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气血的黄金搭档——古灵、大白穴
古灵、大白穴是东施奇穴222(掌部)的重点,是东施常用的重要穴位。灵骨位于手背拇指和食指叉骨之间,第一掌骨和第二掌骨的关节处。
解剖学:手背静脉和桡神经分布于浅层。正中神经固有的指掌神经、肺支神经、心肾神经分布较深。
归经:入心、肺、肠。疏通经络,清肺气,通胃,通气化瘀。
古灵穴的临床应用主要主治坐骨神经痛、腰痛、足痛、半身不遂、骨肿、妇女经络不齐、闭经、难产、背痛、耳鸣、耳聋、偏头痛、经痛、肠痛、头晕。
针灸方法:直刺一两寸。针感:局部酸胀麻木。孕妇禁针,所以穴位有很强的子宫收缩作用,可能导致流产。
平时按摩有利于保健,感觉酸痛就能达到保健的效果。
大白穴也是大肠经的三个穴位。
三间穴是寿阳明大肠经中常用的腧穴之一,出自《灵枢本经》,又称少骨。位于手背第二掌骨桡侧,掌骨小头后方凹陷处,需用拳头取穴。有桡神经浅支、手背静脉网和第一掌背动脉分支。主治:咽喉肿痛、牙痛、眼痛、胸腹胀满、气喘发热、手背红肿等。,带0.5~0.8寸直针。
在董氏的选穴配方中,大白穴很少单独使用。除用三棱针刺血治疗小儿哮喘、高热、急性肺炎外,多用作灵骨倒马针(倒马针是指将针与相邻两穴一起注射,有加强数倍的作用)。
按摩保健可以用大拇指拍打对侧大白穴,痛感更明显。
古灵和大白穴联合应用效果极佳。古灵与大白穴的结合在补益气血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大白主上焦,灵骨主下焦。调整上、中、下三焦。
所谓肺功能不足,指的是“气虚”,这个穴位群有很强的补气作用,“气虚”的病都能治。效果绝不逊于足三里、气海、钟山。此穴组合除了补气,温阳也很有效。临床上常单用古灵穴治疗脊柱疼痛、尿痛、尿量过多(双侧取),以神关穴效果较好。治疗手肘痛、足跟痛、头晕也有特效。