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畅销书是如何成为现实的?

写书是有办法的。

最近很多朋友问我怎么写书。

我想出一本育儿书,可以吗?

我想写一本整洁的书,你同意吗?

我想写一本关于快速烹饪的书,应该很有市场吧?

一个编辑找我要稿子,但是需要付6万出版费。合理吗?

好吧,关于写书,我告诉你最简单的流程。

1.看类似的书,确定写书的标准。市面上有哪些类似的书,是谁写的?卖得好吗?(看评论的数量和质量)?这本书的卖点是什么?如果我写,能超过吗?为什么能超过?

市面上有很多育儿、分类、烹饪、健康养生等书籍。想写前人,就得付出比前人更大的努力。很多人都不如前辈,写出来卖不出去。

还有一些人看了别人的书,说这里有缺点,就想自己写一本。但如果他们真的看了别人的书,应该问问自己为什么卖得好,而不是为什么写得差。

别人卖的好,肯定是做对了,赢了一些好牌。你看不到这些。你觉得你写的好就应该能卖的好。你天真吗?

2、确定题目

我要为谁读这本书?这种人为什么要看书?他们想看什么样的书?我这本书的出发点是什么?

人们有很多方法获取信息。很多人宁愿看今日头条也不愿意看书。你应该确保你的书有真正的读者群。

如果中国一万个成年人中有一个买我的书,卖书就不是玄幻游戏了。

3.写提纲

书要分成哪些章节,用什么逻辑来跟内容?目录中有哪些写作点,为什么这些点的标题会抓人?

如果你写不出吸引人的大纲,基本上就别指望这本书会吸引人。

4.样本编写部分

写一段给你看体裁风格,文笔风格,图文风格,抛给自媒体看阅读量的反应。一般好文章放在哪里都会是好文章。

当然,稿件还是不同于微信微信官方账号的文章,会写得更有条理,但是好的文笔、观点、内容还是可以考的。

有了大纲和样本部分,你可以请出版社的编辑评价一下,看他们是否接受。就连《哈利·波特》的作者罗琳也被很多出版社拒之门外。

5.提升资源

如果你写一本书,你能包销一部分,或者消化一部分吗?有没有人或者渠道帮你推广?是谁呀?会怎么推?

这家出版社很重视为什么名人出书不要钱,因为自带推广流量。

如果你不出名,新作者出书,出版社对你的稿子不是特别有把握,那我希望你自己包销一部分。包销这部分的费用就是你出版的费用,根据出版社的声誉和纸张质量不同而不同,大概3万到8万。

把这些内容写成文档,就是你的图书选题计划的要点。

一本书也是一种产品。只有策划好了,写好了,才有操作的基础。

2

写书很难有回报。

业内定义一本偏向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书。卖得好的标准是一年发行3万册。

写一本书半年,出版周期半年,销售周期半年。3万本书的稿费标准是定价的8%。如果定价50元,两年你的税前稿费是654.38+0.2万,扣税后约654.38+0万,月均收入4000元。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回报。大多数人应该为能卖出5000本感到欣慰。

那为什么那么多人出书?

有人研究询问,有人求名气求包装,有人就是不懂,以为能出书就红了。

有些人写书还是有报酬的,比如我。

书的奖励其实有四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他们。

1稿费,我现在最不看重的,恰恰是普通人最看重的。刚出书,关心这个。

2知名度,这个很重要,但只有书真的好,才能真正出名,否则就是知名。

3渠道,好书会让别人对你产生专业的信任感,这比微信文章产生的信任感强很多,因为读者相对容易成为你后续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

文化衍生品,一般是小说,可以改编成电视电影和漫画,价值很大,这种书才算是真正的IP。

比如我写过一个三件套的系列《说服——让你的PPT说话》,销量很高,累计超过654.38+0万册,所以稿费还不错。更重要的是打开了我在PPT领域的知名度,促进了我的内训和后续的线上课程销售。书籍成了我的一个重要渠道。

但是我的书很难衍生出其他产品,比如开发一个办公软件。这不现实,也不可能把它变成影视。所以在回报方面,想象空间还是有限的。

提高写书回报的方法只有三个。

1提高了写书的速度和质量,从而节省投资成本。

别人写一本书1年,你只需要1个月,这自然意味着在同等写作质量下,你写书的时间回报是别人的12倍。

所以,写书也是个技术活。多写点,快写点,在创作高峰期多写点有出版质量的书,就能获得超出平均预期的回报。

然而,很多人根本无法在一个月内写出一本合格的书。没有老司机的指导,他们的第一本书写不出来,达不到出版标准。

2.增加推书的投入和时间,从而扩大图书的知名度。

如果你确定你的文笔好,有市场有潜力,比如你能卖出654.38+万册。你不是名人,所以你要宣传。

图书的推广,其实是拼个人实力,而不是拼资金。因为书业太穷,回报太低,没有办法去拼钱。

人脉主要做三件事:1邀请名人给你写书评。

邀请媒体杂志推荐你的新书。

去北京上海两大书展做活动。

这些东西花不了多少钱。大家对写书人都很宽容,很多人愿意写书评支持你。你解决最基本的投资就好,但问题是,别人凭什么帮你?这要看你平时的性格积累了。

拼体力主要是做三件事:

1去新华书店做活动,提高成绩,给打开的书排名。

调动一切资源在当当、JD.COM买书,给网店排名,写好评(包括上豆瓣)。

3去全国各地做线下阅读活动,奔向大众。

这些东西花不了多少钱,关键是一个个预约,一个个跑。我不熬夜也不赶时间。我身体不好,真的打不动。我的第一本爆款书《劝导——让你的PPT说话》就是这样的。八年前,我的体力比现在好多了,也没创业。在学校课业的压力下,我现在跑步难多了。

也可以做花钱的事情,比如邀请学生读书,自媒体给你新书。一般需要谈投资,广告费,书籍捐赠费用,邮寄费用,兼职的费用,这些都要算清楚。

一个简单的计算公式是,一个活动的投入除以你的单笔稿费,就算出来了,能卖出多少本书才能赚回投入,一般的计算结果是赔钱赚到钱。

3.写系列书,用新书推广资源推广旧书。

这也是老套路了。比如写小说的人喜欢出系列。很多人买了第一本书,觉得不错,就等着赶下一本。有的人看到第二本,觉得第三本还不错,就会回去买第一本,这样可以互相引导,把整套书的销量提上来。

所以很多医学、健康、育儿的书都是连载的,这就是玩法。但在专业书籍中,要写出一个系列并不容易。第一,没有那么多干货可写,会伤名声。第二,很多人在写书之初没有这样的规划,导致第一本书完成,第二本容易重复。所以很多管理类书籍的第一本书都火了,所以作者赶紧补充一个实用的章节,这是一个弥补的办法。

我就是这样写办公室书籍的。

2013年发表了《用秋叶学习PPT》,下半年推出了同名课程。我推荐了网易云课堂的同名课程和网易云课堂的《用秋叶学习PPT》课程的同名书籍,已经比一般连载书籍更引流了。

为什么?

因为我一开始就把书和课程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不可能一个课程和一本书制作出来,内容和结构都差不多,买了会被人骂。希望书是课程的补充,课程是书的深化,符合教学逻辑。

其次,我的设计让书籍和课程互相引导,充当渠道,放大彼此的价值。

由此,我们的PPT课程以169元的单价成为市场第一单品课程,付费用户累计超过5万+。我们的书也成为了99元里第一本单价100000+的单品书。

自然,在《用秋叶学PPT》这本书和课程走红之后,我们又接着开发了《用秋叶学单词》这本书和课程。这部作品正式完成于2015,现在我们的《秋叶学单词》应该是市面上最畅销的单字书了。

为什么要先写Word而不是需求更大的Excel书?

这要回到第一单元。Excel书一毛钱一打。我们的卖点是什么?我们有什么资源可以推广?

PPT书,我们有品牌优势,有流量优势,有文笔优势,也就是说我们手里有一张好牌。如果我们没有赢得市场第一,那就是我们的问题。

但是,我们需要考虑如何扩大我们的专业优势,以涵盖类似的产品。我们选择Word,是因为这个品类的竞品少,强手少。我们做系列导流,主要是靠PPT的势能来导流Word书籍,顺便培养一批书籍的忠实用户来导流Word的在线课程。

从结果来看,我们做得很好。现在《秋叶学单词》销量破3万册,在线课程学员超过1.5万人,均成为国内同类第一。

到2017,我们的网络课程《秋叶学Excel》已经有超过10000名学员了。大家都用脚投票了,承认我们不仅是一个好的PPT,更是一个好词,是一门Excel课程。我们也是行业冠军,遥遥领先,所以推出配套书籍《秋叶学Excel》势在必行。

但是,我们对Excel和Word books有着完全不同的期待。我们评估过,市面上Excel书的销量超过了PPT书的销量。我们这本书的目标不是消化我们现有用户对书的需求,而是吸引新用户认可我们的书,进而选择我们的在线课程。

所以,毫不夸张的说,我们的Excel book搜索了市面上所有关于Excel操作的单本书籍,研究了它们的封面、标题、论文、装帧、定价、渠道、内容、写作风格、排版优缺点、交互设计、引流设计、参考资料,深信我们有能力写出一本重新定义Excel操作技巧的书来挑战目前市面上的前辈。

我们尊重对手的方式很简单,就是彻底研究你,然后挑战你。

如果Excel书开始成为爆款书,很明显会和我们的PPT爆款书、Word爆款书相互引导,从而提升销量,促进整个业务板块的提升。

这是第三个策略,写系列书,互相指导,但是对作者的整体布局能力、对长期市场的耐心、知识积累的厚度要求很高,但是最难做到。

写完这篇文章后,我忍不住去JD.COM看新的书评。我非常高兴地看到这样的声明:

换句话说,知道怎么写畅销书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有好处的。职场中你真正需要的不是写一本畅销书,而是真正精通OFFICE!所以我们的梦想是让秋叶办公三件套成为每一个白领的案头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