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木湖、太湖、鄱阳湖、微山湖和艾比湖

那木湖是中国第二大咸水湖,也是世界上最高的湖泊。湖面海拔4718米,东西长70公里,南北宽30公里,面积1920平方公里。当你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坐在湖边的时候,你看,蓝天连接着这片蓝色的泻湖,是那么的宁静,遥远,圣洁。大概正因为如此,藏民称之为“天湖”,与阿里的马邦雍湖、浪卡子县的羊卓雍湖并称为西藏三大圣湖。那木湖中心有五个岛屿,最大的一个是1,面积为1.24平方公里。此外,还有五个深入湖中的半岛。北岸有一个扎西半岛,最大1,10平方公里。岛上有美丽的喀斯特地貌:溶洞、石林、天生桥等。岛上还有著名的扎西寺,香客必来朝拜圣湖。一到羊年,按照藏族传统,要沿着那木湖顺时针转,也就是所谓的羊年朝圣,扎西寺,甚至200公里的湖岸线,真是壮观!西面,海拔711米的念青唐古拉山历历在目。山上的冰冻冰川是那木湖的固体水源,藏民将其视为那木湖的保护神。那木湖以北是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的藏北高原,地势平缓,略有起伏,就是真正的羌塘草原。在那块土地上生活的人真的很少。40万平方公里内只有6万户,10平方公里内平均不到1户。草原深处的牧民淳朴可爱,那木湖边住着几十户人家。春天去的话,正好可以看到草原牧民的热情大迁徙,因为夏天来了,牧民们要带着家人和家眷把牛羊赶到雪山脚下更远的牧场,而把靠近国家心脏的牧场留给牲畜过冬。“以水为生”,也就是羌塘,还是这么古老的生活方式。

鄱阳湖是一个古老的断陷湖盆,大约在654.38+0.35亿年前沉入一个巨大的盆地,六七千年前积水成湖。由于历史上长江改道和人类活动,大量泥沙淤积湖中,导致湖泊不断萎缩。鄱阳湖汇集江西、抚州、无锡、广西、秀山五条河流的水,然后漏入长江干流。随着水量的变化,鄱阳湖大起大落,具有自然调节水量和蓄滞洪的功能。

鄱阳湖南北长173 km,东西宽74 km,平均宽度16.9 km,岸线长1200 km,湖体面积3283平方公里(湖口水位21.71 m),平均水深8.4米,最深点25.400±500。储存后从湖口流入中国第一大河长江,每年流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河、淮河、海河的水之和。这是一个季节性和吞吐量湖。鄱阳湖水系面积16.22万km2,占江西省流域面积的97%,占长江流域面积的9%。其年径流量为1525亿立方米,占长江流域年径流量的16.3%。

“太阳即将西沉,微山湖一片宁静……”因飞虎队的嘹亮歌声而闻名全国的微山湖,山清水秀,风光旖旎,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于一体。商代后期的魏子曾在虎岛避难,葬于此,微山岛、微山湖、微山县因此得名。

微山湖面积1.260平方公里,南北长1.50公里,东西宽6-25公里,平均水深近2米,最高水位超过40米,库容60亿立方米。京杭古运河贯穿整个湖南北部。湖滨东临群山,西临平原,南临富饶的苏北土地,北接孔孟圣贤之乡。微山岛、湖上渔村、良渚墓、伏羲陵、六合泉、飞虎队纪念公园...就像撒在湖里的珍珠。

微山湖清澈的水面上,风帆点缀,轻盈的水鸟在翩翩起舞;10万亩红莲白鹤在绿水碧波中竞相开放,1000万亩芦苇在五色水草间迎风摇曳...在一个渔村,你可以和渔民一起织网采莲捕鱼;登陆湖心岛,可以品尝到水乡古镇的莲藕菱角和湖味。成为飞虎队的一员,听渔村传奇;做一天微山湖人,洗去人间尘埃。

微山湖,历史悠久,风景秀丽,渔村风情淳朴,欢迎八方游客!

太湖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和无锡市,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是1982公布的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太湖风景区以48岛72峰著称。人们说,“太湖很美,美在太湖山水”。这里山水结合,层次丰富,形成了“山外青山湖,戴锋丛洞泉”的自然画卷。在欣赏太湖“美味”风光的同时,还可以游览江南名山、名园,探寻历史。太湖东、北、西海岸及湖中岛屿是吴越文化的发源地。这里有大量的文物古迹,如春秋时期的和吕城、越城遗址、宋代的大运河、唐代的宝带桥、宋代的紫济南寺、元代的天池石屋、明代的杨湾街、宜兴三窟、无锡三山、苏州东西洞庭山等众多名刹、古刹和古典园林。还有伏羲、吴王、勾践、孙子、、、项羽、范仲淹等历史人物的传说和各种遗迹。

艾比湖位于新疆北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缘,是准噶尔盆地西南缘最低的集水中心。由于湖泊面积逐年缩小,且处于新疆著名风口阿拉山口的下风向,1500平方公里的裸露干涸湖底成为危害北疆的最大尘源。记者在湖西看到,湖床上松软的沙子上覆盖着芒硝。稍有风吹,芒硝粉尘和细沙颗粒随风扬起。

每当大风掠过艾比湖干涸的湖底,盐和灰尘就会在瞬间翻滚,天空一片漆黑。田地、房屋、电线等。在灰尘经过的地方覆盖着厚厚的沙子。20世纪90年代以来,艾比湖附近精河县平均浮尘天气达到112天,是60年代的9倍,年降尘量达到每平方公里289吨。

长期从事艾比湖生态问题研究的专家李夏玲说,艾比湖流域生态恶化实际上已经成为困扰新疆的第二大生态问题。艾比湖干涸萎缩导致的地下水位下降,大大加速了盆地周边地区的荒漠化,荒漠化速度达到每年38平方公里。

据专家估计,每年大风从艾比湖湖底卷起的沙尘和盐尘高达480万吨,这使得数百公里外的乌鲁木齐也受到沙尘暴的侵袭。

艾比湖曾经像一把伞,维系着这个地区乃至整个北疆的生态平衡。但现在,新疆最大的咸水湖只剩下530平方公里,大规模的萎缩造成了沙尘暴天气。附近地区的居民苦不堪言。每当刮风的时候,他们就把塑料袋带出去,蒙住头,防止沙尘暴。刮风天,“风吹石头跑”随处可见。

据了解,近十年来艾比湖附近的精河县,沙化、碱化草地占全县可利用草地面积的70.2%;给当地农牧业造成了巨大损失。不仅如此,大风卷起的盐尘落在输电线路上,平均每年造成近30次大面积停电。仅精河县每年因沙尘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超过5000万元,间接损失达数亿元。

艾比湖附近的312国道因路基风蚀、路面埋沙等原因,先后三次改道,途经艾比湖西岸140 km路段的亚欧大陆桥也经常因流沙掩埋铁路而中断。铁路部门表示,艾比湖沙尘暴已成为保持第二亚欧大陆桥畅通的最大威胁。记者在艾比湖附近的铁路线旁看到,路基两侧几个月前才竖起的芦苇防风墙,要么被吹倒,要么被黄沙掩埋。一位铁路技术人员指着两三米高的沙龙说,每次沙尘暴来的时候,这些沙龙都会把铁路线埋没。虽然每年都投入巨大的防风资金,但沙龙并不能停止前进的脚步,每年沙尘暴给铁路部门造成的损失都在千万元以上。艾比湖附近的亚欧大陆桥路段一度有10多公里,因为沙尘暴太多不得不改线。

据了解,历史上有11条大型河流注入艾比湖,但目前只有泾河和博尔塔拉河在秋冬季有大量的水注入湖中,奎屯河等多条河流在注入湖中之前就因两岸用水过度而干涸。

艾比湖流域生态恶化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大规模围垦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为了灌溉大量新开垦的农田,在湖泊中上游修建大型水渠引水,而耕地大面积增加,入湖水量逐年减少。

耕地和绿洲面积的增加并没有改善当地人的生活环境。相反,这个干旱地区的地下水位在逐年下降,稀疏的沙漠植被正在大量死亡,气候越来越干燥,很多地方已经不适合人类居住。

一系列负面效应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人们不得不正视曾经以为被打败的大自然,不得不花费巨大的人力财力来弥补过去的掠夺式发展。

鉴于湖面逐年萎缩导致周边生态环境迅速恶化,新疆一些生态专家呼吁,加强艾比湖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维护现有湖泊面积。近年来,新疆先后实施了艾比湖主风道治理工程、两河(泾河、燕子河)下游节水工程和植树种草工程,使该地区荒漠植被得到有限恢复,艾比湖流域生态环境艰难维持。

但是,这些措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艾比湖生态恶化的趋势。专家表示,对水资源的过度追求和开发是艾比湖流域生态恶化的主要原因,但要解决艾比湖的生态问题,不仅在于正确处理水土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还在于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资源节约的关系,关键在于解决湖泊补水问题。据测算,维持艾比湖和湿地目前的水平至少需要8亿立方米的水量,该地区的水资源总量根本满足不了需求。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验,大多数专家认为,有必要确保艾比湖流域的生态不

慢慢来。有很多事情。自己找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