃湖藏羚羊聚集地有一段路需要在冰上行进。我只有在卓乃湖藏羚羊聚集区的上方,才能感受到决堤对卓乃湖藏羚羊聚集区的破坏有多严重。岸边曾经的水位线清晰可见,曾经水草丰美的产房如今满目疮痍,令人惋惜。如何治理是个大问题。如果任由卓乃湖藏羚羊聚集这样发展下去,我们以后可能再也找不到卓乃湖藏羚羊聚集了,只剩下一条“卓乃河”。但在可可西里,任何人为的干预(挖坑、修坝、治河)都是非自然的干预,而这种非自然干预的结果往往是不可控的。
在一条有明显冲刷痕迹的东西向山沟前,我们看到了卓乃湖藏羚羊聚集区的决口处。至今仍有湖水持续流出。虽然是冬天,但是湖水顺势流下,在极寒温度的作用下形成落差两米左右的冰瀑,这只是第一级。冰瀑下形成一个小湖,也是被不均匀的冰覆盖,然后一个落差更高的小瀑布沿着溃坝时被巨量湖水冲击的河道流下新湖。
夜幕降临,房间里的藏族兄弟一边做晚饭,一边哼着家乡的歌,整个房间都跟着哼唱起来。保护站外几乎没有声音。辽阔的可可西里似乎睡着了。与宁静的地球不同,头顶的星空沸腾了。月光虽然在工作,但还是像倒挂的星碗一样迷人。
惊心动魄的一幕
2016.12.13、卓乃湖藏羚羊聚集调查在获得充足的样本和数据信息后告一段落。原计划的太阳湖和布卡达班峰之旅也因试点车探路时道路受阻无法通行而取消。所有成员都有些沮丧,这意味着“探索可可西里”之旅将提前结束。但早前未能实施的露营计划,决定今晚实施。有人赞同,有人选择退出。自然,我属于批营。
据说回程会比你去的时候出现的快,但是这次特别长。沙尘暴来的时候掩盖了车辙,领头车只能通过传统的定位方法辨别方向。即使经历了无数次,还是走错了路。来的时候只看到成群的藏羚羊,回来的路上惊喜地收获了野牦牛、藏野驴、羚羊。西藏野驴大概是整个藏区最好的野生动物,由于天敌很少被捕杀,其数量一直处于比较高的基线。灰色的皮毛在雪山、草原、湖泊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正当我悠闲地拍摄窗外的风景时,惊险的一幕发生了。
也许我们的车队在寻找路线时不小心侵入了野牦牛的领地。三只逃跑的野牦牛消失在地平线后不久,最大的野牦牛径直向我们的车队冲来。各车立即采取应急预案,紧急避险。然而尾车被死死盯着,巡警指挥着尾车的行动,但这头嚣张的野牦牛却不依不饶。经过一番斗智斗勇,终于躲过了野牦牛极具杀伤力的攻击。
野生牦牛和牧民养的牦牛不一样。他们谨慎但无所畏惧。即使他们受伤了,他们也不会倒下。巡警说这是特例,但也时有发生。在保护野生动物的前提下尽量避免。如果有危险,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侥幸逃脱了这头愤怒的野牦牛,这也让我们在随后的驾驶中更加谨慎。
在农历的15日,月亮是每个月中最大最圆的一天。今天,月亮升得很早,很亮。当车队到达五道梁附近时,它在背风处找了一个今晚宿营的好地方。帐篷点缀着月光下的可可西里。绿色多功能帐篷承担了厨房的重任。海拔4000多米,零下20度,饮用水已经冻在一起扔进锅里。红糖、酒醅、饺子都是啧啧有声,又甜又糯的晚餐上桌了。
这种体验可能很多人一辈子都体会不到。当我住在帐篷里时,温度低至零下30度。极寒的天气使帐篷内外都结了一层厚厚的霜。当我打开保温杯的时候,连瓶口内侧都已经凝固冻结了。好在保暖措施很充足,睡袋很暖和。我闭上眼睛,却睡不着。来到可可西里的最后一个晚上,我失眠了,和我来之前一样。
走出帐篷,月辉正闪烁在月圆之夜,星光就像这里的每一个夜晚。短短几天,能写出来的只是经历的一小部分,那些让我震撼的场景和经历会伴随我一生。
从此,可可西里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名字,一个地方,更是一个品牌,一种依恋,一种震撼,一种重生。名利场里的人追求虚幻的成功,走遍天下的浪子只是想被美景俘获。但当你来到可可西里,生命的伟大和生态的脆弱离我们并不遥远,与我们息息相关。所有不负责任地浪费资源和破坏平衡的行为都会适得其反,对我们自己造成不可逆转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