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在中国文化中扮演什么角色?
竹子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用途广泛。竹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利用涉及衣、食、住、行、用。竹子用于建筑的历史也很悠久。在古代,竹子在人类从筑巢、穴居到地面居住的进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江苏吴县草鞋山遗址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竹子。汉代的甘泉竹楼和宋代的黄冈竹楼都以竹楼闻名。
从服饰方面来说,竹子在中国人服饰的起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竹子为材料,以竹子为冠的竹鞋、竹帽、竹伞,自秦汉以来一直在使用。竹布是唐代岭南地区一些郡县的重要贡品之一,竹子也是古人的装饰材料,可见竹子对人类服饰文化的杰出贡献。
从吃的方面来说,竹笋是非常受欢迎的美食。据先秦文献记载,竹笋在3000多年前就是餐桌上的珍贵之物。竹笋的吃法很多,可以烹饪成千上万种美味。竹子还具有特殊的医疗价值。在中国最早的医学书籍中,就有用竹子治病的历史记载。竹子全身都是宝,用叶、果、根、茎制成的竹茹、竹汁都是疗效显著的药材。
交通工具和设施的出现和发展是中华文明的标志之一,竹子在交通运输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古代交通工具和设施的起源和发展与竹子密切相关。古代人用竹子制作竹车、竹筏、船和桥梁工程,创造了世界交通史上的许多第一案,为世界交通工具和设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从人类生存环境的角度来看,竹子也发挥了它的特殊作用。古代先民发现并重视竹子作为屏障保护城市和房屋安全的作用。历代都有用竹子做栅栏的传统,用来防贼,保护城市和房屋的安全。竹林因其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降低噪音、净化空气、防止风害等功能而受到人们的青睐。古今中外的人们都喜欢用竹子来保护和美化人类的生活环境。
考古资料证明,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早期,古代先民就开始用竹子制作竹制器皿。Xi安半坡遗址出土的属于仰韶文化的陶器,底部有竹编织物的印痕;南方良渚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竹纹印花陶器;浙江吴兴前山阳遗址出土了200多件竹器。随着社会和文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竹制品的种类越来越多。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竹器的生产已经成为当时社会中一个重要的生产部门——竹制手工业,竹器已经成为当时普罗大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汉代竹器有60多种,晋代有100多种,唐宋有近200种,明清有250多种。
由此可见,竹子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展现了竹文明的风采。所以,竹子与人生活的关系,正如苏东坡所说:“吃笋子、放屁竹瓦、扛竹筏、煮竹薪、穿竹皮、订竹纸、走竹鞋的人,一天不能没有这位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