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维德养生
魏光禄大夫张继对司马师说:“诸葛恪虽然赢了,但离被杀也不远了。”司马师问:“这是什么道理?”张继说:“要想长生不老,能不能对主人产生很大的影响,建立一个国家?”
二月,吴从东兴攻。以太傅诸葛恪为都城,加荆州、扬州,监管中外军务。诸葛恪于是有轻敌之心,又想出兵。众大臣认为,数年来,军队屡次搬家,兵力财力难以承受,于是异口同声地劝谏诸葛恪,诸葛恪不服。中三大夫姜晏顽固谏之,诸葛恪命人助之。
诸葛恪为此专门写了文章,并告诉官员,文章说:
“每一个敌对的国家都想吞并对方,敌人也一定想除掉对方。如果你有一个敌人,却让对方发展壮大,如果灾难不在眼前,就会留给后人,所以你得高瞻远瞩。当初秦国只有函谷关以西的土地,它甚至吞并了六国。今天的魏国就像古代的秦国,土地辽阔,是秦国的好几倍。与古代六国相比,吴国和蜀国还不到一半。我们之所以还能抗魏,唯一的原因就是曹操时代的将兵凋零,新一代的将帅还没有培养出来。是一个老的太老,年轻的太小,青黄不接的时代。另外,司马懿先是屠戮王陵,后又暴毙。他的儿子年幼体弱,但他擅长那里的权力。虽然他有一个聪明的谋士,但他没能任命他。现在十字军东征是他们最脆弱的时候。
“圣人最重要的是抓住机会。今天,时机已经成熟。如果我顺应人们的情绪,认为长江的自然危害可以代代相传,而不考虑魏国未来的发展,而是认为他们目前的弱势局面还会继续,这就是让我叹息的原因!现在听说人们认为人民仍然贫穷,想要休息一下,这正是因为他们没有想到大的危机,而只是小的痛苦。当初汉高祖已经拥有了三秦之地。他为什么不关门享受娱乐?他为什么要出国攻打楚国?他精神受创,盔甲上满是虱子。士兵们厌倦了艰苦。他喜欢刀剑而不是和平吗?考虑到长远之计,楚汉不能同居。
“每当我从韩晶赠送给公孙述的进取图中,以及最近看到我的叔父诸葛亮在上述语句中(前前后后的例子)的与敌抗衡的计划时,我都有一种感叹!我日夜辗转反侧,所思所想也不过如此,故陈述拙见,以利诸君。如果一旦我死了,我的志向计划无法实现,让后人知道我在担心什么,让他们再想想!”
看了诸葛恪的文章,大家都觉得他说的不对,但是没人敢提出异议。
丹阳太守聂友平与诸葛恪交情甚深,遂上书劝诫曰:“始皇帝(孙权)有断东关之计,未实行,邴巍远道而来送死。在始皇帝野草的帮助下,我军官兵牺牲生命,一下子立下了赫赫战功。这不是祖庙之福,神明之福,国家之福吗?现在我们应该暂时沉住气,养精蓄锐,等待时机再做决定。现在你们要想利用战胜威望的机会,再次大规模进攻,天气未必对我们有利,但你们任性妄为,我在暗地里深感不安。”
诸葛恪在前一篇之后又写了几行,回信给聂佑,说:“你的话虽然符合自然之理,但你还没有看到输赢的道理。你仔细看我的文章就能得到启发。”
滕胤对诸葛恪说:“你接受了伊尹、霍光等辅佐君王的信任,进入安本王朝,消灭了外来的强大敌人,在国内获得了声誉,震动了天下。全国人民的心,只有靠你才能稳住。现在,经过繁重的劳动,人民已经筋疲力尽,远处的敌人已经准备好了。如果不能攻城掠地,一无所获,这不是劳民伤财,咎由自取吗?最好静观其变。况且军事行动是国家大事,要看人民的团结。现在大家都不愿意,你怎么一个人打?”
诸葛恪说:“大家都说没有,也没看到什么具体的计划。他们只是有窃取安全的心。你和他们一样!我能依靠谁?如今曹芳昏庸无能,以至于政权被司马师私门所控制,他们的君臣与德不合。而有了国家的资本和胜利的力量,我将所向披靡。”
三月,诸葛恪再次发兵二十万北伐,任命滕胤为巡抚,掌管留守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